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革命故事中,最令人动容的往往是战士之间的信任,而最令人气愤和不能接受的,也是同志的背叛,在我党过去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的历史中,这两种都经历过很多次。
而我国开国大将之一,徐海东,就曾经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背叛,这件事甚至震动了整个延安,中央高度重视,毛主席亲自指挥朱德放下手头工作,前往帮助徐海东处理此事。
而这件事也早有伏笔,毛主席甚至还在徐海东表示非常信任这位将领时,亲自提醒徐海东要注意这个人,提防一些,但最终还是没能防止悲剧发生。
1,毛主席提醒徐海东
徐海东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之一,曾经立下无数战功,而且徐海东也是加入共产党非常早的一个党员,对党的忠诚和决心经过了千锤百炼。
但这样的老党员,却也曾经犯过一个错误,他错信过一个人,从而给党酿成了重大损失,这件事永远刻在了徐海东的心里,也成为了党内部的一次警戒。
徐海东1925年就加入了共产党,无论是在“反围剿”斗争中,还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都立下了许多战功,尤其是他带领的红十五军团,后面改为115师344旅,是威名赫赫的一个军团。
所以徐海东当时受到了中央的信任和重用,尤其是毛主席,认为徐海东无论是在个人性格上,还是在军事作战、以及指挥能力上,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当时徐海东经常向毛主席直接汇报工作。
但是在一次汇报中,徐海东提到了一个人,就是344旅的687团团长,张绍东,徐海东认为张绍东在刚刚结束的战役中,战功卓著,特地向毛主席提了出来。
在徐海东的意料之中,毛主席应当赞扬一番张绍东,没想到毛主席在听完徐海东的发言之后,一言不发,紧皱眉头,问徐海东还知不知道其他的。
徐海东有些慌神,他并不知道毛主席是什么意思,毛主席等了半晌没有说话,最后终于告诉徐海东,说张绍东有一些情况,这个人不能重用。
徐海东回到旅里之后,左思右想,因为在他心里,当时他在25军担任军长时,张绍东那时就是25军的一个营长,他和张绍东有着深厚的战友情,这么几年过去,他认为张绍东在战场上表现的的确不错,毛主席为何那么说呢?
2,张绍东叛逃其实早有迹象
于是他找了许多同志了解情况,原来张绍东在军中的名声一直不好,而徐海东虽然在军中的时间长,但是他的关注点都在作战上,对于一些“闲言碎语”没有什么耳闻。
1938年 344旅打平型关之后在河北平山休整。张绍东与团参谋长兰国清擅自违背中央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在部队驻地搞起了“打土豪”,而且从中渔利,并与一个地主有大女儿勾搭成奸。
徐海东通过一番调查之后,竟然得知了一个如此惊人的消息,徐海东当下难以抑制心中的怒火,决定立刻整顿军队内部作风,要逮捕张绍东和兰国清以儆效尤。
万万没想到,张绍东此人奸诈无比,原来,他早就有了异心,他受不了革命队伍内部的艰苦作风,贪图享受,所以早有背叛我党的打算。
听闻徐海东可能要调查他时,他就早早做好了打算,趁着部下们还不知道此时,他假意要求他手下的兵跟他一起去查看地形,赶在徐海东逮捕他之前抢先一步带人走了。
但是他手下的营连级干部,对党的忠心要比张绍东坚定地多,眼看张绍东带着他们越跑越远,快出了防区,要到国民党的地盘了,他们意识到了不对。
张绍东承认了叛逃的打算,并且还给他的部下许诺财富和官职,但是大部分的战士依旧怀着对党的忠心,依旧调头折返了回去,并且把情况如实汇报给了徐海东。
3,毛主席亲自点名杨德志
徐海东认为,他们有好几年的战友情,张绍东哪怕是思想开小差,也不至于叛逃,然而当事实真的发生,他才明白毛主席看人有多准。
但是这时候他身体垮了,张绍东跑了,344旅眼看就要乱,毛主席听闻情况之后,迅速指派朱德过来帮助徐海东稳住情况,朱德在军中的威信自然不必多说,344旅在朱德的亲自整顿之下,改头换面,军风严肃。
其实要说起来,344旅之前的问题的确很大,因为他们是从红二十五军,编为红十五军团,后来又称为115师344旅,也就是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很多年的战友,所以非常抱团,尤其是那几个团的团长,非常受战士信赖。
而一个军团,一旦过于抱团,无条件信赖内部人员,就很容易被信任所蒙蔽双眼,而一旦受信任的人出了问题,对整个军团产生的影响极其恶劣,甚至到了动摇军心的程度。
毛泽东不愧是一代伟大领袖,在看问题时往往能最快看到事情的本质,毛泽东一眼就看到了张绍东存在问题,在张绍东叛逃之后,毛泽东又一眼看破了344旅存在的毛病。
于是毛泽东也亲自出手解决了这个问题,毛泽东点了一个不属于344旅的人,杨德志,来接替病倒的徐海东,一个中央亲自点名的“空降”旅长,果不其然,受到了344旅一开始的不欢迎。
但是毛泽东没有看错人,杨德志管理军队的能力和经验都非常丰富,在朱德的帮助下,杨德志不负主席的期望,重新整顿了344旅的军风和纪律,减小了张绍东叛逃这一事件的恶劣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