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是一位才能十分出色的君主,但是却因为疾病不幸早逝。顺治在世的时候,独宠董鄂妃一人,因此还留下了一段佳话。
别看顺治皇帝死得早,还专情,但是他留下的子嗣可不少,足足有14个孩子。
顺治皇帝是怎么做到的?他为何能在这种情况下,留下这么多皇嗣?
本来以为康熙皇帝八岁即位就已经够早了,但是没想到他父亲更厉害,顺治皇帝居然是六岁即位。
不过,顺治六岁即位也是被逼无奈。他父亲皇太极去世后,清朝皇室内部对于皇位继承的事产生了分歧。
顺治帝本名爱新觉罗·福临,本来是皇太极的皇九子,这个皇位怎么也轮不到他。但是在皇太极死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争夺皇位,谁也不让谁。
最终两人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既然两人都想当皇上,就两个人都别当了,再找第三个人。
于是他们将皇太极刚六岁的第九子推举为皇帝。现在皇帝还小,必须有一个大人帮他处理国事,这就是多尔衮的图谋。
多尔衮成为摄政王,掌握了朝政大权。顺治想要亲政的话,多尔衮是他面前的一座大山,顺治帝很难跨过去。
但是多尔衮得意忘形,还以为自己刀枪不入,结果在一次酒后赛马中摔死了。
好事来得太快,谁也没反应过来,顺治就这么稀里糊涂地亲政了。
顺治亲政一年后,十四岁的他迎来自己的大婚,但是顺治并不怎么开心。
因为这个皇后他根本就不喜欢,而且她还是多尔衮给他安排的。
多尔衮生前就摄政,顺治很烦他,因此顺治见到多尔衮选的皇后时,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但是毕竟把人家都娶来了,是好是坏也得看看再说吧。
虽然说顺治十四岁就结婚有了皇后,但实际上,在这个皇后来之前,顺治的长子已经出生了。
顺治是公元1638年出生,而顺治的第一个儿子牛钮是公元1651年出生的。这个皇后是这一年八月来的,此时牛钮已经在后宫里了。
牛钮的母亲是一位照顾顺治的宫女,后来升了庶妃。既然牛钮在1651年八月就已经出生,那么顺治肯定在去年,也就是十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起步了。
这件事放在现在或者放在民间肯定不太合理,但是放到清朝皇宫里,倒也能理解。
但是牛钮只是个长子,真要看皇位继承,还得看皇后的孩子。
但是我们前边也说了,顺治对这个皇后并不怎么感兴趣。况且后宫里那么多的妃子,顺治没必要总去见这个皇后。
除了大婚的那天晚上,顺治机会没怎么去过皇后那里。
多尔衮给顺治选的这个皇后,原本也是个公主,在草原上野惯了,来到皇宫还管不住自己的脾气。
顺治是一个比较柔和文雅的皇帝,这点从他的执政风格也能看出来。
这位来到紫禁城的草原公主则恰恰相反,没什么文化不说,还一身的毛病,不但奢侈,嫉妒心还强。
因为顺治总是不去见她,为了引起顺治的注意,她还在后宫闹出过人命。
这样的人做顺治的皇后,就好比是把一个从来不吃辣的人送去了四川生活,而且还要生活一辈子。
顺治想想就头疼,最终他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废后。
废后可是一件大事,轻则后宫骚乱,重则动摇国祚,历史上废后的皇帝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大臣们也是极力劝阻,但是顺治已经铁了心要废后。于是这位草原皇后来到皇宫两年后,从皇后降为了静妃。
不过这个草原公主也不是好惹的,从皇后被降为妃子后,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拿起包袱就回了娘家,之后便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好像是在顺治的葬礼上出现过一次,只不过并未得到证实。
同年,顺治的二儿子福全也出生了。
从顺治帝起步的1650年算起,到顺治帝驾崩的1661年结束,这十一年间,顺治一共有三位皇后。一位废后,七位有名号的妃子,以及29位没有名号的妃子。
当然这也可能有些遗漏,但是不是妃子当然也不能硬填进来。
在顺治时期,国内形势还非常严峻,因此后宫还没有那么等级森严。
这些无名妃子,都是被顺治皇帝宠幸过的。之前为顺治生下长子的那个宫女,也在这29个妃子之中。
单凭这些妃子的数量,就已经胜过了后世大部分的皇帝,只有康熙和乾隆比他多。
顺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妃子呢?他难道不累吗?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顺治皇帝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这从他对多尔衮的态度就看出来了。
顺治十三岁亲政之后,厌恶一切跟多尔衮有关的东西,看到后一律销毁。
而多尔衮给顺治留下的最大礼物是什么?当然是那个不懂事的皇后和那段悲催的婚姻。
因此,为了表示自己的不满,正处在青春期的顺治就开始报复性地找妃子。这也就是为什么,顺治的后宫里会有那么多没有名字的妃子。
因为她们其实都是宫女,被顺治宠幸之后,最多也就当个妃子,是没有资格被命名的。
那七个被赐名的妃子,全都是王公贵族的后人。其中还有一个姓石的汉人女子,是为了缓解满汉矛盾而进行的政治联姻。她们的名号甚至不是顺治给的,而是后来康熙追封的。
只有一个人是顺治亲自给追封的,这个人就是悼妃。悼妃就是之前的那个草原皇后的妹妹。
顺治就是故意针对多尔衮,就是不要多尔衮给他找的皇后,而且还要故意挑衅,将皇后的妹妹召进宫来做了妃子。
不过这位妹妹去世得比顺治还早,因此顺治就为她赐了名号。
第二个原因也很简单,就是顺治不得不这样做。
顺治当皇帝的时候,满人才刚进京城,国内也在不停地打仗,局势很不稳定。此时,国内最大的矛盾就是满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
虽然那满人也有几十万的人口,但是相较于中原的汉人来说,这还是太少了。
被这样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有很多人是不服的。如果不把这件事情解决,国内的矛盾不会停止,清朝这皇位也做不安宁。
虽然清朝是以武力征服了天下,但是满族毕竟就那么点人,根基根本不牢靠。没准哪天就出来一位“朱三太子”,就要开始反清复明了。
因此为了稳固大清的根基,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提高人口数量,就是多生孩子。
而顺治作为皇帝,怎么也得做出个表率吧。如果皇室都不愿意多生孩子,那么下边的人们就更不愿多生了。
而且顺治召来那个汉族妃子,也就是在告诉满人子民,可以跟汉人女子通婚。
顺治为了能够多生,也就开始了广撒网模式,到处宠幸妃子,哪个妃子生了也是好事。不过顺治跟这些妃子之间有没有感情,那就不好说了。
不过后来到了康熙时才发现,他们这些人拼了命地生,也不可能在人数上占优势的,因此又提出了“满汉共治”,任用汉人官员来管理汉人。
在顺治的这些妃子中,顺治真正喜欢的,还得是董鄂妃。但是董鄂妃也只是一个广义上的称呼,只是因为这个妃子姓董鄂,就像顺治姓爱新觉罗一样。
顺治一共有三位董鄂妃,但是他宠爱的只有那一人而已。
顺治宠爱的这位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进宫。同年八月,晋升为贤妃。一个月之后,又被封为皇贵妃。
晋升速度如此之快,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很罕见。要不是当时已经有了皇后,恐怕这位董鄂妃进宫不到一年便能当上皇后。
董鄂妃属正白旗人,她的父亲是正白旗的军官,因此董鄂妃一家从小就生活在军营里。
在董鄂妃小的时候,他跟着父亲,跟着大清的军队来到了江南地区,在这里定居下来。
董鄂妃从小在江南地区长大,受汉文化影响颇深,还学习许多儒家经典。
而顺治皇帝也是一位儒雅的皇帝,他也同样喜欢儒家文化。但是他身边的这些大臣们,全都是些老古董,对汉人的儒家文化一窍不通。
顺治帝身边没有一个知音,这让他感到非常烦恼。
如果这时有一位温文尔雅、端庄大方,还有共同爱好的妃子出现在眼前,倒也不难理解顺治独宠董鄂妃的理由。
根据历史经验来看,像董鄂妃这样的女子,定然是红颜薄命。董鄂妃进宫的第二年,便生下皇四子。
皇四子出生后备受恩宠,出生时比嫡长子还要热闹。为了庆祝这个孩子的出生,顺治甚至大赦天下,仿佛已经确定这就是下一任皇帝。但是这个儿子生下来几个月便夭折了。
董鄂妃本来身体就不好,经历丧子之痛后一病不起,顺治帝只好守在身边精心照顾。
在此期间,董鄂妃并没阻止顺治去见其他的妃子,甚至还鼓励他去找其他的妃子。因此顺治独宠董鄂妃,并没有影响他的生育大计。
顺治十七年,董鄂妃病逝,顺治伤心欲绝,第二天就将她追封为皇后。一年后,顺治帝也随之而去,将大清江山交给了玄烨。
顺治皇帝一生有八个儿子、六个女儿,也算是完美完成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