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80年代的2线小花,25岁嫁了圈外普通人,生女退圈当普通妈妈

忿忿娱乐 2024-12-17 15:28:21

她是《沙漠驼铃》里第1次见面时,可爱活泼笑起来甜滋滋的小姑娘 ,后来观众陪着她一步一步长大,见证了《外乡人》成熟的青年女子。

她的脸颊逐渐脱去婴儿肥,后来她眼里的青涩消失,观众也看着陈鸿梅到了她的25岁。

那一天对陈鸿梅是个喜悦又羞涩的日子,25岁的她就要进入婚姻的殿堂,她走进上海电影制片厂路过的每一个同事,都能看到她的脸颊上浮现的两块红晕。

这是多么高兴的事情啊 ,对啊,这里应是人生第二高兴的事情。

对陈鸿梅颇有好感的观众,自那以后再也没看到这个姑娘,也未能在荧屏上看到她的26岁。

直到如今我们才知道她发生了什么。

1

陈鸿梅出生于1957年的上海,她比中国很多的孩子要更加幸运,出生上海又是一户小康家庭,从她的名字就可以得知父母对她的疼爱。

虽是女儿身,却比男儿心,父母盼望她拥有鸿鹄之志,又做人世间最清冷傲骨的梅花。

书柜上一沓又一沓的书陪伴陈鸿梅成长,那个年代上海也没什么娱乐活动,除了昆曲越剧这样的大戏,就属每天都可开放的电影院老少皆宜,谁都可进入,也最吸引人。

现代社会 ,比起那些旧传统,人们更喜欢新奇的西洋玩意。

陈鸿梅一个月总有两次跟随父母进入影院,长大以后就拿着零花钱跟同学们一起去。

她记忆力好,学习能力强,在同学们一口地地道道的上海话中,她却能通过电影练出了一口颇为厉害的普通话。

虽有口音,但比起同学们那乱七八糟的词汇,陈鸿梅就显得更为可贵,于是她就被老师委托成为了学校的广播员。

每天课间操的普通话诗句,文章播报必有陈鸿梅,拿下了文艺委员这个称号,就有了义务要去做 。

陈鸿梅为了播报普通话,听着胶带一句一句的练,逐字逐句的纠正,后来可以说她的普通话快接近原生地了。

如此她就在高中的广播电台播报了三年。

这一笔普通话的财富,也给她后来的故事垫了一个底。

那个年代的大学很不好考,高中毕业的陈鸿梅跟很多学生一样,进入了社会这所大学。

她先是跟同学约好就到上海各地的工厂去看看情况,约好的那一天同学没有来。

倒是委托了另外一个同学告诉她,家里已经给找到工作了,很抱歉来不了了,给了她一个纸条,上面写的那的工作更多 。

陈鸿梅面对同学的失约,心中有一点气愤,说好的……后来又想唉,算了算了,要是家里有安排的轻松工作,自己估计也去了。

2

她看了纸条上所推荐的工作,这个同学推荐的没错,这些工作要不是多家打听,估计都没有多少人知道,也都非常适合陈鸿梅。

几份工作里头她来回押宝 ,最得陈鸿梅中意的工作就是民航公司,对外招聘空姐。

陈鸿梅长相秀美身高挺拔,外部条件很适合,笔试环节她看了题目也觉得非常简单。

第1面见到评委,她就能感受到对面满意的神色,离开的时候,她就觉得这工作十拿九稳了。

但陈鸿梅也怕有一个万一,俗话说的好,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头,她又相继去找了几份工作。

静待回家等消息的时候,跟上海电影制片厂张贴的招聘广告擦肩而过,那则广告下面有很多姑娘在羞涩的跟同学们八卦,她们的脸上写满了跃跃欲试。

哪个姑娘心中没有一个明星梦呢,站在舞台上被很多人喜欢,一想到电影里头那些漂亮的女演员。

陈鸿梅的心跳动了起来,她就想着试试吧,反正是来找工作的,就当成一份普通工作多试几份,要是这么走了今后想起来,总会有些后悔。

面试的几个姑娘都同样的漂亮,陈鸿梅一首诗,跟其他人拉开了差距,她的口音好堪比专业播音员,让教室里的老评委对她多看了几眼。

为了统一全国电影行业,上头是有明确规定的能够用普通话标准的演员,最好不过。

3

当两份录取书递到了陈鸿梅手上,她的第一感觉就是兴奋,既然真的被选上了,第二感觉就是犹豫,到底该选哪份工作呢?

两份工作都是铁饭碗性质,这倒没什么可比性,当空姐全国各地的飞福利好,稳定性高以后也只是这样的稳定,几十年都是一个空姐。

母亲希望陈鸿梅去当一个空姐,安安心心工作几年,这样的好条件以后也能找个好人,结婚生子过一辈子。

当演员的话,开始是不顺利的,后面能不能成名还是个问题。

但是看着上海电影制片厂那几个字,陈鸿梅的眼睛越来越亮,到底她还只是个刚刚成年有一些冒险性质的少女,稳定对于她而言是没有多少吸引性的。

她选择了去当一个演员。

陈鸿梅被招进了演员班,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专业的训练,19岁那一年,她凭借着优越的专业能力被调配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

陈鸿梅的业务能力被老师看在眼中,她的第1个角色就拥有了姓名。

陈鸿梅第1部电影是《沙漠驼铃》,她凭借这部电影出道,拍摄地点从电影的名字就知道,是沙漠重重的西北。

那里黄沙阵阵,从未离开过上海的陈鸿梅,第1次去外地就是西北,随着火车将她一步步带离南方。

她感觉整个人又干又燥,等下了火车,毒辣辣的太阳晒的她麻木,晒得整个大地都是苍凉的黄 。

剧组一行人乘着一辆卡车,一路跌跌撞撞到了拍摄地点,陈鸿梅发现待的时间长了,她遇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难题。

她的嗓子越来越难受 ,发出的声音沙沙的,时常要喝几口水冲一冲自己嗓子,后来不知道是生理原因,还是心理上的因素。

嗓子越来越难受,看到水她就想往自己喉咙里灌。

4

因为身体不舒服,还是要念台词的嗓子。

在剧组里念台词她越念越烦躁,不过陈鸿梅是个坚强的姑娘,她是个专业的演员,遇到问题一定要自己克服,没有任何人能够偏袒她。

他们是在沙漠深处的偏凉地带,如果要叫她送去医院的话,来回往返会非常麻烦,她不想第1次工作,就给人落下不好的印象。

人是可以有极限,她决心逼自己一把。

她就自己偷偷一瓶水一瓶的水的灌进喉咙里头,一直到拍摄结束,所有人返回上海 回程途中看医生的陈鸿梅,才说出了这个经历。

拍摄《沙漠驼铃》的日子,因为嗓子不舒服,对于陈鸿梅实在不算是什么美好的回忆,但她并没有将这种情绪带入到其他人的相处中。

后来每一个演员回忆那段拍摄经历,对于陈鸿梅的评价都是专业,坚韧不拔的一个演员 。

上学时她是最努力的学生,工作时她也是最优秀的员工。

她的表现领导和导演们都看在眼中,也会给这个有灵气的姑娘一个机会,后来《烛火里的微笑》《播种幸福的人》这几部著名影片里头,我们都可以看到陈鸿梅的身影。

她用题海战术让观众认识了这个演员,每一次出现观众都带着熟悉感,看着她用卓越的演技出演不同的性格角色。

是观众心中年轻一代演员中的演技派 。

她的角色也慢慢从不轻不重的配角,到资深配角再到主角,虽然少了一部电影爆发,比不得龚雪等演员大红大紫。

也在观众心中有名字。

从事文艺工作者都认为,陈鸿梅这样一步一个脚印非常好,她对角色塑造非常成功,假以时日肯定能升任大花。

不过比起她事业爆发,先来的是她的爱情 。

那段爱情带来的附加品,让她甜蜜又痛苦,还收走了她的事业 。

5

事业上升期的陈鸿梅通过聚会认识了后来的丈夫 ,陈鸿梅对外保持了自己家庭的神秘性,一直没有曝光丈夫和女儿。

我们只知道陈鸿梅的丈夫是个普通的上海公司的一个文员,那是陈鸿梅第1次谈恋爱,就认识了温柔的男友。

每当她工作结束的时候,男友有空就会来接她,收工结束晚带来做好的饭菜,热腾腾的饭菜,让陈鸿梅的心里暖乎乎的。

一手厨艺可以收住男人的心,一顿热腾腾亲手做的饭菜,也可以收获一个女人的心。

长相帅气又温柔,这样的男人谁会不爱呢?

这段恋爱一直谈到陈鸿梅25岁那一年,丈夫大了她一年多,那个年代男女普遍结婚很早,像他们这样的年龄已经有点稍晚了。

家中父母都催促着,于是两个人决定走向婚姻的殿堂 。

结婚后很多人都会闹矛盾,但是陈鸿梅夫妇就没有,他们谈恋爱时候是怎么过的,如今就是怎么过的。

结婚后陈红梅度蜜月请了个假,回来复工几天,又因为怀孕又休了一年的假,女儿笑笑的到来。

成功给这个温和的小家庭带了一点涟漪。

一个四脚吞金兽,每天吃金子就算了,大晚上还要闹两三回,女儿哭得伤心,夫妇俩白天要工作都被闹的没精力。

本来刚刚回归工作几天的陈鸿梅,决定找一个保姆,后来又看新闻上的毒保姆新闻,身为一个母亲她感同身受,看的眼泪哗哗的流。

她总是不放心,后来就将自己的休假无限期延长,回归家庭去照顾女儿,等孩子在长大一些日子以后再做打算。

后来女儿长大了一点日子,这暖呼呼的小棉袄抱在怀中,小小的一点点,还是需要父母照顾。

真是无法放心,女儿在母亲看来永远无法长大,怀揣着这样的念头,后来她就慢慢的退出了电影行业。

6

陪着女儿一路长大的陈鸿梅,每次看到电视上和电影上那些现实生活中接触过的一起工作的同事。

看着周围的观众聚精会神看着他们的演出,她的心中总是有一些遗憾 。

但是她的年龄已经大了,再回去还会收她吗?

女儿长大后知道母亲曾经是个演员,也知道她的遗憾,她劝母亲不要害怕,她可以陪伴她一起。

女儿知道一切的新事物,她知道现在娱乐圈改革有多么激烈,早就不是母亲曾经认为的那个各大电影厂,包揽制作的时代。

母亲做个演员,简历写出来也很好看,现在是正缺演员的时候,像她这样的好演员,总会有人愿意启用,可以重新来过。

“没事的,现在剧组拍的戏这么多,那就去试镜,从头开始呗。”

陈鸿梅听从了女儿的意见,她一个个剧组

的试镜 ,在这过程中也会遇到曾经看过她电影的粉丝 。

演技这种东西是一辈子的,几十年的社会经验,陈鸿梅有更多现实的经历,她演起戏来,更多了一份韵味。

主角戏她肯定接不到了,当可以一些给流量主角当配角老戏骨,陈鸿梅几个剧组来回巡演,都不缺戏拍。

后来她跟一批老戏骨签约了公司,00年到10年,我们会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她。

包括很著名的电视剧《大宅门》最近就是《小爸妈》

可以说活到老工作到老,虽然很多是一些片面化的恶毒婆婆,她也很享受这个表演的过程。

毕竟早年前那些光辉伟正的主角她都已经演过了,那后半辈子去演恶毒配角,也是一个不错的体验。

她晚年拍戏的时间不多,更喜欢利用闲散的时间去做慈善。

上海疫情期间,她跟随一帮上海阿姨行走在街区社会,给一些外地的小年轻们发放物资,给这些外地的年轻孩子送去一些安慰。

她用着刻意的亲切的上海口音表示对他们的欢迎 ,在网络上鱼龙混杂时,只希望对外释放出上海的善意。

一份物资,一份祝福给这些外地来务工的孩子们一句“希望你在上海会有更好的生活,孩子这只是暂时的,你未来会很好。”

那些年轻人应该会记得这个亲切的阿姨吧 。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