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一杯酒,普京六十年苦果:克里米亚归属为何如此纠结?

世界地理与历史探索 2025-03-25 10:14:50

克里米亚半岛的故事要从两千年前说起。

古希腊人驾着船来到黑海北岸,建起赫尔松涅斯这样的殖民城市,把克里米亚当成了地中海与草原的贸易中转站。

他们大概没想到,后来蒙古骑兵会踏着黄沙而来,把这里变成金帐汗国的征税站——商队从东方运来丝绸香料,鞑靼人收完税就放他们去君士坦丁堡换黄金。

那时的克里亚米,宛如一个开放的“大市集”;任何人都可以抵达此处,进而占据一隅”;不过谁也别妄图将其据为己有。

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可不爱做买卖,她带着火炮和舰队来了。1783年拿下克里米亚时,这位女皇给情人写信说:“黑海终于成了俄罗斯的澡盆。”塞瓦斯托波尔港的炮台修得比冬宫还气派,逼得奥斯曼苏丹在伊斯坦布尔夜不能寐

等英法联军1853年打上门来,俄国人硬是在塞瓦斯托波尔扛了11个月,五十万条人命填进去,只为守住这个澡盆的出水口。

后来苏联时代的赫鲁晓夫喝多了伏特加,大笔一挥,就把克里米亚送给了乌克兰。这事呢就如同在邻居家的院墙上开了一扇后门——等到苏联这座大宅子坍塌之后,俄罗斯人惊讶地发现,自家的黑海舰队居然还得每年缴纳一亿美元的租金,才能够继续使用自家的这扇后门。

普京坐在莫斯科的办公室里,看着地图,那黑海北岸的那个凸起,居然让他怎么也睡不着觉。

俄罗斯37个港口里,北边的冻半年,东边的太偏远,就剩下克里米亚这个温水港能全年吞吐货物。2014年那会儿,黑海底下探明三万亿立方米天然气,欧洲人冬天取暖的气管子要从这儿过。

土耳其人,掐着那博斯普鲁斯海峡,就像是在收过路费一样,而且哪天要是不高兴了,居然还能把俄罗斯的军舰给堵在家里。

更糟心的是北约东扩,要是乌克兰真进了北约,美国人把雷达架在克里米亚,莫斯科南边的导弹发射井全得暴露。

于是那年三月,穿着没标识军服的“小绿人”出现在辛菲罗波尔街头。

等西方反应过来,克里米亚公投结果已经贴满大街——97%的人说要回俄罗斯,虽然投票站外的乌克兰国旗还在飘着。

普京在电视上说这是“历史的正义”,莫斯科红场彻夜狂欢,不知道多少人想起沙皇时代的黑海度假别墅,还有苏联时期全民疗养的雅尔塔海滩。

刻赤海峡大桥连夜开建,乌克兰亚速海的钢铁厂眼看着断了销路,八十万吨钢材在码头生锈。

要说这事给世界什么教训,大概就是地缘政治从不讲道理。

黑海北岸那个2.5万平方公里的半岛,古希腊人当它是商路,蒙古人当它是马场,沙俄当它是澡盆,如今成了掐住欧洲能源脖子的铁钳。1954年赫鲁晓夫那杯伏特加酿的苦酒,六十年后还得就着制裁令往下咽。

倒是塞瓦斯托波尔港的军舰依旧停泊,S400导弹指向着土耳其方向,就像在轻轻提醒每一个路过黑海的船长:这里的风暴,从未停息,只是换了主角。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