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拒绝参加玄武门,李世民为何防了一辈子李靖,却重用李勣?

游史渊吖 2025-01-17 15:07:33

说起唐朝最腥风血雨的皇家辛秘,莫过于当年的玄武门事变了。在这场皇族内乱之中,有人因为站错队而遭贬千里,甚至祸连全家;也有人因为从龙有功,在太宗一朝中深受李世民的重用,成为千古的名臣。

而身为初唐时位列青史的名将李靖和李勣,虽然两人都拒绝了参加玄武门事变,但在后来的朝堂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局势。

李靖空有将军一名,却被李世民在背地里防备了一辈子;而李勣却备受器重,最后成为了三朝重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玄武事变中的李靖与李勣

古语有云:一山不容二虎。但在这一场胶着已久的战争中,对于皇位的抢夺,却足足有三个人。而对于当时还只是秦王的李世民来说,更是一次足以决定他生死的争夺。

高祖皇帝李渊开国时,膝下的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人的羽翼早已在平定天下的战争中逐渐丰满,到了立朝之后,更是隐隐有势均力敌之象。

李建成早早被立为太子,委以重任,辅佐李渊处理国事,在朝堂上的威望有着绝对的优势;而齐王李元吉也站在李建成一派,在背地里帮助李建成巩固势力,甚至笼络后宫,为李建成造势。

而相较于他们,李世民就显得有些劣势。

早年间,李世民一直跟着李渊南征北战,扎根在军营之中,无力在朝堂上施展;一直到李世民在抗击突厥的战争中大胜,掌控西北边境军心,同时手中紧紧握着兵权,才逐渐在朝堂上展露出优势。

眼看着李渊逐渐年老,三人的局势也越发剑拔弩张。一直到李渊明面默许了李元吉对自己的排挤,李世民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只是皇帝用来制衡的工具。

自始至终,李渊都坚定地站在李建成一派。而一旦李建成登基,那么自己作为其曾经的劲敌,心腹大患,下场只会是死路一条。

李世民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下去了,为了活下去,也为了走上自己筹谋多年的那个位子,他只剩下一个选择。哪怕是要弑兄杀父,背上千古的骂名,他也所不惜。

于是李世民的心中有了自己的计划,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寻找自己的盟友。除了隶属于秦王一党的人外,李世民还需要另外的,真正的朝堂上的助力。这时候,李靖和李勣进入了李世民的考虑范围。

李勣和李靖作为唐开国时的名将,已经在朝堂上拥有了不小的影响力。而李世民虽然掌握着兵权,却常年镇守在西北边境,终究是鞭长莫及。

是夜,李世民分别拜访了这两个人,用隐晦的暗示,告诉了他们自己心中的谋划。成则是从龙之功,败是抄家灭族,这无疑是一场足以逆天改命的豪赌。但是,两人都回绝了李世民的请求。

“ 太宗将诛萧墙之恶以主社稷,谋于卫公靖,靖辞;谋于英公勣,勣亦辞。”

虽然两人都拒绝参加玄武门之变,但李世民还是成为了最后的胜者。

按常理来说,拒绝参加玄武门之变的李勣和李靖两人,都该在朝堂中受到打压,甚至受皇帝隐隐的排挤。但事实上,只有李靖在背地里受到了李世民的防备,李勣却是深受重用。

就比如李靖长了李勣将近二十岁,但是在贞观之年中,李勣却能够与李靖这样的老将并驾齐驱,甚至风头与受宠屡次压过李靖。

庶族地主与关中贵族

在贞观之年中,谈及李世民及其治下的能臣,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房玄龄,魏征,杜如晦等人的。但是说起身为武将的李勣与李靖,却显得有些岌岌无名。

事实上,在唐朝的史书中,两人身为唐朝开国的名将,甚至曾有人将他们与战国时期的白起,李牧相比较,认为是自唐以来唯二能够真正被称为名将的人。

那么同为开国名将,为什么李勣却能得到李世民的重用,而李靖却始终被防备在权力核心之外?

其实归根结底,原因正是出在两人的家世与经历上。

李靖,李勣虽然都与李世民一样姓李,可三人的李,却都不是同一个李,不仅毫无关系,而且是相差甚远。

李靖出身于陇西的李氏,家族中世代官宦,在隋朝时就和朝中的达官显贵交往,更是在年少时就曾凭借自身的将才闻名于朝野。但相较于李靖,李勣的出身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其实,李勣本来并不姓李,而是姓徐,本名徐世勣。在高祖开国初年时,李渊感念李勣的功绩,才赐姓李,改名李勣。

在当时,虽然“李”是国姓,但早已赐姓过一大批人,因此并不足以说明李勣的特殊之处。

李勣出身于山东,祖上没有显赫的功勋,也并没有在朝为官的宗亲,而是普通的地主出身,靠着乐善好施,善结英豪才在当地逐渐积攒起一些名望。

不仅如此,其实仔细论起两人的功绩,李勣也远远不如李靖。

在李世民登基之前,甚至在唐朝建立之前,李靖就已经在隋朝为官,颇有声望,被比作是“王佐之才”,前途不可限量。

唐朝建立后,李靖就跟着李世民在平定王世充的大战中指挥战事,又在后来作为统帅南平萧铣,同时招抚岭南一地,成为了镇守边疆的名将,在朝堂中威望极高。

而李勣虽然也在唐初平定天下的战争中出力,但在李勣参加的战事中,他却始终不是主力军的统帅,而是第二把手,因此军事功绩上远远不如李靖。

可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在后来受到重用的却是李勣?其实说起来,原因很简单,因为李勣是山东人。

制衡之道

不同于现在的山东省,唐朝时的山东是指华山,函谷关以东的广大地区。而自秦朝以来,关中地区虽然一直是政治中心,但因为深处内地,远远比不上山东一带的富饶。

因此自唐朝立朝开始,山东地区就一直被认为是稳固天下的关键之一。但除了攻占山东,想要彻底使山东一带臣服,更重要的是需要山东势力的支持,与长安朝廷互通。

而对于李世民,早在夺嫡之时,他就意识到了山东局势对于自己,甚至是整个朝野的重要性。所以在李世民带兵平定天下的时候,就趁着军队之便,开始在山东一带谋划,发展自己的势力,大力招揽山东一带的人才。

等到建成太子一派猛然反应过来的时候,山东人才已经尽入李世民囊中,只剩下当时巨鹿出身的魏征仍旧坚定地归于李建成麾下。

但李世民尽管麾下有着大批山东人才,但是他皇室宗亲的身份,注定无法真正在封建势力影响深远的山东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势力,深深扎根。

而李勣,就是一个身份地位都恰好的,能够笼络起整个山东的人。因为不同于出身关中贵族的李靖,李勣是庶族地主,在早年间就广结豪杰,在地方上有着自己的人脉,积攒起了不小的威望。

而在早期农民起义的攻势最猛的瓦岗军中,虽然现在的大部分研究中,讨论的都是瓦岗军与后来的首领李密。但事实上,李勣进入瓦岗军的时间远远早于李密,是瓦岗军的早期奠基人之一,甚至后来李密成为瓦岗军的掌权人,也是李勣从中出力。

毫无疑问的,作为瓦岗军中的第二号人物,李勣对于当时山东一带的局势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在山东一带,部属关系的影响厚重,李勣早年就有着自己的一方势力,在进入瓦岗军后,凭借着多年在农民起义底层中的摸爬滚打,以至于李勣在山东一带,已然成为了山东势力的一方霸主。而李世民,需要这样一个能够帮助自己控制山东的人。

但除了李勣在山东一带强劲的影响力之外,李勣特殊的庶族地主出身和性情同样是李世民选择他的关键。不同于出身关中贵族的李靖,李勣的宗亲在朝中没有势力,也不会出现在朝中与其他望族相结盟的情况。

相反,李勣庶族地主的出身常常受到士族的排挤,除了在山东的势力,李勣在长安朝堂并没有什么盟友。

俗话说:功高震主。

这样一个有着自己的身份地位,却又无法在朝堂彻底扎根立稳的人,自然成为了李世民的首选。而李勣又因为在山东有着自己的声望势力,并不屑于攀附其他势力;而且在早先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人的争斗中,李勣就从未站队,也没有表露出对任何一方的支持。

因此即使李勣拒绝了参加玄武门之变,也并未引得李世民恼怒。而这,就是李世民重用李勣的真正原因。

结语

李勣并没有参加玄武门事变,却能被李世民所重用。

李靖身为关中贵族,老将出身,反被年小的李勣赶上,甚至隐隐有压过李靖之势,其实也都只是帝王的制衡之术。

李世民能够被称为千古一帝,这样的聪明才智与隐忍也真是无愧于他的称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