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哲学

仰之亦行之 2025-02-02 19:38:32

哲学并非高大上,它与生活息息相关。

哲学强调物质第一性,人类离开基本的物质条件也是难以生存的。而且人类本身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但是哲学所说的物质范畴,不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如我们日常所见的动、植物等等;也不是指物质的结构组成,比如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哲学所说的物质概念是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是对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属性的抽象和概括。也就是说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说所为都必须以客观条件为转移,不能以个人的想象代替现实,也不能超越物质条件提供的可能而说那些不现实的话,或者勉强去做那些实现不了的事。诗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说只要草根尚存,再具备了春风和雨水乃至光照这些基本的物质条件,小草就会生机复发。然而古语又说:雨露不滋无本草。就是说没有根的草下雨也是长不起来的。具体到一个人,你如果没有基本的生存技能,或者没有一定的积蓄,也是很难养家糊口的。那些啃老族亦或是完全指望孩子来养活的人都是很难长久的。

但是,人之称其为人,还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在哲学上也叫意识,它是第二性的,所谓第二性是说物质决定意识。但是精神或者说是意识并不单纯是被动的,它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诚然,人要生存离不开物质,但是人可以通过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来改造物质世界,使自然界为人类服务。所谓的改造世界就是劳动,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种。不劳者不得食,不劳而获者实际上是剽窃别人的劳动。那些啃老族的实质就是剽窃父母的劳动,除去某些社会的原因比如生活压力大外,这种人是很让人看不起的。

人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一是要自食其力,二是要懂得感恩,三是要回馈社会。这三种精神都没有了,人类社会还怎么延续下去?

那些眼中只见物质的人,那些精致利己主义者应该好好学一点哲学了。因为哲学的两大基本范畴无非一是物质,二是精神,缺一项就不称其为哲学。就人而言一要讲物质,二要讲精神,缺一项也很难称其为人。如果勉强称其为人的话,也是精神不健全的人,或者叫做精神上有残疾的人。这样的人越多,社会就越糟糕。

0 阅读:5
评论列表
  • 2025-02-07 05:41

    到处宣扬西方半吊子哲学,居心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