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亘古千年的历史迷雾,揭秘一条大江的前世今生;
开启绿色发展的时代梦想, 展示绚丽多彩的人文风情。
10月11日上午,《嘉陵江》文化旅游考察团从陕西凤县源头出发,沿江而下,跨越4省市,经过二十多个市区县,已于10月22日顺利抵达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重庆江北区江北嘴,圆满完成此次考察任务。
10月22日下午,考察团一行在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江北区重庆大剧院前举行“大型跨媒体行动《嘉陵江》文化旅游考察团收旗仪式”。
《嘉陵江》总策划、总导演杨书华表示,十多天来,《嘉陵江》文化旅游考察团从嘉陵江源头——陕西凤县沿江而下,行程三千多公里,风尘仆仆、马不停歇,一路顺利;得益于沿江各级党委、政府、宣传、文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全力配合,得益于考察团省部级领导、权威专家、资深学者及新闻媒体的鼎力支持和辛勤付出。在此,向考察团的各位领导专家、媒体朋友、嘉陵江沿线各地政府表示由衷的谢意!
面对嘉陵江融入长江的这一刻,考察团成员激动不已,欣喜万分。《嘉陵江》文化旅游考察团领导专家、新闻媒体在“《嘉陵江》大型跨媒体行动”的旗帜上签名留念。并面对镜头讲述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大型纪录片《嘉陵江》的期待,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考察团全体成员合影留念,齐声喊道:“揭秘千古嘉陵江,开启发展新梦想。诗与远方《嘉陵江》!”。
10月23日,《嘉陵江》文化旅游考察团在重庆江北区进行总结和座谈。考察团领导专家激情发表感慨和建议。对嘉陵江沿线文化旅游产业的印像和评价,对嘉陵江沿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对打造“嘉陵江文化旅游产业带”和“嘉陵江绿色经济走廊”进行展望,对大型纪录片《嘉陵江》的期待与祝福。
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理事长胡本钢表示,嘉陵江如何可持续发展是个难点,地方政府需要寻找经济新增长点,希望把历史文化资源、特色产品充分展示,大型纪录片《嘉陵江》及系列跨媒体行动能配合做到。考察期间,各地政府热烈欢迎,大力支持,精心安排,效果出色,相信我们的活动会取得不错的成效,谋全局,整体推动嘉陵江流域发展。建议《嘉陵江》摄制组与当地政府紧密结合,科学规划、整体考虑。大型系列纪录片《嘉陵江》可以把嘉陵江沿线各地串起来,体现红色线索、爱国教育、历史探求、工业遗址、爱护生态等内容。重庆是嘉陵江“龙头”,沿途很多革命老区,发展旅游会对它们有提升作用。我们一行倍感欣慰,期待这次活动能产生巨大效益,把嘉陵江更好地呈现在全国和全世界人民面前。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原副秘书长、著名作家诗人谷安林表示,感谢摄制组和团队,有机会从嘉陵江源头一路走来,完整体验嘉陵江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特别是嘉陵江流域人民为追求小康努力奋斗,这一切对我很有感染力。此次考察对古栈道、朱德故里、百牛渡江等印象深刻,红色文化景观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比如苍溪红军渡等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嘉陵江带给我们的物质文化启发人思考。沿江旅游产业发展态势很好,有规划有作为。文旅发展需要嘉陵江沿线联合合作,整体规划嘉陵江。关于纪录片格调值得考虑,既有核心景观,又有历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今天的发展变化。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会长、国家公务员管理局原副局长杨春光表示,这一行很不容易,杨书华总导演从策划至今,成果已经充分显现。摄制组顽强、热情服务,媒体团队很投入,范克高夫等同行考察团领导专家令人感动。嘉陵江流域各区县都非常重视文旅发展,跨媒体行动可以对他们提出建议,希望都能够像阆中古城、剑门关那样出彩。我们需要把沿江流域的亮点选出来,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解决好碎片化制作及传播问题?需要思考。
嘉陵江进入新的时代,要综合利用文旅资源,它是山水画,也是交响曲,产业升级改造很重要。嘉陵江壮阔,让人心情舒畅,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充分发挥嘉陵江资源,以文旅为纽带,把纪录片做好,走向世界。
甘肃省政协原副主席刘立军表示,《嘉陵江》跨媒体是一次大行动,向考察团同行各位学习了很多,感谢考察团工作人员及摄制组的精心安排和照顾。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之旅、务实惠民之旅、创新之旅、思想激发之旅。嘉陵江文旅资源丰富多彩,并已得到基本开发,但基础设施还需要提升,沿江旅游发展蓄势待发。要全域统筹谋划、联动发展,突出嘉陵江流域特色——粗犷而细腻、人文历史深厚,要绿色生态环保发展,稳步推进。嘉陵江流域发展潜力巨大,必将一鸣惊人;沿江两岸人民群众期待发展,是巨大动力;机遇难得,前景广阔。希望大型系列纪录片《嘉陵江》打造成为经典之作、传世之作,打造成为惠民之作、创新之作,助推嘉陵江文旅产业发展。
重庆市政协原副主席何事忠表示,纪录片拍摄制作要求“深”——历史文化发掘一定要深刻,挖掘鲜为人知的故事;求“精”——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拍摄是重点,把美传播出去,让嘉陵江流域旅游更热火;求“新”——对当今现实的反映,符合新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要实事求是。
《嘉陵江》总体思路尤其好,不仅是制作纪录片,更是通过传播来影响、带动嘉陵江流域新的发展。另外,这次活动将推出“十大旅游精品”,要因时而作,也可以做十大红色旅游路线。从明年开始,嘉陵江各省市合作,搞嘉陵江旅游启动活动,发挥嘉陵江旅游联盟作用。纪录片要拍出嘉陵江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绿色特点,真实反映嘉陵江。
原国家旅游局纪检组长王军表示,感谢《嘉陵江》团队,以纪录片形式推进旅游发展,鼓舞文旅人士奋斗;感谢同行领导、专家、媒体,团结一致,抱着学习研究的心态工作;这次跨媒体行动带了好头,发挥各方面职能作用,做好全域旅游。对旅游发展评价需要客观尺度,把不同资源状况,通过嘉陵江串联起新的旅游线路,这一次四省市考察,将会留下历史一笔。
要拍好嘉陵江纪录片,嘉陵江沿岸四省市政府支持是基础。从我们这次调研,得到的是轮廓,了解的情况只是大概,提供的思路只是框架,要形成脚本需要进一步补充调查,抓紧组织编写。在嘉陵江旅游联盟基础上,作为重要项目争取国家层面的精神和经费支持。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秘书长纪玉祥表示,考察也是调查,还需深入研究名胜古迹、人物故事等。《嘉陵江》选题很好,但到底拍成什么样的纪录片?怎么才能拍好?团队需要怎么准备?要搞清楚这三个问题。《话说长江》、《黄石公园》、《迁徙的鸟》,这些纪录片各有特点。《嘉陵江》要综合创新,主题要体现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精神,比如这一路看到千年银杏树和古柏很感动,通过客体纪录、提炼内核,对观众产生冲击力。四省市32个区县,我们走了二十多个,摄制组要收集县志和党史资料进行筛选。这次活动能否将《嘉陵江》打造成新的旅游线路,向各产业渗透,利用旅游脱贫。这次一路走来,平安顺利,对杨书华总导演和总制片人徐静表示感谢。
重庆广电集团副总裁黄翔表示,这几年纪录片带动了一大部分产业,建议“回归初心”。做好融媒体时代的大品牌,传统纪录片已升级,审美注入了观者的情绪和需求,要有新时代高度。纪录片创作要有力度、接地气的策划,通过拍摄,揭开嘉陵江沿江省市的神秘感。纪录片要有深度,需做大量调研,核心是自然历史人文、绿色新生态的嘉陵江,找出各省市亮点。《嘉陵江》要有突破创新,引发世人关注。纪录片要有热度,倡议全域旅游合作开发是纪录片人的创新。
原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副主任、亚洲旅游交流中心副主任刘铁森表示,这次的跨媒体行动是非常好的创新,是“纪录片+旅游”的崭新探索。沿江走来,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随着纪录片的实际拍摄,工作会继续深入。一路走来,看到各地搞旅游的积极性,相应投入都很大,思想观念转变了,一定要有科学规划,不能盲目开发。以嘉陵江为纽带,具体怎么串起沿岸明珠?需深入研究,让四省市共同发展,建议在纪录片中穿插历史对比镜头。嘉陵江沿江32各区县隶属不同行政区域,如何有机地串联起各地,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相信《嘉陵江》会完成好拍片工作,预祝纪录片早日与观众见面。
国际华文媒体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旅游电视委员会副会长张德祥表示,《嘉陵江》大型跨媒体行动是破冰之举、惠民之举,必将产生大影响、大效益。嘉陵江从陕西源头到江北嘴嘉陵江融入长江,文化是旅游灵魂,可以做好文旅养生游。
国际休闲产业息会高级顾问范克高夫表示,旅游很重要,中国漂亮地方多,竞争激烈,但是旅游建设环境需要提升和打造。要考虑来的游客类型,各地方有什么特别?为什么去远方?比如各个古镇很有意思,但需要花费多久时间?如果针对外国游客,门口标识需要英文介绍和解释,可以给简要的信息,不需要漂亮照片。旅游地方的洗手间是蹲厕,不适合外国人。总的说来,嘉陵江很有意思,谢谢摄制组安排。
四川省旅游学会会长、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原副主任陈加林表示,一路走来很难忘,感谢摄制组。这次考察宣告《嘉陵江》即将开拍,向各地阐述“纪录片+旅游”的创新之处。嘉陵江生态文旅资源特色鲜明,需要规范各地界碑,培育精品,突出差异,量身打造纪录片音乐,建议选择适合的导游跟随纪录片拍摄,巩固全域旅游联盟,轮值举办文旅节等。
重庆市文联原党组书记王超表示,嘉陵江是一条历史长河、巨变的长河,对摄制组很有信心。注意处理好“纪录片+旅游”的关系,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处理好“大和小”的关系。嘉陵江沿线文旅产业发展蓬勃但不平衡,要转变观念,增强信心,培育精品,勇于创新,加强宣传,统筹规划,稳步推进。
新华社CNC短视频中心主任、手机电视台台长马宝军表示,《嘉陵江》大型跨媒体行动给了我们启迪,要“站得上去,沉得下来”,把嘉陵江放到中华五千年历史和改革开放史中,另外要接地气;要“进得去,出得来”,长期跟拍纪录才能感人,不仅将镜头对准当下,还要有纵横对比;要做好融合与分发,融合各地资料,充分考量受众分发,希望通过纪录片,带活相关产业,为各县市做宣传。
中国旅游策划网高级顾问王定顺表示,《嘉陵江》主题选的好,这次看到全流域的自然人文十分优质,摄制组精气神很好。这次拍摄符合嘉陵江两岸人民心愿,符合生态发展与两岸实际需求。需要联手打造,做好景点提升,相互学习。祝愿《嘉陵江》纪录片能走向世界,唤醒嘉陵江。
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著名学者、教授武弘麟表示,考察团各位信仰的力量和认真工作的精神让我感动。嘉陵江文旅首先要做好各地历史梳理,其次,嘉陵江中游以农业为主,综合旅游加乡村很重要。另外,名人故事需展开来讲,拍摄时如果能完全沿着江走,结合地理历史节点更好。
《嘉陵江》总策划、总导演杨书华表示,感谢考察团领导专家及新闻媒体对此次考察活动的大力支持!这次的考察活动虽已告一段落,希望考察团不要散,领导专家和媒体团跟我们一起来创新引领驱动,共同做好《嘉陵江》这篇文章。由衷感谢各位参与,望海涵不周之处,我们将铭记各位的支持。为了摄制好《嘉陵江》纪录片,我们将在重庆设立西南创作中心,将来会成为聚会点。
嘉陵江,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符号,文化坐标,更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和旅游商业品牌。
考察团的专家领导远溯博索、征名责实,为嘉陵江文化旅游产业构建和培育核心支点、核心景点、核心看点、核心亮点和核心品牌建言献策。考察团还从专家视角、文化视角、媒体视角,对各地推荐的旅游景观,进行客观评价。评价的结果,将作为推选嘉陵江“十大自然景观”“十大历史景观”“十大人文景观”“十大最美乡村”“十大特色美食”“十大旅游特产”“十大旅游名城”七类项目的重要依据。
此外,数十家主流媒体参与宣传,跟踪报道,其巨大的宣传声势和广泛的传播效果,为嘉陵江核心文旅产品的问世,进行了预热和发酵,更助推了嘉陵江文化旅游概念的形成和嘉陵江文化旅游效应的升温。
《嘉陵江》将以纪录片为载体,以文化旅游资源为内容,利用世界语言,讲好嘉陵江故事。让我们共同携手,唤醒沉睡千年的嘉陵江!共铸文旅融合的新辉煌!
稿件来源:嘉陵江文旅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