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汽车竞争进入白热化的2025年,华为鸿蒙智行家族再添新成员——“尚界”。这一由上汽与华为联合打造的第五“界”,将于4月10日正式亮相,首款车型计划年内上市,定位15万-25万元主流市场,搭载华为智驾与座舱方案,并采用上汽增程动力系统。这场看似“迟来”的合作,不仅是两大巨头的破冰联姻,更是智能汽车产业格局重构的关键一子。

四年前,上汽集团前董事长曾以“失去灵魂”为由拒绝与华为合作;四年后,上汽却主动将自主品牌“硬塞”进华为鸿蒙智行阵营。这一转变背后,是市场格局剧变下的生存压力与战略博弈。
2024年,比亚迪以427万辆销量终结了上汽连续18年的销冠地位,而上汽自主品牌销量虽占集团六成,但主力车型集中于低端市场和海外,利润空间被价格战严重挤压。与此同时,华为鸿蒙智行凭借问界、智界等品牌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但面对比亚迪、零跑等品牌掀起的“智驾平权”浪潮,其亟需向中低价位市场渗透以扩大规模。

上汽需要华为的智能化标签重塑品牌价值,华为则需借助上汽的供应链与全球化能力突破市场天花板。双方合作的底层逻辑,正是“规模化”与“技术平权”的双向需求。

作为鸿蒙智行首个覆盖15万-25万元价格带的品牌,“尚界”承担着双重使命。首先,华为需将高阶智驾(视觉+激光雷达方案)和智能座舱方案的成本压缩至主流市场可接受范围。首款车型基于上汽荣威ES39优化,采用增程动力,既降低研发周期,也契合上汽在混动领域的积累。若成功,华为可验证其技术方案的“可复制性”,为后续与更多车企合作铺路。

此外,上汽自主品牌长期困于“性价比”标签,智己、飞凡等高端化尝试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借助华为的智能化光环与渠道,尚界有望填补上汽在主流智能新能源市场的空白,并反哺集团整体品牌价值。
点评:尚界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智能汽车产业从“单打独斗”迈向“生态竞合”的新阶段。对上汽而言,这是打破“大而不强”困局的关键一跃;对华为而言,这是向“中国版博世”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

然而,这场联姻的最终成败,不仅取决于产品力,更取决于两大巨头能否在利益分配与战略目标上达成持久共识。4月10日的发布会,或许只是这场宏大叙事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