当三菱汽车高管发现自家泰国工厂产能利用率跌至19%时,比亚迪的货轮正载着第10万台海豚驶向曼谷港——这些中国电车到岸价比当地生产的卡罗拉还便宜2.8万人民币。
■ 中国制造三把屠龙刀
① 价格腰斩:海豚在泰直降14万泰铢仍保持35%毛利
② 产能碾压:泰国工厂15万年产量=日系三巨头总和1/3
③ 技术代差:华为车机+宁德电池吊打日本燃油技术
■ 正在发生的产业屠杀 → 铃木/斯巴鲁已关停泰国工厂,3万工人被迫转行 → 本田4S店改卖中国摩托,日系售后体系开始崩解 → 丰田被迫减产30%燃油车,电动化转型卡在电池专利墙
致命暴击:这不是价格战,而是工业体系的降维打击。比亚迪将深圳超级工厂的供应链效率平移泰国——模具开发周期压缩60%,零部件本地化率半年破70%。反观日企,连车载系统都要用鸿蒙,电池得找宁德时代采购。
泰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年暴涨12倍,中国品牌垄断87%纯电市场。比亚迪泰国工厂投产后,每天411辆战车下线的速度,足够填满曼谷素万那普机场停机坪。
结尾真相:当中国车企用智能座舱重构东南亚出行生态,日系车奉为圭臬的"精益生产"已成博物馆标本。看看曼谷街头广告牌更迭史——2015年丰田"Moving Forward",2025年比亚迪"Build Your Dreams",这或许就是产业革命最残酷的浪漫:旧王退场时,连尾灯都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