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迎来变革,新联大主席已浮现,中俄或同时迎来外交挑战?
按照惯例,今年6月份就要选出新的联大主席,然后从9月份开始任期,而德已经获得这一职位任命权的国政府已经行动,提名贝尔伯克参选今年的联大主席。
为此德国媒体《明镜》周刊在4月19日发文称:贝尔伯克一向是“反俄亲以”立场,要是把它选上去,那我们在全球南方国家中可就失去支持了。
德国提名联大主席,引发国际关注
按照联合国内部协议,今年的联大主席轮到西欧国家提名,而德国已正式获得这个职位的任命权。
贝尔伯克预计于5月份前往纽约述职,若不出意外,她将成为新的联大主席。
贝尔伯克作为德国绿党的核心人物,以其极端反俄和对华强硬立场而闻名。
她多次在国际场合呼吁对俄罗斯采取更严厉的制裁措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始终坚定地站在乌克兰一方,不断对俄罗斯进行指责和施压,甚至还曾呼吁俄罗斯总统普京“360度改变其政治路线”
这番言论不仅引发了俄罗斯方面的强烈不满,也让国际社会对她的外交能力和判断力产生了质疑。
在对华政策上,她也表现出强硬态度,主张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还曾领导起草了一份所谓“中国战略”草案,该草案将中国描述为竞争对手,敦促德企对华脱钩,其内容“过于严厉”,导致德国政府迟迟没有出台。
可以预见,一旦贝尔伯克就任联大主席,她很可能会利用这一职务之便,在国际舞台上对中俄发难。
虽然联大的决议没有强制性,但舆论影响还是很强,这对于中俄来说,无疑是一个需要警惕的情况。
中国和俄罗斯都需要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通过加强外交沟通和合作,争取更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舆论挑战。
“四国联盟”推动安理会改革
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焦点。
其中,印度、德国、日本和巴西组成的“四国联盟”,多年来一直积极推动安理会改革,谋求成为常任理事国。这四个国家各有其战略考量。
印度作为南亚地区的大国,人口众多,近年来经济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印度认为自己在国际事务中应该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其实现大国梦想的关键一步。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强国,在经济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力。
德国希望通过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提升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德国在科技、工业等方面实力雄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入常对德国进一步拓展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日本作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长期以来试图突破二战后国际秩序对其的限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日本走向“正常国家”、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
日本经济实力强劲,在国际经济、科技等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其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发展受到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约束,“入常”对日本摆脱这种约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巴西作为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巴西希望通过入常,提升南美洲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改革之路的重重阻碍
“四国联盟”的入常之路,可谓是困难重重,面临着诸多的阻力。
在地区层面,意大利对德国入常的反对态度十分坚决,意大利与巴基斯坦、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共同组成“团结谋共识”运动,提出增加10个非常任理事国的改革方案,与“四国联盟”的方案形成对抗。
意大利尤其担心德国入常后,自己会成为唯一一个非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西欧大国,这将极大地削弱其在欧洲的政治影响力。
在国际层面,“四国联盟”的入常提议还需要面对联合国其他成员国的质疑和反对,许多国家认为,安理会的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公平性和代表性,而不是仅仅满足少数国家的利益。
而在五常方面,出于对自身权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考量,对于增加常任理事国的态度普遍较为谨慎。
一票否决权是五常手中的关键权力,也是他们在国际事务中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保障。
一旦安理会进行扩员,新的常任理事国是否拥有一票否决权,将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如果新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那么安理会的决策机制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和低效,五常的权力也会被稀释。
如果新常任理事国没有否决权,那么他们在安理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大打折扣,难以真正发挥常任理事国的作用。
这使得五常对于扩员问题持谨慎态度,不会轻易支持“四国联盟”的入常提议。
只要对联合国有益,对全世界国家的发展友谊,联合国安理会不是不能改革,但不能乱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