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在三国后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顶级的武将,对于蜀汉来说魏延也非常的重要,因为此时的蜀汉人才凋零。魏延一直是诸葛亮北伐的先锋大将,而魏延最终成为了蜀汉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被马岱所杀,令许多人感到非常的惋惜。那么如果魏延若不死,蜀汉会发生5种不可控制的场面,即使是诸葛亮的继承人姜维也无法摆平,那么是哪5种不可控制的场面呢?今天我们来分析。
在诸葛亮生前魏延、杨仪两人就素来不和,诸葛亮把蜀汉大军的撤退权交给了杨仪,让魏延负责断后。魏延不同意日夜兼程赶到了杨仪的前方,行走之后更是断路烧桥。杨仪就派王平前去抵御魏延,在历史上因为王平说:“丞相尸骨未寒,你们怎么能如此做?”动摇了魏延大军的军心,致使魏延落败、被杀。
那么若魏延不死,手下的将士得听从魏延的调度。那么魏延和王平之间会有一场大战,想过此关卡就必须斩杀王平。若王平被击败之后,那么杨仪接下来就会派马岱,在历史上因为魏延逃到汉中被马岱所杀。若魏延不死王平已阵亡,那么马岱和魏延之间会有一场较量,马岱岂是魏延的对手,那么必然也会被杀。杨仪三番两次地挑衅魏延,手握大军的魏延必会和杨仪清算,那么杨仪也必死。
斩杀杨仪、王平、马岱将被杀之后,成都肯定会集结力量对付魏延。此时的蜀汉能拿出的兵力实在有限,因为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基本上带走了蜀汉所有的精锐。那么能集结的可能就是成都的守护军、马氏一族的西凉军,但这些兵力肯定不能和魏延的兵力相比。作为明白人的蒋琬、董允等人,肯定会想方设法劝谏刘禅要安抚魏延,要不然蜀汉可能有灭国的危险。那么刘禅能给予魏延的只能是高官厚禄,封魏延为丞相加大将军。那么此时的魏延,在蜀汉的朝堂之上基本上无人能与争锋。
在诸葛亮离世之后,魏延不愿意退兵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魏延还想继续北伐。《三国志》记载:
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
那么若魏延继续北伐会面临什么情况?首先,此时的蜀汉已经打不起了,在诸葛亮离世之后,蜀汉一直采取的是“休养生息”的国策,基本上没有能力再和曹魏大规模作战。其次,魏延面对的是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魏延在军事谋划肯定不及司马懿,而且此时的北伐大军,上下不一心,在前线的杨仪、王平等人被除,费祎、姜维等人肯定会想方设法回成都。粮草供应不上、内部不团结、兵力不如曹魏,那么等待魏延的只能是失败。如果精锐损失的过多,那么司马懿肯定会一举拿下蜀汉。
魏延整合军马走子午谷,因为这是魏延心中一直的奇策,认为这样可以取得北伐的胜利。在诸葛亮掌权之时,未被诸葛亮所采纳,那么魏延自己当家做主之后,肯定还会去实行这个计策。能成功吗?恐怕实行不下去,因为刚刚掌握北伐大权的魏延,不可能自己带领一支骑兵走子午谷,魏延需要在大军之中压阵。那么魏延若想实行必定会安排给其他人。
第五种:诸葛亮被灭族,刘禅被架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出了名的名不其实。魏延当权之后,顶着诸葛亮之子光环的诸葛瞻肯定会对魏延的举措,感到非常的不满。因为姜维一直北伐,都让诸葛瞻感到非常的不满,在临死之时说了一句“我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对于魏延诸葛瞻肯定还会大放厥词。
此时的魏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岂会能容忍诸葛瞻,必会向诸葛瞻开刀,然而诸葛瞻的妻子是刘禅的女儿,如果默认魏延杀诸葛瞻,相当于刘禅对魏延也丝毫没办法,刘禅可能慢慢的会成为一个傀儡皇帝。而诸葛亮仅只有一个儿子,灭了诸葛瞻诸葛亮也相当于灭族了。
那么姜维能摆平魏延吗?恐怕不能,因为姜维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才投奔了蜀汉,在蜀汉还人微言轻,此时的魏延恐怕还不会把姜维放在眼里。
综上所述,魏延的死可能是利大于弊,若魏延不死带来的连锁反应太多了,这样来看就感觉魏延死的又不是那么的可惜!
欢迎关注,谈笑风史,感受古人的魅力!
魏延是刘备提拔的,刘备识人在三国无人可比,一个马谡就看出诸葛亮识人比刘备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本身蜀汉朝堂让诸葛亮呼悠的都对魏延有偏见
魏延一人之下是不可能的,魏延的狂傲得罪了几乎所有人
诸葛亮不是什么都对。不要喜欢诸葛亮的态度去写文章。用事实去写。诸葛亮平时.魏延不在时。对众将说,魏延有反心。若他不在。魏延会反。。。。。。说人谋反者。自己想反。可惜死在魏延之前。造就他忠臣面目。刘备能人被他杀害,流放。夺权。只差一步之遥。当年王蟒不夺位也是忠臣一个。人心难测。
瞎扯
魏延忠心蜀汉。为什么魏吴提拨人才不见杀人。诸葛亮提拨人才就要杀人。
这是把魏延写的一文不值?
诸葛亮死后,魏延的官阶除了刘禅没有比他大的了
无兴趣[呲牙笑]你是祘命先生[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