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军在上甘岭为何能与美军硬扛43天?与陈赓的准确判断分不开!

陈冠任 2024-09-28 19:16:17

1952年冬,志愿军4万人为什么在上甘岭能够顶住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6万余人的猛烈进攻?

这完全得益陈赓等人的准确判断。

15军45师政委聂济峰回忆:

“6月份,当敌人在选择进攻目标的时候,志愿军开了一个作战会议,通过审查作战方案来判断敌人进攻的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志愿军和中央估计,敌人要从西面打,规模就会更大,整个停战谈判就要被破坏。从东边打的可能性也比较小。据此志愿军判断敌人有可能从中线打,而选择中线,最有可能是从中线西边入手。就此我们也在这方面做了些战前准备工作。”

其实,这个判断,首先是来自于陈赓副司令员。

这时,彭总回了国,陈赓是志愿军副司令员,他对美军的下一步进攻防线做出判断后,向彭总建议:

“中线要做迎击敌人进攻的准备。”

为此,陈赓决定把38军、15军和60军划归为第3兵团指挥。于是,志愿军加强了平康方向的防务。除了挖坑道,筑建工事,其他凡与作战相关的一套工作,很快也都有了预案和准备。

6月、7月、8月,陈赓和志愿军司令部连着搞了几个月的“相互协调配合打击敌人”,就此形成了三个作战方案。由于准备得很充分,大家心里也都有底。

8月31日 15军党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如何粉碎敌人秋季进攻。会上制定出了作战方案。

这时有两个值得注意的情况,一是美军克拉克,范佛里特直接到了中线前沿阵地。克拉克是巡视,范佛里特是视察。二是美国的骑1师已经在日本,有消息说准备再次入朝。另外还有美军一个部队也要准备入朝。陈赓等人研究了美军机动部队,算着美军可能有四个师进攻的作战方案,分析敌人进攻的方向可能有两个:一、如东西海岸不登陆,从正面来讲,一个是开城,一个是平康。开城已经开始谈判,从军事上分析敌人要打,更大的可能是平康。这样,敌人还可以把金城到平康的这一条线拉平。

15军防御态势是:西面是38军,38军与15军的防御分界线从铁原以北到平康平原中间沿铁路划的。

平康的地形是平原加丘陵地带,一直往北就到了洗浦里、元山。如果敌人搞下平康,就威胁我们后方。从地形上来看, 五圣山是15军防御的屏障,五圣山周围是山地,地形比较险要,交通不大方便。西边以西方山、斗流峰、王在峰为一个阵地。这个阵地再加上38军那边防御有一个蓬莱湖,它和西方山一对,像个门似的,山和两边一对,西方山、斗流峰这一块是个山地,敌人占了一部分,我们占了北半部分。但是,15军看得比较远。

秦基伟分析说:“敌人进攻,不光看地形,还要判断敌人后方,看敌人的二梯队,敌人的战备预备队,到底有多少机动兵力,他动了没有。因此,如果有四个师进攻,很可能会摆到西方山、斗流峰方向。因为这方向搞下来以后, 他就是不搞平康,把平康放到他的鼻子底下你也不太好受。他要搞西方山、斗流峰,再夹击五圣山,条件更充分点。”

15军根据这个情况,于是确定:第一步可能敌人先搞门闩,即搞西边,先西后东,先搞西方山、斗流峰,打开门闩,而后搞五圣山,进而拉平金城平康线。这是第一作战方案。

15军也认为,敌人也可能先五圣山,而敌人如果搞五圣山则有三种可能,最大的可能从两边搞,东边是牙沈里,西边是甑峰。 秦基伟说:“如果敌人从前面搞五圣山就好办一些,五圣山地势险要,便于我方防守,从前面我方可居高临下揍敌人。”

五圣山比较高, 45师的任务就是死守五圣山!

于是,通过上下对上甘岭战役前的分析,大家有一共识:任何一个兵家都会要进攻平康。特别是像美军拥有的装备和力量,假如集中三个师到五个师来进攻平康,我们要对付他就可能比较困难。但是怎么不叫他进攻平康呢?

陈赓早看到了这一块,说:“战役打响以前,38军就先行反击。”

结果,38军一反击,就牵制住了敌人。之后,志愿军又是坦克的佯动,又是其他的动作佯动,老给美军一个错觉——志愿军在这地方特别有准备。美军确实以为志愿军在此特别有准备, 因而也动摇了他们的决心。

最终,美军改为实施“金化攻势”,选择打上甘岭,企图夺取五圣山。

由于陈赓的远见和15军的几个月的准备,武器劣势的15军在上甘岭以弱对强,硬是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带与美军硬对硬扛了43天,歼敌1.5万余人。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也是读者喜欢的军事人物畅销书。

0 阅读:3

陈冠任

简介:中国近现代史学者,作家,自媒体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