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馆刘氏慎终追远

聚焦刘氏 2019-04-07 20:52:49

慎终追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很多人都知道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是传统的习俗,是我们千百年来一直沿袭下来的习惯,但是却未曾深思清明要扫墓祭祖的原因。那么清明为什么要扫墓,清明祭祖有什么意义呢?

一、清明为什么要扫墓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冬至后的第108天,一开始与扫墓祭祖无关。扫墓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墓祭是贵族活动,在古代,平民百姓没有墓,只有贵族才享有墓。到了秦汉时期封建等级没有那么森严,老百姓有坟地后才仿效贵族举行祭奠活动以缅怀先人,称之为家祭。到汉代以后,墓祭才逐渐形成风俗。

扫墓又与寒食节有关。“寒食墓祭”大约在南北朝时形成习俗,据《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寒食节上墓拜扫礼经无文,但近代相沿,积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节无不祭扫。”唐玄宗则把“寒食墓祭”作为国家礼俗确定下来,一直沿袭至今。但是后来寒食节那天严禁烟火,因此扫墓祭祖便推迟至与寒食相距一两天时间的清明,久而久之,两节合一。于是清明扫墓祭祖便成为了传统的习俗,并流传至今。

二、清明扫墓的意义

1、孝敬祖先,缅怀先人

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中国人都非常注重孝道,而祭祖又是和孝道相挂钩的,所以清明扫墓祭祖是慎终追远、孝敬祖先的一种表现,是人们借以表达感恩之情,体现血脉相连的亲情之爱的一种活动。

2、铭记传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清明扫墓祭祖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关乎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扫墓祭祖是孝道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传承了中华民族“孝”的精神,万人同祭万姓祖,是敦亲睦族的表现,同时使人们追本溯源,不忘本分。而海外侨胞、华裔清明回乡扫墓则表达了其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有利于巩固民族的感情。

3、尊重生命,敬畏历史

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缅怀先人,祭祀先祖是人们尊重生命的表现,同时也是对过往历史的一种敬畏,对先人奋斗和辛劳的敬重,在个人与家庭传续的同时将国家与文明的历史一并传续下去。

2019年 4月6号 聚馆刘氏 二世祖 思忠公后裔为五世祖至十世祖修坟

为先祖坟茔填土

鞭炮布置

五世祖纶公至十世祖 坟茔

族人部分代表

高琴{21世} 华臣{21世} 世臣{21世} 洪朋{21世}

月琴{21世} 洪涛{21世} 培恩{20世} 培林{20世} 华文{20世} 铭祥{20世}

瑞华{18世} 秀鹏{19世} 福晋{19世} 秀彬{19世}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文明的历史,靠个人与家庭的传续来完成;没有个人与家庭的传续,历史将是苍白、抽象而没有人情味的;

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

“追远”不仅有“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还会让我们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确定个体与时代的历史位置。

在崇拜“新”与“未来”的今天,这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我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

孔子说,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不忘先人,追念先人,是为了后人更加腾达,是为了宗族更加辉煌。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