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的岁月里发生了很多场动人心弦的战争,每一场战争都堆砌出中国前进的基石。铁原一战,美军秘密集结了15万的兵力,正准备一击制胜。
但却被毛主席紧急察觉,立刻发布了电报到前线:注意铁原!
彭老总收到电报之后多次感叹,最后还是主席聪明。
毛主席为什么会如此重视这个普通的小镇?彭老总又如何根据毛主席提供的思路安排战局?
美军的秘密安排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激烈的阶段,志愿军一路将联合国军赶到了三八线附近,但是美军并不打算就这样灰溜溜的离开,他们想着暗地里反扑一次来一雪前耻。
当时美军的指挥官范弗里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号召15万的兵力想要一下子夺回优势。
这15万的兵力不仅是由美国的精锐部队和后续大批量的坦克火炮支持,还有南朝鲜的部分军队也加入其中。
之前那么多场战争多场吃亏,这时候他们总算是清楚了志愿军是块硬骨头,只想着如何才能啃下来?
这15万大军是他们的最后王牌,为了能拿回战局继续拉长这场战斗,所以他们是在暗地里偷偷策划,转移大军的时候也是趁着夜里,为的就是逃开志愿军的火眼金睛。
但这毕竟是15万大军,不管对方如何小心,也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天衣无缝。
所以志愿军就发现了敌军总是在夜晚成规律状,小规模的调动军队,这就判断出对方绝对不会老老实实的继续后退,而是还想着弄什么手段。
多次情报和分析,最后推测出他们绝对是有大行动。
志愿军司令部根据多日收集到的情报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而这些情报也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了北京。
毛主席虽然没有在战场,但根据现有的这些情报对美军的意图进行了判断。很显然美军但目光放在的是铁原。
这是朝鲜半岛的中心,朝鲜的东西两边以及公路,铁路各种干线运输都要经过铁原。
若是美军能够拿下此地,日后志愿军无论是运输粮食还是运输军械都会受阻。
而且若是发动进攻,美军则能通过铁原对志愿军部队进行切割,再分块儿击溃。
毛主席很快就洞察了美军的意图,立刻发出急电:注意铁原!
彭老总那边收到了毛主席的急电后,瞬间就明白了美军为什么要盯着铁原:还是主席高明啊!
他本来就在战场上指挥大局,再加上毛主席精准的点出对方主攻方向,几乎是瞬间就判断出要稳定战线,保证后勤补给。所以立刻安排了63军布防。
63军军长傅崇碧主要负责防御工作,彭老总让其借助铁原的地形搭建防线,在最大限度保证志愿军力量的情况下阻止美军进攻速度。
彭老总看着傅崇碧:此次战争事关整体抗美援朝的发展,也关乎咱们这场仗什么时候会打完,所以这次任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傅崇碧也明白事态之重,立刻就带领手下的志愿军战士们前去布防。
安排好了当下的一切之后,彭老总手里面拿着毛主席送来的这封急电,不由得再次感叹毛主席的精确判断。
铁原生死狙击毛主席远在北京,在美军还没有明确行动的情况下就能够第一时间察觉到铁原的危机,他不由得感叹,主席和自己在战略层面上的默契和主席的明断。
傅崇碧也没有辜负毛主席和彭老总的看重,迅速带着战士们分析了铁原周围的地形地貌。
铁原周边丘陵地带较多,非常适合进行防御,所以他们选定了西北方向作为主防线,然后在当地设置了很多反坦克的壕沟和火力点,哪怕美军真的仗着武器先进前来进攻也能够多拖延一段时间。
他在这边安排的各个防线都能以最简短的方式联系起来,确保防御体系的连绵不断,而且各防御体系之间的距离也做了精心的调整,避免美军火力强攻的时候牵连大批战力。
除了安排防部工作以外,彭老总还安排了63军的187师、188师、189师前去,187负责守在车翼,随时支应188和189,188则是作为预备队员,根据189的作战情况及时进行支援。
至于189师则是冲到最前线,和美军正面相对,主要就是为了消耗美军的先锋力量。
而彭老总在战术指挥时,也是始终遵守毛主席的核心指示,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战术,将志愿军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从头到尾彭老总都是相信毛主席的,所以这场战争打的也是非常顺利。
这场战争是在1951年5月31日正式拉响。
范弗里特带着美军的第一军和第九军出发,带着飞机,坦克等先进的武器直向铁原发起进攻,志愿军第63军死守铁原。
按照彭老总的指挥,189师作为主力先锋军正面迎上了美军的炮火。
美军作战最大的优势就是武器先进,为了能用最短的时间拿下铁原,他们选择了炮火覆盖。
战军阵地守着的那些将士们哪怕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但也抵不过那些先进的火炮,阵地满地都是残肢断臂。
但是189师的战士们从未有过后退之想,他们守着命令死战。
高台山阵地那边,郭恩志连长将手下的战士1分为多,借助地形分散隐蔽起来,等到美军步兵靠近的时候立刻对其进行包抄围打。
美军未曾想过精心策划的战斗居然能多次被对方挡住,为了能够尽快的拿下高台山,从后方调来了大批量的火炮。
郭恩志也在与敌对峙的过程中虽受伤,但是并没有退到后方依旧负伤坚持,全连的战士在郭连长的鼓舞之下成功的守着高台山3天4夜,共计歼灭美军800多人。
189师虽激烈对敌,但因美军数量实在较多,且后方炮火支持及时,伤亡数量不断攀升。
彭老总判断出不能继续让189师进攻,所以安排了188师的师长张英辉带着战士们接替189师的战斗任务,而彭老总本人也亲自前往战场进行勘察。
虽然最初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188师就是为了接替189师准备的,但是美军也根据志愿军这边的战术调整来改变了进攻方式。
不仅是连续突破,甚至还安排了多梯队战术轮番上阵。
188师的志愿军战士们只能展开白刃战,战斗到最后,整个战场如同绞肉机一般。
但就算打到这个地步,整个战场的局势依旧没有明晰开来,但是志愿军战士们并没有后退一步,几乎是用性命在坚守着战局。
除了在前线冲锋陷阵的战士们以外,后勤补给也是非常困难的。
美军既然把目光放在了铁原上,就知道一定要想方设法的断了志愿军的后勤补给。
只要补给断了,他们那边能够持续不断的提供食物和军备武器,这场战争就是他们赢。
但前线的志愿军战士们在粮食不足,但药也不够的情况下也努力的克服困境,并没有任何退缩。
这场战争一共打了13个昼夜。
铁原阻击战的长远意义第14天的时候,第63军圆满的完成了阻击任务,虽然整个部队伤亡较大,但是也如约的阻止了美军进攻的脚步。
后续的志愿军主力部队根据前方争取到的时间进行了精确调整,后方阵线也得到了有效巩固,而美军虎视眈眈要占领铁原的计划也就此溃败。
铁原阻击战的胜利对后续事态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影响,除了志愿军主力部队能够有效地实现了战略调整,前后的防线也变得更加稳固,美军就算想要故技重施的话也错失了最好机会。
至于外交谈判上,铁原阻击战也变成了我方在外交桌上最有力的筹码。
虽然说最开始的谈判只是尝试着压制美方,希望对方能够在战场上的局势发展做好转变,但并没有太大的期望,但是打赢了铁原这一战就不同了。
这场战争的胜利让中方多了压制美方的筹码,而且也让美方明白了志愿军战士的作战能力,在继续打下去,还是乖乖的坐回谈判桌上,做出更加明确的决断。
我国国内知道了铁原阻击战打赢了,百姓的热情极高,大家都在走家串巷的讨论着抗美援朝的话题,有粮食的捐粮食,有人的凑人,大家都在想方设法的保证前线物资的稳定供应。
而且这场战争也打出了国际格局,之前很多国家都不知道中国军队的实力,还有很多没有和中国正面打过交道的国家,始终用旧眼光来看中国,但这场战争是典型的以弱胜强、精准预判、奋起反击。
总的来说,这场战争能打赢不只是第63军全体将士们的荣耀,更是毛主席英明领导和彭老总有效指挥的体现,这场战争打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意志,也打出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参考资料:
铁原阻击战:为什么是志愿军的存亡之战
红星新闻
202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