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乐:站在《声生不息》的舞台,新认识天王郭富城

腾高唐泪 2025-02-15 04:53:51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郭富城一回香港,就是天王。

这不但在当年掀起轩然大波,更在许多年之后的今天,仍时或见有人,幽怨于天王“名额”分配的不公。

许多年以后。

音乐竞唱节目《声生不息·大湾区季》的收官一战,延请郭富城压轴,也瞬间引爆了,“《声生不息》的舞台,郭富城是不是迄今为止最大牌的歌手?”的讨论。

各路拥趸蜂拥而至。

首先来看,香港乐坛为何会有“四大天王”?

这个封号的得来,既不是人为造星,也不是所谓香港乐坛需要“对抗”谁人,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走势结果。

简单点理解,这是市场和人气的双重作用。

到1991年,张、刘、黎三人,在销量和人气层面,已经在香港乐坛呈现为一种均势齐头并“断崖”式领先的局面,故有娱记炮制了“三剑客”的花名。

而在1992年回港的郭富城,唱片卖爆整个华语世界,已自成王。

所以纵然,彼时的郭富城,尚未发行自己的首张粤语专辑,却已有足够底气,在自己尚未履足的粤语歌市场,与当时声势最盛的三位男歌手,并辔齐缰。

遂有“四大天王”之号。

至于是谁创造了这一概念,全不重要。

它也并不是某些人所以为人为“选拔”,更根本就没有“谁替代谁”这样的故事。

再转头来看,昔年从“三剑客”到“四大天王”这个过程,就是四位香港顶尖歌手,从香港一隅,到雄霸整个华语乐坛的一场“鱼龙变”。

自此,方有传奇。

说句好笑的话。

有不少人,热衷于说这个歌手“唱歌不好听”,那个歌手“唱功不行”。

但如果你真要他说说,“听过人家几首歌?”、“唱功究竟应该如何定义?”,他要么嗫嚅不语,要么顾左右而言他。

如果让笔者来说。

郭富城其人真正厉害的地方,并不在于天生偶像的身份,以及甫在乐坛出道就大红大紫,而在于专业能力层面的勇猛精进与千锤百炼。

他本身走的唱跳路线,就堪谓地狱级难度。

前行本就不易。

而郭富城干了些什么?

他抓住每一次机会,在如水的时光里,硬是将极难完美的唱跳现场,变成了“复刻CD”般的几近完美,且不论快歌还是慢歌,尽皆如是。

从1994年的“狂野诱惑”、1996年的“最激”,经1998年的“一变倾城”和2000年的“Live On Stage”,到2004年的“舞台宝典”。

十年为期,从初探、成长到极尽完美。

背后下了多少苦功,有如何的艰苦卓绝,山海之隔的旁人,根本无从去想象。

不止是超越自己。

笔者听过他的每一首歌,以及绝大多数现场。

除了欣赏音乐之外,亦会用心体会其气息控制和转换、咬字的尺度、共鸣的打磨、假声的应用、颤音的成长和变化,以及高音区的冲、收和放,不一而足。

这条路上,有一种美。

它的名字,叫“无尽的历练”。

正因如此。

他才有了瑰丽的《印象》、完美音质的《谁令你心痴》、磁性无端的《无言感激》、横压全场的《梦伴》及清唱亦镇场的《有谁共鸣》等“神级”现场。

直若处处宝藏。

兜兜转转。

他站在了《声生不息》的舞台。

从十九岁开始学舞,到二十五岁开始学歌,一出道就爆红登顶,接着封天王、被称红馆的主人,再到四年三夺最受欢迎男歌手,横压整个香港乐坛。

走过最难的路,攀登上最险峻的高峰,终成无可争议之王。

此次《声生不息·大湾区季》,给郭富城的定义是——“舞台王者”、“无双传奇”和“全能天王”,诚如斯言。

当天王驾到。

过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一曲《EXIT》,一曲《狂野之城》,一曲《唱这歌》,接踵而至。

五十九岁的郭富城,几乎看不见时光的痕迹,唱跳若神、气场全开,为整场音乐盛典,定下“声生不息”的基调。

而那首越过岁月长河的慢歌《爱的呼唤》,则仍深情如昨,又更增厚重。

他当然就是舞台上的不败之王。

超级巨星。

郭富城的背后。

站着粤语歌坛的鼻祖许冠杰、百变天后梅艳芳,以及初代舞台王者张国荣,恰如前文提及的《印象》、《梦伴》和《有谁共鸣》的神级再演。

而他不但尊崇他们,更承袭了前辈的艺业,并发扬光大。

是谓,王之传承。

0 阅读:136
评论列表
  • 2025-02-15 06:45

    除了郭粉,谁都认为郭排第四。

腾高唐泪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