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王成路先生在书坛就具有一定知名度,因身体原因,他近几年淡出了公众视野,减少了参与各类艺术活动的频率,这不禁让众多书法爱好者和同行深感惋惜。但令人动容的是,即便在这样的境遇下,他对于书法的热爱与执着却从未有丝毫减退。每一天,无论晨光熹微还是夜幕低垂,他总能在书房的一隅,以笔为伴,以墨为友,继续着他与书法的不解之缘。即便外界喧嚣,他依旧能在笔墨的世界里找到一片宁静与自由。
笔者与王成路老师相识多年,一直被他这份坚持深深感动着。我相信,待到他身体康复,重新站在艺术舞台的那一刻,定会以更加深邃的艺术造诣和更加饱满的热情,再次震撼世人,续写属于他的书法传奇。
王成路老师1951年生人,他的书法历程大致有三个阶段,从小学初学书法到50岁,这是第一阶段,这期间,他用了40多年的时间勤学苦练,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为他今后的书法造诣奠定了基础。2000年在他50岁的时候,这个知天命的年纪,步入了他书法的第二阶段,也是他书法的上升和巅峰期。在这17年里,他深耕书法理论,多次受邀参加全国书法大赛和艺术盛典,斩获诸多荣誉,在书法界享有盛誉。2017年,王成路老师得了两场重病,做了两次手术,身体便大不如从前,他的书法也从原来写大字榜书转向了写楷书、隶书和小行书(小楷),由此,进入了他书法的第三阶段。
虽然,王成路老师由于身体原因没有力气再写榜书大字,但是多年前他可称为榜书艺术的巨擘,所以,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他的榜书作品。
王成路老师的榜书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宏大的规模,赢得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青睐。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深厚的功力和独到的艺术见解。他的榜书艺术源于传统,同时融入了行书的流畅、隶书的浑厚和篆书的圆转,形成了字形庄重、线条潇洒、刚柔相济、方圆兼备的风格,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特色。
榜书鲜明地艺术特点就是“大”与“势”,有气势,有力量,堂堂正正、品相高雅,是最能展现精气神合一的书体。
虽然放弃了写榜书,但王成路老师的书法生涯并没有由此结束,他开始临楷书、隶书和小行书(小楷),目前正在研究篆书,每天都在坚持创作,从未间断。
在王成路老师看来,“篆隶楷行草”五体都要学,可以擅长一体,但其他四类也起码要学一点。书体都学后可以自由地变化、杂糅,这也是一种书法的创新。同时结合“博类旁通”、“碑帖结合”的学书方法,他将五体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较于江湖书法的张扬与多变,王成路老师的作品更多地展现了一种古朴之美,一种跨越时空的传统之美,他的书法,不追求表面的华丽与新奇,而是注重内涵的丰富与深远。墨色浓淡相宜,线条苍劲有力,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岁月的痕迹与生命的律动。
在他的笔下,无论是楷书的工整严谨,还是行书的流畅自然,都透露出对古代书法大家如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等人精髓的深刻领悟与巧妙融合。他广泛涉猎古代书论,深入研究书法史,对书法的起源、发展、演变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同时,他勤于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磨砺自己的技艺,使笔下的每一个字都达到了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境界。
书法创作的魂深植于书写者的理论基础和学识涵养,无此二者,书法之美便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难以真正绽放其光彩。王成路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研读经典书论,对汉字构造、笔法、墨法、章法等基本要素有着精准的掌握,因此他的书法蕴含着阴阳平衡、刚柔相济的哲学思想,以及“意在笔先”、“心手合一”的创作理念。不仅如此,王成路老师学识渊博,在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研究,并从古代诗词歌赋中汲取灵感,从历史长河中汲取智慧,将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展现出了他书法的时代感与历史的厚重感。(文/墨云飞 :自由撰稿人、艺术评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