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下子花出去几万块,不就是想看我家哥哥走红毯吗?
前不久,上海深夜的街头出现一大群新型流浪汉。天下着雨,温度只有7度,但凡正常一点的人,至少都会找个天桥躲雨。
但这一群人却宁愿淋雨冻僵都要坐在原地瑟瑟发抖,甚至抱团取暖。
走近一看,原来个个脸上除了发青的黑眼圈,还有掩盖不了的胶原蛋白,懂了!这哪是什么新型流浪汉,都是“微博之夜”给自己的哥哥/姐姐应援的粉丝,这就是传说中的“为爱发电”。
说起“为爱发电”,在今天的中国有这么一群狂人,他们总愿意把最好的状态、最好的心情,最好的东西无私奉献给他们的哥哥/姐姐;
前一秒还唯唯诺诺问人借钱吃饭,下一秒就把钱全花进音乐软件,吃着最便宜的空气,做着哥哥事业的支持者;花30000买一张站票他们眼不带眨一下,花20块钱给老父亲买瓶活络油他们嘴不带停一下;
所以,这就是新型的追星吗?这群年轻人到底怎么了?
3月25日,新浪在上海举办了疫情后的第一场娱乐圈最热闹的《微博之夜》活动。
粉丝们终于盼来各路哥哥姐姐齐聚一堂的机会,庞大的明星群体让粉丝们直接疯狂,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回家过年都没这个有意思,见爸爸妈妈都没这个激动....
对于这个难得的机会,很多狂热粉丝表示从去年就已经开始计划了。如果说中国人一向热衷内卷,那么在这群人,就是内卷中的病态行家。
为了抢占离最核心的位置,他们可以推掉所有事情,顶着寒风在会场附近的街头一坐就是几天几夜,冷了就抖着,下雨就穿雨衣,饿了就吃空气....
甚至不同阵营的粉丝还会攀比,比谁的人来得多,比谁牌面大,比谁物料优质,要是一个不顺眼,那就不是口角博弈那么简单了,直接来一个物理触碰,比比谁才是真爱粉。
但别看他们在场外的行为那么小学生,买票的时候才知道:中国人均资产上亿是什么感觉。
一张票不仅分了内场外场,还搞出了包厢看台。
不少网友对这种迷惑次行感到疑惑:“如果韭菜的脑子就长成这样的话,那韭菜真的活该被割。”
这么一看,场内粉丝拼钱财,场外粉丝拼爱意,好像也说得通。但随着时间离活动开场越来越靠近,明星还没开始出现,场面就逐渐失控了。
粉丝们开始大批大批往场馆涌,一大批交警维持秩序都忙不过来,而且这场合真就有种丧尸解放即视感。
人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别说接送明星的车辆,就是多放两排护栏都可以踏平。
如果问粉丝过于热情会出现什么意外?那必定堪称解压的意外。
微博之夜最万众瞩目的节目:红毯会面活动被迫取消。
取消的原因也极具嘲讽意味。
官方发通告后,紧接着就是哥哥们同一步调发声明,让粉丝尽快离开,只能说这波打击是毁灭性的。
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因为粉丝的过激导致的社会负面影响了。
上一次的时候,还是疫情前。
当年《青你3》选秀节目最出名的,不是哪个选手,而是大名鼎鼎的倒牛奶事件。节目策划所谓的新打投方式,其实就是让粉丝购买赞助商的奶制品,通过扫描瓶盖二维码为自己喜欢的爱豆助力。
在这样的规则下,只要瓶盖不要奶的现象层出不穷。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资本家的割韭菜行为,但被割的对象,是粉丝。
但怎么说,粉丝也愿意为爱买单。随便一个练习生,就为赞助商拉了四百多万张票,按一票3块钱来算,这里就有一千多万了。
这么说,饭圈人均千万资产这个就不像是谣言了。但现阶段你能看到的疯狂,还只是行为上的,当行为上升到心理,这就不止一点恐怖了。最典型的,还是传到发疯的生殖崇拜。
如今粉丝对偶像的崇拜,已经不局限于彩虹屁和无血缘的母子关系了。
曾经一句“妈妈爱你”,“你是妈妈的骄傲”等都变成了年代限定,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让人无法理解的短语:
“帅到想排卵”、“好看到涨奶”、“海绵体爆炸”.....
更离谱的是,这些粉丝病态地认为:只有形容词足够表达生理状态,才能配得上他们的哥哥。
这种心理已经不是正常人能够理解的了,尽管不少人忠言劝告,但粉丝表示“我长了耳朵但我不听。
而且,这种言行的指向性并不限制于男明星的女粉丝,就连女明星的男粉丝也逃脱不了这种“生理赞美”。
看到长腿姐姐他们脱口而出:这腿我能玩一年;
看到女明星换了妆造他们会说:阿姨,我不想努力了。
一个个本是出口成章的年纪,说出的话却是如此“脏”法,这不仅让人由心反问一句:追星到底给他们带来什么?
你绝对想不到,除了各种“下流”的生殖崇拜,狂热的他们还会莫名内卷,最后出现一幕幕脏眼的画面。
如果你可以坐在地上排卵上百颗,那我就必须坐地排卵到明天,不服来战!
很难想象,在一个禁黄的国度,还有这么一批人走在红线的边缘,只为维护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
但回看历史的潮流,你会发现,原来这种极端追星方式,其实像一种慢性传染病。
2007年,重庆晚报发布一则新闻震惊全国。21岁的兰州女子因刘德华没有单独与自己见面,其父被迫在香港跳海自杀。
这个女孩就是杨丽娟。
都说粉丝是明星的福气,但刘德华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幸福,反而,这是他的噩梦。
杨丽娟16岁就开始迷恋刘德华,从进到德华起,她就连上课都没办法集中精神,慢慢地就萌生出是只追星不读书的想法。
而杨丽娟的父亲,因为晚来得女,所以对杨丽娟的要求,他一般都会满足。对于杨丽娟追星,全家人都是支持的。
甚至杨丽娟宣布自己要一心一意追星的时候,她的父亲也反对,甚至转头就把家里的老房子卖掉,再贷了一笔钱去北京买了房。
为什么去北京买房?因为这样可以方便杨丽娟追星。就这样,在家人的支持下,杨丽娟顺利在北京见到刘德华。
杨父本以为这样女儿可以开心好一阵子了,可没想到,杨丽娟因为他的退让,慢慢变成了魔鬼。
真正见过刘德华真人之后,杨丽娟变得更加贪婪。她开始想要刘德华单独见他了,但家里最值钱的东西都卖掉了,这样一来,如果要完成这个小目标,那就只能卖肾了!
实际上,杨丽娟真的动身去医院咨询卖肾事宜,但她准备卖的,不是自己的肾,而是自己老爸的肾。
万幸的是,因为父亲的肾并不符合捐献标准,杨丽娟最后才没有得手。但她追刘德华的步伐并没有停止。
到了2006年,杨丽娟的事迹被媒体曝光,她的名字一下出现在人们视线中,人们都对她那种追星的极端行为指指点点,但按照杨丽萍的理解,黑红也是红!
也正是这一次的曝光,杨丽娟获得了跟刘德华同台合影的机会,但一张合照就满足了吗?用杨丽娟的话讲:刘德华应该深刻铭记她的名字,才对得起她受到的谩骂。
显然她是没有如愿的,不然悲剧也不会发生。
2007年3月29日,杨丽娟的父亲写了一封怨气满满的遗书,随即纵身跃进香港湾自杀。最后抢救无效离开人世。
但更让人唏嘘的是杨丽娟父亲的遗书,里面的内容对外公布后,刘德华一下陷入水深火热中。
遗书中满满都是对刘德华的控诉,控诉他看不到杨丽娟的存在,看不到杨丽娟的付出,这种明星不配当中国人.....
借着父亲去世的热度,杨丽娟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不少记者打着了解实况的名义去采访杨丽娟母女。
然而,这才是刘德华噩梦的开始。
随着父亲去世,杨丽娟更是向媒体表明:除非刘德华单独见自己,不然是不会离开香港的。
结果就是刘德华没有单独见杨丽娟,这个时候杨丽娟的母亲则站出来替杨丽娟打抱不平,并大骂:如果不见杨丽娟,我会以死抗议!
在这件事上,刘德华要多无辜有多无辜,那段时间他根本没办法自然入睡,而且几乎每天都在内疚与崩溃的边缘徘徊。
看到这里,不少人不禁陷入沉思:这就是追星吗?追星到底应该是怎样的?
不是必要看到偶像在舞台上发光发亮,而是励志与他一起进步,享受与他一起攻克困难,创造奇迹。
上世纪的追星与如今相比,纯粹了许多。 李必湖,一个理应让大家都知道的人物,因为他为国家粮食贡献得太多太多了。
李必湖有一个偶像,是我们熟知的袁隆平爷爷。17岁时,李必湖就在安江农校认识了袁隆平。
当时的袁隆平还只是学校的老师,对水稻的研究虽然深入,但还创造耀眼的成绩。但李必湖十分崇拜袁隆平,并把他当做自己的偶像。
但以他当时的学历与学识,他自己都认为站在袁隆平身边都十分惭愧。那该怎么样才能理所当然的站在袁隆平身边呢?
李必湖觉得:只有自己发光,才能吸引大家的目光。出于对杂交水稻研究的热爱,他马上给自己定下来学习计划,并且每天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皇天不负有心人,三年后李必湖成功在杂交水稻实验室与袁隆平会面,并且两人组成杂交研究小组,每个月拿着刚好够生活的工资,每天往田里赶,每天往实验室里跑。
工作辛苦、工资少并不能阻止李必湖研究杂交水稻,只是实验一直没有突破,李必湖有点犯难了,但袁隆平却安慰道:每一件事业之所以让你不顾一切,都是这个过程肯定是你喜欢的,享受的,即使困难也喜欢。
听着这话,李必湖再一次觉得这就是偶像的力量,表面李必湖追随袁隆平而踏入杂交水稻,实际上是李必湖在追随袁隆平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并且愿意为之奋斗!
从1988年到2003年,李必湖担任了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所主任,除了负责提高产能,他还成功发现雄花败育的普通野生稻(俗称“野败”),为我国实现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配套作出了重要贡献。
也许袁隆平爷爷的名声太大,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1981年杂交水稻研究者特等发明奖第一授奖者是袁隆平,第二授奖者就是李必湖!
这就是追星!
在如今什么都更发达的时代,追星也慢慢变得花里胡哨。当中最可悲的是,貌似什么都在进步,唯独部分人的思想,自主选择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