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去世之后,章邯作为一名文官,在危难之中,成了大秦王朝的最终定海神针。章邯先是和陈胜部将周文交手,然后带领秦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击溃了黄河以南所有的叛军,甚至击溃了楚国的大将项梁,然后章邯发动了巨鹿大战,带着二十万囚犯和二十万王离组成的长城大军,将巨鹿城团团围住,然后把所有的叛军都引到了河北,准备一举歼灭。谁也没有想到,项羽竟然击败了王离率领的20万长城大军,而章邯麾下的二十万囚犯大军却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后来项羽和囚犯大军发生冲突,不久章邯向项羽臣服,但是章邯为何会臣服于项羽?章邯之所以归顺项羽,理由有三:1、赵高的篡夺和残害。当初章邯带兵讨伐周文,那时秦二王是胡亥,宰相是李斯,后来章邯横扫黄河之畔的叛军,李斯为宰相,大力支援章邯,于是章邯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李斯死后,赵高又掌控了胡亥,而章邯虽然是大秦帝国的一员猛将,可是他并没有得到赵高的信任,所以章邯派长史司马欣到咸阳来面见赵高,想要看看赵高对他的态度,可是赵高并没有见司马欣,可见赵高并不相信章邯。赵高不但对章邯产生了怀疑,而且还让人去杀司马欣,那就是彻底闹翻脸了,要知道,章邯可是出征的大将军,他还要靠着大秦的后勤补给,而赵高对章邯的怀疑,就相当于断了他的后路。他手下还有二十万大军需要吃喝,这样的仗,他怎么可能打得过?《赵正书》中说赵高是章邯杀死的,《史记》中说赵高是被子婴害死的,无论赵高是被什么人害死的,都和章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章邯不得不做出一个决定,要么听从赵高的命令,要么臣服于项羽,另谋生路。何去何从?唯一的办法,就是臣服于项羽。2、章邯在朝廷中的位置陷入了窘境。
巨鹿之战,王离麾下的二十万长城大军全军覆没,而章邯麾下的二十万大军却损失不大,依旧能和项羽僵持不下,王离的惨败让章邯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时也让秦军吃了一惊,两人交过手,大部分都是秦军溃不成军。章邯现在的处境很危险,他是秦军的主要战力,但他已经失去了朝廷的信任,再加上项羽是他的死敌,章邯忽然有一种举世皆敌的感觉,不管是赵高,还是项羽,甚至是刘邦。章邯得想办法给自己和二十万秦军想个办法,在这种情况下,章邯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整个秦国的生死,他可以去攻打咸阳,消灭赵高,但是他麾下的大部分人都是关中的人,不会去攻打秦国。真要和项羽开战,他的下场肯定会和王离一样,在章邯不敌项羽的时候,他只能向项羽投降。3、章邯的自私,让他陷入了困境。《史记》中,章邯并没有向项羽屈服,但却向项羽求和。自始至终,他们只是签订了结盟协议,并没有一方主动认输,两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为何项羽会答应?项羽的粮草已经耗尽,于是答应了下来,两人在殷古城汇合,定下了联盟的契约。
章邯和项羽结盟,不过是为了自己的财富和地位。而此时项羽已将自己的领地割据给他,让他成为了一方诸侯,这样的结盟,其实等于是将整个大秦军队都卖掉了,这就是他的私心。过了数个月,刘邦还是发起了还定三秦之战,章邯驻扎在陈仓,阻挡了刘邦很长一段时间,后来赵衍给刘邦出了一条迂回路线,从陈仓的后方包抄过去,于是刘邦派出两军,对章邯进行了两面合围,结果章邯被打得溃不成军,章邯并没有向刘邦屈服,反而自尽了。和章邯不同,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在大势已去之后,第一时间向刘邦臣服,两人都没有被杀死,只有章邯坚持到了最后,三秦之争已经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此期间,章邯完全可以随时放弃,可是章邯就是不肯屈服,这到底是为了什么?理由有二:1、章邯心高气傲,绝不甘心屈膝屈膝。之前也说了,章邯并非向项羽臣服,只是和项羽结盟而已。
结盟只是名义上的对等,但如果投降,那就意味着臣服于刘邦,可见章邯心高气傲,在反秦之前,他只是秦国的一个小官,替皇上打理家业,出身高贵。另外,章邯兵法精明,在反秦战争中,他一个人就击溃了黄河以南的反秦义军,项梁曾经是项羽和刘邦的顶头上司,这让章邯更加骄傲自大,普天之下,唯有章邯能够让章邯信服的人,就是项羽,他曾经在巨鹿之战中,见过项羽击败王离,所以才会如此。2、章邯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心中充满了愧疚。之前被项羽屠戮二十万秦军,章邯的责任非常大,他诱使自己的部下被屠戮,很有可能是项羽授意的,二十万秦军的家眷大部分都是关中一带的平民,所以章邯并没有什么号召力。章邯虽然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人,但心中的愧疚却是显而易见的,他知道自己杀了那么多秦人,心里肯定会过意不去,说不定还会寝食难安,生怕自己一降,就会被秦人盯上。
头全心全意啦啦啦
古代中国象欧美国家样只尊重血统家族系属……
我知道,因为他没读过史记[得瑟]要不然他就不会跟着项羽了[得瑟]
刘邦势力太小了[静静吃瓜]况且章邯深陷巨鹿,属赵国旧地,同一时间刘邦已经在西进武关的路上了[得瑟]南阳郡-武关-蓝田-咸阳。这条路线景翠用过,差一点就成功了[呲牙笑]
二十万关中子弟兵让人坑杀了,章是有责任的。投降刘邦,刘邦为收取关中人心很可能把他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