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给女儿200元护肤品钱,就被批中国式穷养,真的是够了

苏南流 2025-04-15 10:10:04

“中国式穷养”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很多人口中常常常出现的词。

孩子要去看演唱会,父母拒绝,被批中国式穷养。

孩子每个月要买500块的衣服,父母拒绝,被批中国式穷养。

孩子要钱出去看世界,父母拒绝,被批中国式穷养。

孩子要买200元护肤品,父母拒绝,也被批中国式穷养。

这哪里是“中国式穷养”,这是发明了这个词,让年轻人反过来PUA父母的。

中国父母还不够累吗?

孩子没结婚的时候,要钱父母不给,父母就被贴上“中国式穷养”的标签。

孩子结婚以后,父母拿不出钱贴补,就得贴上“中国式自私父母”,亦或者是“中国式穷父母”。

在这些人眼中,父母就得是无条件供养子女,子女成家以前,父母好吃好喝供着,要让孩子跟得上主流,拥有好的物质条件。

子女成家以后,父母还得供着,供着子女的生活费,供着子女的孩子,掐灭所有的个人想法,搭人搭力搭钱,总之就是,父母的命就不是命。

但凡父母拿不出钱给孩子,就是不配生孩子。

但凡父母老年了,想要过自己的生活了,就是对子女的不负责,就是自私。

这难道不是对父母的PUA吗?

动不动就加上“中国式”,真的那么了解中国式吗?

父母就不该有自己的生活吗?

我也是年轻人,经常跟同龄人打交道,大家都处在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段。

有一些人的想法就很危险:我自己就是要过得舒心,父母就是要帮我解决问题。

如何才能解决问题呢?

父母帮忙照顾孩子、照顾家务,搭人搭钱,还不能话多。

每次都想弱弱的问一句,那父母也是人,父母也有想法,父母也想着轻松点生活,凭什么父母一定要委屈自己,去帮你解决问题呢?

之所以没问,因为我知道,问出来就会有一系列回怼:他们不帮解决问题,我要他们干什么!他们现在不帮忙,以后老了也别指望我……

听得浑身打颤,这像话吗?

哪个国家的父母像中国的父母这样付出?

动不动就“中国式”父母如何如何,中国式父母不是贬义词,是褒义词,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父母,像中国的父母这样付出吧。

全身心都扑在子女身上,很多父母真的没有自己的生活,他们完全是围绕着子女转。

甚至就连子女结婚了,都一门心思扑在子女身上。

我觉得父母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子女不应该再去PUA他们,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生活。

父母们倒也不是无辜的,教出不合格子女,子女非但不感恩养育之恩,还反过来批评父母没有给他们提供好的生活,这说明父母本身就是投入太多了,对孩子太过娇惯了。

这是一个子女盛气凌人、父母低声下气的时代。

这是一个病态的时代。

就是因为从小太过疼爱、娇惯了,太过保护子女了,才有了现在的站在父母敌对方的子女。

中国的父母,是时候狠点心,早点放手了。

正确的家庭教育

中国的父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多数),好的东西留给子女,子女的生活总体优于父母。

具体到点滴日常,比如日常饮食,孩子的是最好的,理由是孩子在长身体,孩子的东西大人不能吃。

久而久之,子女就会觉得在家庭中,自己是高于父母的。

有了这样的基础,那子女逐渐成长起来,要求越来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反过来批判父母不配生孩子。

此时在子女内心是,我就要随大流,别人有什么我就有什么,别人用1000元的化妆品,我用200元的,过分吗?

是啊,不过分,可是父母没这个闲钱,你还这么要求,不过分吗?

过分,可是这种过分是如何形成的呢?

他们之所以不觉得自己过分,是因为从小就是这样被对待的,价值观形成了,自然不觉得自己过分。

所以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从家庭教育入手。

孩子上幼儿园以后,一天天长大,各方面能力都在上涨,家长是时候调整方法了,不要再让孩子处处优于父母了,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成员,自己要父母站在一条线上”,这很重要。

如果不能保证父母也能吃到某个食物,那就不要买个孩子一个人。

从小就培育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平等对待孩子,既要尊重孩子,又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高于父母。

父母和子女是长期拉扯的一个过程,只有小时候教育到位,才能避免未来的很多不必要的、形成就无法解决的矛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