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出题人意图,理清行测言语类题型细节陷阱

公考小师姐 2022-07-31 22:32:03

不少小伙伴做行测题的时候很纠结,如果自己死抠细节,有可能就是钻牛角尖,答案反而错了;如果自己不求甚解,大意对,关键词没问题就选了,又有可能踩进出题人设置的陷阱中。

真的是太难了啊。

那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两难困境呢?有的!那就是揣摩出题人的意图。

我们先要明确一点,语言本身就无绝对的对错,有时候有些许牵强也是可能的,刷题多了,就会明白,尤其是逻辑填空,那总有些空比较牵强,所以我们有了最佳答案的说法,其他答案也不一定错了,要选的答案也不一定完美无缺,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后,我们进行详细分析,先看真题:

从近些年中国电视节目的格局来看,综艺节目的几大模板几乎全部移植于国外,鲜有本土原创,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质越来越淡,中国电视的本土化创新进入困境。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有识之士便开始呼吁电视媒体应在努力学习外国优秀节目经验的同时,更注重植根本土文化,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寻找创新的源动力。现在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文化类节目的兴起,用特有的中国气派和较强的原创魅力,证明以传统文化助推电视节目创新的路径是可行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

A. 应避免一味照搬国外模式

B. 应以传统文化为创新源泉

C. 应担负起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D. 激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答案就不多分析了,参考答案选B,我们讲一讲易错点,有些小伙伴特别较真的会觉得,本土文化是地域概念,就是我国的,是本题强调的重点;而B选项的传统文化则是时间维度,和本土文化之间,不仅差了我国近现代文化,也差了外国传统文化,所以不能选,A选项虽然没有那么具体,但是没有错误,对应的就是本土的要求,非外国模式,所以应该选A。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去反推出题人的意图,他到底有没有在这里给我们设坑,或者说考官想不想在这里设坑,从题目的表述来看,考官是没有想设坑的,从一开始的本土文化,过度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再到最后的传统文化,出题人没有刻意想区分这些词语的意图。

我们可以反向推导,出题人要怎么说,才是有区分的意图呢?我们不妨看这样的表述:更注重植根本土文化,比如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寻找创新的源动力;证明以传统文化为代表的本土文化助推……

无论是将我国传统文化视为本土文化举例的一部分,还是说传统文化是本土文化的代表,亦或是其他类似表述,说明出题人有意将其内涵区分开,我们就不能视而不见。

综上,就本题而言,传统文化是本土文化的同义替换,是可以选的。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