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父母要重视

银花聊育儿 2024-08-03 18:14:53

一个暑假,让朋友十分煎熬,她忍不住跟我吐槽:

“现在的父母太难了,孩子软硬不吃,有时真是拿他没一点办法,要是看不开,真的能被活活气死。”

放暑假了,她儿子总喜欢故意跟她对着干,朋友让他干什么,孩子就越不干什么。

朋友有时候哄不住,忍不住就会给孩子几下,以前这样打,孩子虽然委屈,但也能收敛一点。

可最近,孩子变本加厉了,脾气变得更差了。

没有一点学习的心思不说,在家除了刷视频,玩游戏,甚至还口吐脏话,让朋友气得不行,又忍不住揍了他一顿。

可已经快一个星期了,孩子对她视而不见,一口“妈”都没喊过。

朋友见孩子这样真是又急又气,担心孩子这样以后一事无成,但也无计可施。

“这孩子哄也哄了,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可为什么就养不出一个懂事听话、自主自律的孩子来呢?”

其实,许多父母都陷入了一个误区:

以为孩子不听话,打一打、骂一骂就好了。

殊不知,如果父母一直把体罚当成教育,不仅会伤害亲子关系,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爱我”,还会给孩子带来永久的心理伤害,让孩子潜意识觉得自己太差劲、产生报复、对抗的行为。

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和从不挨打的孩子相比,长大后差距不是一星半点,父母必须要多重视才行。

01.挨打长大的孩子,产生性格缺陷的概率更高

那些在挨打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真正能让孩子成才的少之又少。

《共情,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育》一书中曾提到:

“经常挨打的孩子,不良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孩子,表现出自卑、冷酷、暴躁等特征,而这些都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潜在动因。”

因为持续的打骂会给孩子带来永久的心理伤害,尤其给大脑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孩子产生性格缺陷的比例会明显高于情感安全型的孩子。

●要么自卑懦弱:

由于做错事就要挨打,会让孩子深深感到恐惧和不安,也会让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他人爱和尊重。

这种恐惧感、自卑感可能会一直伴随着他们,久而久之,他们会放弃内心的挣扎,陷入一种自暴自弃的状态。

即使成人后,可能也难以摆脱内心的挣扎,让他们在学习、工作或与他人的关系中容易缺乏自信,甚至回避挑战,放弃努力。

●要么攻击性极强:

在挨打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见惯了父母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后,他们会认为这种方式才能解决问题。

一些受过严重体罚的孩子长大之后更具有攻击性,以及具有虐待他人的倾向。

他们无法在这个世界找到归属感,会觉得周围的人都是敌人而非朋友。

遇到问题时,也无法做好情绪管理,更容易情绪化,比较易怒、易暴躁,语言和行为往往更具有攻击性,喜欢用攻击的方式应对压力和挑战。

●要么冷酷无情:

如果父母给到孩子的是持续的惩罚,而不是温暖的话语和积极的陪伴,那么会让孩子感受不到亲子间爱的流动。

孩子自己都没有感受过被理解、被包容,被接纳、也就无法去给予别人爱,更无法去理解爱和承担责任了。

由于孩子无法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也就不能扩展这种能力。

一个人从小没有被好好爱过,被温柔对待过的人,他是不懂得如何爱,如何温柔地对待别人的,也就很难和任何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这些性格缺陷,让孩子无法和自己好好相处,和他人好好相处,和社会好好相处。

孩子的生活就象在陆地上行驶的船一般,无论多么努力,也可能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获得人生的幸福。

02.从未挨打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呢?

一、性格阳光自信、情绪管理能力更强

华盛顿曾说过:“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

父母从来不打孩子,愿意给孩子爱、尊重和信任,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性格上往往更加自信乐观。

由于这些孩子从小没有经历过打骂的恐惧和压抑,往往拥有更强的情绪管理能力。

长大后,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倾向于以理性的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内耗、情绪化的行为来发泄。

面对困难时,他们拥有更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争取最有利的结果,也更容易成功。

二、与父母关系更加和谐,拥有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长大的孩子,有助于建立更良好的亲子沟通渠道,具备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愿意对父母袒露心声,父母也有耐心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帮助他们获得更广阔的个人成长空间。

在这种亲子关系模式下,孩子通常对父母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更能体谅父母的辛劳,愿意主动关心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分担,懂得感恩和回报。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是关爱和支持,也就更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在社交场合中往往表现得更为出色。

叔本华说:

“人的价值,并不在他自己,而在他与别人的关系中”。

卡耐基说:

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85%则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生活中,个人无论有多么强的能力,多么好的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的人际关系作为基础,那么他就无法取得成功,自然也就不会得到生活的幸福和身心的健康。

自信阳光、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的孩子,成年之后,积极向上的状态,更能帮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获得成功的机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03.孩子犯了错,能不能打?

看古装电影、电视剧时,一些人在教育顽逆的孩子时,通常会让孩子跪在列祖列宗的面前,然后用家法伺候,孩子经过这一顿打后,最终痛改前非,发奋图强。

这也给了我们做父母的一个启示,对有些孩子来说,犯了错,打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

当然,我这里并不是鼓励大家去打孩子,而是在孩子触碰了底线,温和的方法又无法奏效时,就需要借用合适的惩戒手段。

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能长记性,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从中有所成长和收获。

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除了要有爱,也要有敬和畏,这也是父母对孩子行为的一种保护。

所以打孩子从来就不是问题,如何打才是关键所在,建议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平时就要给孩子定下一些行为的底线。

在平时的生活中,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就要给孩子定一些规矩。

孩子第一次犯错,父母不应该打孩子,而是让孩子知道:

哪些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做了就要挨打,比如,故意做一些不可逆的行为,伤害了别人、伤害了自己,破坏了公共物品。

这样让孩子知道,挨打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而不是父母情绪问题,在故意惩罚他。

第二步:提前准备一把戒尺,起到威慑力

有些孩子犯错,是因为好奇。

父母千万不要因为气急败坏,为了发泄情绪,看到什么就拿什么东西打孩子,因为有些家长打孩子时会越打越生气,下手重,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家长最好提前准备一把戒尺,并把它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让孩子感受其威严感。

在孩子犯错后,可以告诉孩子犯了什么错,让孩子先反省反省,十分钟后要对其进行“家法”伺候,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认识错误并愿意接受惩罚,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这个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不要为了惩罚而打孩子。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三步,引导孩子去思考

打完孩子后,在恰当的时间与孩子进行复盘,让孩子长记性,并懂得理性思考。

多听听孩子对这件事情的想法,并引导孩子思考,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时,用什么方法更合适?

04.写在最后

总之,作为家长应尽可能地避免揍娃,虽然理性揍娃是个伪命题,但是父母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养育水平。

父母有学习、提高的意识,耐心地练习和精进养育的技能,相信每次的一点点进步,都是迈向美好亲子生活的喜悦和幸福。

家长提高自己的养育水平,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惩戒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走得更稳、更远。

你家孩子犯错时,你一般更愿意采取什么教育方式呢?

我是一名育婴师,幼儿教师,二孩妈妈,多平台原创作者,全网粉丝30万+,关注我,我会持续和您分享、交流母婴护理、亲子养育、家庭教育类干货知识。

4 阅读:1428
评论列表

银花聊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