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评论:关于中国足球的集体反思都是盲人摸象

体育专栏作家杨华 2024-09-13 01:56:14

关于中国足球的大讨论、大反思持续发酵,一些平时不怎么关心足球的朋友,也加入了这场灵魂拷问。1993年国足兵败伊尔比德的时候,足协就曾召开“中国足球路在何方”大型专题研讨会,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仍然没有清晰答案。

准确地讲,不是没有答案,而是答案太多太滥,都是些毫无新意的老调重弹,都是些似是而非的“正确废话”。有人批评青训,有人吐槽联赛,有人指责体制,有人炮轰官员,有人说教练不上心,有人说球员不上进;有人怒斥技术与基本功太差,有人哀叹血性和体能不足……其实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却陷入到盲人摸象的局限性。

还有一种观点更讨巧更鸡贼,扬言中国足球就是现实社会种种怪现状的真实反映,足球的弊端不在足球,而在足球之外——责任一下子撇给了社会。什么金钱腐败啊,什么形式主义啊,什么选拔不公啊,什么压制人才啊……他能头头是道神侃三天三夜,你还不能说他错了,这就是所谓的空谈误国吧。

0-7窝窝囊囊被日本血洗,以多打少1-2遭沙特逆转,国足的瓶颈与缺陷是全方位的,大概相当于手机老人机和旗舰机的区别,完全就不在一个层面上。你很容易从任何一个环节挑毛病找差距,但这种反思总结并无实质意义。而且你问题提出的越细致越有指向性,越会形成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狭隘格局。

说到底,我们不是一个足球狂热国度,缺乏足球文化氛围,诸如“中国没有世界上最好的球队,却有世界上最好的球迷”之类的毒鸡汤,已经无法继续骗下去了。来点简单粗暴的吧:我们从来没有那么热爱足球,从来没有那么重视足球,从来没有那么深入理解足球!——当然,我并不是强迫大家一定要虔诚信仰足球,更不会像专家一样建议高考加入足球科目。爱或不爱足球的自由,远比足球重要。

美国体育之所以强大,就在于体育文化使然,他们有自己的足球——美式足球(橄榄球),这在好莱坞影片和文学作品中有集中的体现,美国作家华莱士有句名言:“美国人之间不愁没有热络话题,因为他们总可以聊聊NFL(橄榄球联盟)。”无论黑人还是白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美国家庭都无条件支持孩子从事体育,因为在他们那个国度,体育可以为富人赢得尊重,可以为穷人改变命运,至少它是体面的。

我国“体育生”或者“练体育的”即便不是赤裸裸的贬义词,也绝不是褒义词,与学霸比起来简直自惭形秽。而在美国校园里体育高手往往最能征服女孩子的芳心,最能激起欢呼声和尖叫声,橄榄球、棒球、篮球的尖子,会得到学霸所得不到的高规格礼遇。这在极度内卷的我国,简直无法想象: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比什么都要紧,足球算个球啊!

有人会问,既然我们体育氛围不佳,为什么射击、跳水、举重等金牌项目却能在奥运会摘金夺银大包大揽?很简单,一些老外不热衷的、欠缺商业价值的冷门项目,我们可以通过体校体工队模式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搞一搞人弃我取的游戏。但在欧美为之疯狂的国际主流项目,特别是足球这种集体技战术精密协作的复杂运动,真没有捷径可以走。

英国足球名宿香克利说“足球无关生死,足球高于生死”!而在我国“足球无关一切,一切高于足球”。不信?你在网上发泄,只有骂中国足球是最安全的,最自由的,最无违和感的,仿佛国足生来就该被骂,仿佛国足就是个承载14亿人口水的巨型痰盂。“笑料不够国足凑”已是相声小品约定俗成的惯例,而乒乓球跳水等项目则存在禁忌,某年春晚小品沈腾就吃过国乒的亏。

啰嗦了半天,中国足球究竟症结何在?我当然可以装模作样站在“上帝视角”归纳个子丑寅卯,但应该不会比盲人摸象的同行们更高明。与其忙不迭给羸弱的中国足球开无穷无尽的药方,倒不如真正发自内心的爱它呵护它。

0 阅读:1

体育专栏作家杨华

简介:专栏作家,体育产业观察、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热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