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68岁的刘阿姨,原本每天被耳鸣折磨得心烦意乱,晚上睡觉时耳边总是“嗡嗡”作响,像是有一群蚊子在耳边飞,安静的时候尤其明显,甚至影响了她的睡眠和情绪。

但半年后,她的耳鸣症状竟然有所缓解!她并没有吃什么特效药,而是养成了5个简单的生活习惯,竟然让耳鸣慢慢变轻了。
耳鸣到底是怎么回事?这5个习惯又是什么呢?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耳鸣其实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症状。简单来说,就是耳朵里听到了不该有的声音,比如“嗡嗡”声、“嘶嘶”声或者“滴滴”声,而这些声音外界其实并不存在,只有患者自己能听到。
很多人以为耳鸣只是小问题,但其实它可能是身体给出的一个警告信号。

年纪大了,耳鸣确实更容易找上门。
人的耳朵就像一个“收音机”,年轻时信号强、音质清晰,但随着年龄增长,耳朵里的“零件”开始老化,听力下降,耳朵里的神经变得敏感,这时候耳朵就容易“自己制造杂音”,也就是耳鸣。
耳鸣并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压力大、熬夜、经常戴耳机、耳朵进水、甚至是高血压、颈椎病,都会导致耳鸣。
改善耳鸣,关键是从生活习惯入手。

耳朵周围其实藏着许多“开关”,其中耳门穴和翳风穴是缓解耳鸣的“关键按钮”。
耳门穴在耳朵正前方,嘴巴张开时,耳前出现的小凹陷处。
翳风穴在耳垂的后方,靠近下颌角的地方。
刘阿姨每天早晚各按揉5分钟,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这两个穴位,慢慢揉动,力度适中,刚开始可能会有点酸胀感,但时间长了,耳朵的血液循环会变好,耳鸣症状可能就会慢慢缓解。

耳朵的“零件”想要运转正常,离不开充足的营养。
很多人觉得吃什么都无所谓,但有些食物能帮耳朵“续命”,而有些食物吃多了反而会加重耳鸣。
刘阿姨调整了饮食,重点吃了以下几种食物:
黑芝麻和核桃: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能帮助耳朵的血液循环,减少神经损伤。
她每天早上吃一勺黑芝麻粉,下午再吃两个核桃。
深海鱼:比如三文鱼、带鱼、沙丁鱼,里面含有丰富的Omega-3脂肪酸,可以帮助耳朵的神经细胞更健康。
刘阿姨每周至少吃两次鱼。

菠菜和胡萝卜:这些蔬菜里有大量的维生素A,能帮助耳蜗细胞维持正常功能。
刘阿姨以前不爱吃蔬菜,现在每天都会吃一小碗菠菜或者胡萝卜炒蛋。
哪些食物要少吃?太咸的、太甜的、太油腻的食物都要少吃!过量的盐分会导致血压升高,影响耳朵的血液循环;甜食吃多了容易造成血糖波动,影响神经功能;油腻食物会加重血管堵塞,让耳朵供血不足,耳鸣就可能更严重。

耳朵一天到晚都在工作,如果睡觉前不让它“休息”一下,耳鸣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刘阿姨在睡前养成了两个习惯:
睡前1小时不看手机、不戴耳机
长时间戴耳机或者听大音量的音乐会让耳朵的神经变得“过度兴奋”,导致耳鸣加重。
她以前喜欢睡前刷手机,现在改成听轻音乐或者看看书,耳鸣慢慢变轻了。
用“白噪音”助眠
安静的环境反而会让耳鸣更明显,所以她在房间里放了一台加湿器,利用轻微的“水声”作为背景音,帮助自己更快入睡,也不会一直注意到耳鸣的声音。

血液循环不好,耳朵就像“缺氧”了一样,耳鸣也会更严重。
很多耳鸣的根本原因,其实和颈椎、血压、血管堵塞有关系。

刘阿姨每天都会做一些简单的脖子活动:
缓慢左右转头,每次转动10次,幅度不用太大,感觉到拉伸即可。
点头和仰头,像是在点头答应别人一样,再慢慢抬头,每次做10次。
肩膀画圈,双肩同时向前绕圈10次,再向后绕圈10次,放松肩颈肌肉。
这些动作能帮助颈部的血液循环变好,供给耳朵的血液更多,耳鸣可能就会慢慢减轻。

耳鸣跟情绪关系很大,心情越烦躁,耳鸣可能越严重。
很多人因为耳鸣睡不好觉,结果越焦虑,耳鸣就越明显,形成了恶性循环。
刘阿姨学会了几个小方法,让自己不再被耳鸣影响情绪:
深呼吸放松法:每天早晚进行深呼吸,吸气时数4秒,屏住呼吸2秒,再缓慢吐气6秒,重复5次,让自己的情绪平稳下来。
转移注意力:当耳鸣变严重时,她会尝试做点别的事情,比如散步、画画、听些舒缓的音乐,而不是一直关注耳朵里的声音。
和家人倾诉:她不再一个人闷着,而是和家人聊聊自己的不适,得到安慰后,心情也会好很多。

刘阿姨通过每天按揉耳穴、调整饮食、睡前“静音”、活动脖子、控制情绪这5个习惯,耳鸣症状在半年后真的有所缓解。
虽然耳鸣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全消失的,但只要坚持好习惯,很多人都能看到改善。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亲人也被耳鸣困扰,不妨试试这5个方法,或许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临床耳鼻咽喉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耳鸣调理方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耳鸣的成因及防治》
《神经生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