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国化”的富士康,又回来了。
近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发布公告,称将在河南郑州投资10亿,建设新的事业总部大楼,且还将布局电动车制造和固态电池项目。
与此同时,富士康的“金主”——苹果公司,似乎也开始转向了。
前段时间有消息传出,今年苹果正在重整供应链,将会把部分产能转回中国大陆代工厂,比亚迪、立讯精密等代工大厂已经加入iPhone16供应链,成为苹果最新的代工伙伴。
啥情况,近年来疯狂转移供应链的富士康,为啥又要回来了?苹果和富士康不是都在大力投资印度吗,为何现在又逆转了?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苹果、富士康,回流!这次富士康在郑州投资10个亿,准备建设新的事业总部大楼,项目一期选址位于郑东新区,建筑面积高达700亩。
据悉,当天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河南省省长王凯、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均出席了签约仪式,规格之高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更是积极表态,言语间不吝对于河南的称赞,称“高度重视与河南的合作”,将继续“扎根河南、深耕河南”。
但问题在于,之前富士康对于河南可不是这样的态度。
过去几年时间里,富士康跟随苹果把供应链迁往印度,曾在国内引发热议。
就在今年一季度,河南进出口大幅下跌23.4%,富士康出口金额下降58%,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由于富士康大撤退,对河南外贸业务带来的不利影响。
如今富士康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又瞄上河南了。
不仅如此,重金押注印度的苹果,也开始回流了。
今年3月份,苹果CEO库克亲自前来中国重整供应链布局,4月份苹果公布的供应商名单中,中国大陆的企业又多了10家。
此外,iPhone16发布在即,进入7月份以后,立讯精密、富士康、蓝思科技等“果链”企业均在大举招工,部分厂商还通过持续增加工价来进行“抢人”。
目前来看,富士康与苹果纷纷加码中国市场,或许风向真的变了。
投资三哥,不灵了?对于三哥,无论是苹果还是富士康,都曾一度寄予厚望。
比如去年的iPhone15,就有一部分被分到了印度工厂代工生产,这也被外界认为是苹果产业链向印度转移的重要标志。
当初印度甚至扬言,未来5年内的iPhone产值要增加5倍。
然而,苹果和富士康可能万万没有想到,三哥的实力属实上不了台面。
尽管iPhone15系列印度产能只占到了一成,结果还是事故频发,各种想得到想不到的问题,全部冒出来了。
比如良率问题。
根据凤凰新闻报道,印度产的iPhone手机抽检合格率仅有73%,良品率为50%,同批次手机在欧洲市场的抽检合格率更是仅有34%。
再比如卫生问题。
是的,你没看错,印度生产的iPhone竟然冒出来了卫生问题——大肠杆菌超标。
众所周知,苹果一向以对供应链要求苛刻著名,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把iPhone15交给印度生产,最后却获得了这样的结果,难免令人丧气。
可能也正是因此,今年苹果iPhone订单才出现了回流中国的现象,富士康也重回郑州,谁也没想到三哥竟然这么不靠谱。
印度制造的路,越走越难可能有人不理解,明明富士康做的就是个组装生意,技术含量也不高,为何在印度投资这么多钱,花了这么久的时间,就是走不通呢?
说起来,这恰恰是印度制造最大的硬伤——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压根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不可否认,相当一部分印度人确实很聪明,不仅能够做英国的首相,更能够成为很多科技公司的高管,印度在精英教育上一直做得很不错。
但与此同时,印度还是全世界文盲最多的国家,全世界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文盲都是印度人,数量高达2.87亿。
文盲数量过多,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哪怕是进厂子“拧螺丝”,很多印度人也压根拧不明白。
在中国,进厂打工至少也有个初中学历,甚至有些厂还会要求高中毕业。
可在印度,很多人压根就没上过学,女性群体尤甚,即便是一个简单的操作程序,印度工人掌握起来也十分艰难。
最终的结果,就是苹果与富士康这样的跨国企业,瞄准印度较低的人力成本,兴致冲冲地来了才发现,三哥用起来便宜是真便宜,但笨也是真笨。
再加上三哥家的营商环境世界闻名,这些年富士康投资印度已经略有领教,甚至就连苹果也跟着吃了亏——“果链”企业纬创资通被印度塔塔集团收购。
所以尽管印度野心勃勃,很多跨国企业也确实看上了印度的潜力,但潜力不等于实力,没有个一两代人的过渡,印度恐怕还是很难实现工业化。
写在最后:
在印度屡屡碰壁之后,富士康终于认清现实,又转头端上了中国的饭碗。
事实证明,面对印度这个市场,谁来也不行,能跟三哥过招的跨国企业,目前还尚未出现。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
这些只是部分不太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是苹果产品巨大的销售市场,一旦苹果制造全部撤离,中国会禁售苹果产品,苹果公司承受不了的。
中国劳动力便宜,还能加班!印度不让加班,过去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