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豪横!中美关税战之际,俄方:中国需要多少石油,就输送多少。

调皮的老班长 2025-04-14 16:31:49

风起云涌处,豪横见真章!

2025年4月12日,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鲁登科面对塔斯社的镜头,掷地有声地抛出承诺:“中国需要多少石油,我们就准备输送多少!”这短短一句话,在中美关税战硝烟弥漫的当下,宛如一记惊雷,既彰显了中俄合作的底气,也暗含了国际能源格局的巨变。

关税战下的石油博弈:一场没有退路的较量

自特朗普政府于4月初将美国对华关税税率累加至145%以来,这场“经济战争”已从贸易领域蔓延至能源命脉。数据显示,美国对华原油出口仅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但在中方对美商品加征125%关税的反制下,美国石油彻底失去价格优势,炼油商无利可图,出口归零已成定局。此时,俄罗斯的承诺无异于雪中送炭——它不仅填补了潜在的市场空缺,更将中俄能源合作的“压舱石”作用推向新高度。

俄罗斯的底气,源于其作为中国最大石油供应国的地位。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48亿美元,其中能源贸易占比超五成,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量是沙特、伊拉克之和的1.5倍。即便今年前两月进口量同比下滑12.6%,俄罗斯仍稳坐头把交椅。鲁登科的豪言,绝非空谈,而是基于两国多年铺设的管道网络与长期协议——从北极航道到西伯利亚油气田,中俄能源动脉早已血脉相连。

豪横背后的算盘:俄罗斯的“危”与“机”

然而,俄罗斯的慷慨并非全然无私。国际油价受关税战冲击,布伦特原油跌破60美元,乌拉尔原油更跌至53美元,逼近40美元的开采成本线,俄罗斯财政已岌岌可危。此时向中国敞开供应,既能稳住最大客户,又能对冲西方制裁的凛冬。正如俄罗斯学者佩斯卡娅所言:“特朗普的关税战,让俄罗斯有机会减少折扣、重掌议价权。”当美国农产品因关税丧失竞争力时,俄罗斯的粮食、豌豆等商品正悄然填补中国市场,甚至有望实现出口翻番。

更深层的考量,则是地缘政治的“背靠背”同盟。美俄虽在伊斯坦布尔密谈6小时,讨论重返SWIFT系统等“技术性合作”,但普京深知,美国的“糖衣炮弹”背后是拉俄抗中的算计。而中俄关系历经多年锤炼,已从“战略协作”升级为“命运共生”——中国不仅是俄罗斯的经济支柱,更是其突破西方封锁的关键伙伴。俄外长拉夫罗夫直言:“俄罗斯永远不会违背对华承诺。” 这种互信,在关税战的烈火中愈显坚不可摧。

中国的底牌:多元布局与内循环韧性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中国的应对堪称“以柔克刚”。一方面,与俄罗斯、阿联酋、阿曼等国的能源合作迅速扩容,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供应网;另一方面,内需市场与科技自主双轮驱动,让“卡脖子”成了伪命题。商务部发言人的表态铿锵有力:“关税战没有赢家,但中方从不惧怕!” 这种底气,源自中国工业体系的完整性与14亿人口的消费潜力——即便失去美国市场,中国的朋友圈仍遍布亚非拉,而美国超市的货架却难寻“中国制造”的替代品。

更妙的是,中方反制举措精准打击美国痛点。从汽车零件到大豆,125%的关税让美国商品在华彻底失去竞争力。美财长萨默斯哀叹:“当前税率已超越大萧条时期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而美国国内,抗议浪潮席卷50州,企业破产、通胀飙升,特朗普的“药方”正让美国病入膏肓。

未来棋局:合作共赢还是零和博弈?

关税战的蝴蝶效应,正重塑全球秩序。对俄罗斯而言,这是一场豪赌——若油价持续低迷,其经济或陷入“流动性枯竭”;但若中俄携手深化本币结算、共建金砖支付体系,则可能打破美元霸权,开辟新天地。对中国而言,关税战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倒逼产业升级、加速“去美元化”,甚至推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让合作共赢的星火燎原。

回望历史,从“乒乓外交”到“石油外交”,大国博弈从未停歇。但今日之中俄,已非昔日的吴下阿蒙。鲁登科的一句“需要多少,输送多少”,不仅是能源供应的承诺,更是命运与共的宣言。正如古语云:“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向全球时,中俄合作的铁壁铜墙,正为世界注入一份难得的确定性。

天下大势,合纵连横;

豪横背后,皆是沧桑。

1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