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发生的国际大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 面对美国外交官无礼的指手画脚,中国正面反击:"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
事实证明,中国从不主动挑起战端,不惹事,却也不再怕事。
而之所以咱们能正面反击美国的无端指责,底气是很足的 —— 中国的核实力,早已无惧于美国。
谈到核,就离不开核潜艇以及背后的贡献者。
要知道,1970年,中国才有了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 。
虽然比美国晚了16年,了解历史的人会明白,1970年是一个怎样贫弱的年代。
尽管国家一穷二白,中国却向来不缺少仁人志士。只是,他们的故事鲜为人知。
2021年3月22日中午,噩耗传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首任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举国哀悼之时,彭士禄的生平也被再次讲述,很多人这才知道,彭士禄的一生,真的比传奇更传奇 ——
在彭老96年的人生中,经历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的动乱,新中国的贫弱、现在的辉煌。
让人惊讶的是:这个49岁就能助力中国成为世界第5个可实现核潜艇作战国家的工程师,实际上直到31岁才"半路出家"、转行学习核动力。
更让人震撼的是:彭士禄15岁前,只读过2年小学,数学基础尤其糟糕。
为什么15岁前只上过2年小学呢?
这一切和他的出身,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彭士禄之父,是我国著名革命家彭湃;彭士禄之母,也是革命烈士。
父母二人,都是广东有名的地主、富商子弟,却深感社会之不公。彭湃曾亲手焚毁自家田契,无私把家产分配给农民,被毛公盛赞为"农民运动大王"。
但在那个反动派横行的年代,红色背景却注定了彭士禄的童年将颠沛流离。
"漆黑的夜里,奶妈背着我逃难。"这是彭士禄关于人生最早的记忆。
当时,反动派甚至放出口风:"彭家的人,抓到一个杀一个!一个不留、斩草除根!"
彭士禄3岁时母亲牺牲,4岁时父亲就义。短短5年,彭家先后竟有7人殉难。成为孤儿的他被劳苦大众帮助,从此吃百家饭,穿百家衣。
(满门英烈:
彭湃、蔡素屏(彭湃的夫人)、许玉庆(彭湃的第二任夫人)、彭汉垣(彭湃的三哥)、彭述(彭湃的七弟)、彭陆( 彭汉垣的儿子)的革命烈士证书)
自3岁踏上逃亡之路起,彭士禄8岁被抓进监狱,10岁成了乞丐,11岁再次入狱。
1940年,周恩来千方百计找到彭士禄,他这才得以到延安读中学。
麻烦的是,当时彭士禄已经15岁,还只上过2年小学。
然而,他不负父母革命遗志,竟在学期末就追上了学习进度。不仅如此,他还努力影响身边的年轻人:
"我们的父母亲经过残酷的斗争,有的流血牺牲了,才换来这个学校,要不好好学习,怎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怎对得起党?"
1954年美国第一艘核潜艇试制成功了,并且,急于将其用于实战。
彼时,底子薄弱的中国,环顾全球,只能向苏联学习。
1956年,大将陈赓找到刚以全优成绩修完化工机械专业的彭士禄,试探性地问:"你愿意改行吗?"
彭士禄愣了一下,要知道,这时他已经31岁了。
但他随即点头:"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彭士禄在苏联)
彭士禄与核事业的不解之缘,由此开始,不过而立之年从头学习,谈何容易!
在莫斯科攻读核动力的2年里,彭士禄每天要学十几个小时,晚上12点前从没睡过觉,要的就是争分夺秒地补充国家需要的宝贵知识。
奈何新中国"一穷二白",建造核潜艇,难于上青天。
当时,包括接到调令回国的彭士禄,所有人都不知道核潜艇长什么样,甚至只听说过"核燃料",仅有的参考资料,居然是报纸上翻拍的两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在美国买的核潜艇玩具。
于是所有人每天五点钟起来背单词、翻外国资料。
1958年,就连苏联也已经拒绝援助我国核潜艇的研发,深感弱国无外交的毛公作出批示: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从此,核潜艇和原子弹一起,成为我国最高的机密工作。
而今天的人应该很难想象,这些做着最高机密工作的科学家们实际上没有任何特权。
日后彭士禄回忆59到61年的大旱灾,说道:"我们是吃着窝窝头、挖野菜和白菜根搞科研的..."
生活条件的原始艰苦还在其次,他们更担心的,是手头上的设备太古老、无法支撑研发要计算的大量数据。
当时,几百号人仅有一台手摇计算机,"那么多数据,都是靠人力没日没夜算出来的。"
没几个月,批评和质疑声四起:"这么计算出的反应堆,一定会爆炸!"
连组里的同事,也开始畏手畏脚。
彭士禄急了,承诺:"干对了,功劳算你的!干错了,责任算我的!"
这种"不做则已,一做到底"的拼命精神,震撼了所有人,大家从此全心投入工作。
1970年7月18日晚上6点30分,反应堆主机达到了功率指标,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心脏终于开始跳动!
但来不及高兴,彭士禄和同事们又继续没日没夜调整数据,好让核潜艇能够早日用于海军战斗。
终于,在1974年八一建军节这天,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入列服役。
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也就是在这一年,彭士禄因为急性胃穿孔进了医院。
手术开刀后,主刀医生的泪水瞬间翻涌上来:他看到彭士禄的胃上有一个穿孔自愈的疤痕!
这次手术,彭士禄的胃被切除了3/4,而这一年,彭士禄才49岁。
此时,彭士禄其实已经可以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的身份功成身退了。
然而当国家找到他时,他又担任起了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筹建总指挥的工作。
—— 这同样是一个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参考的难题。
并且,此时中国核电已经比国外晚了20多年。
为此,50多岁的彭士禄又开始转行学习经济学,计算起了核电站的造价成本,曾一周跑了三省一市筹资金...
而工程马上开始施工时,他又接到了建设秦山二期核电站的任务,并且冒着被供应商联手围攻的阻力,拒绝了一切关系户,最终提前47天完成,给国家节省了上百亿美元的资金...
彭士禄接受的任务,每次都是中国核工业最棘手的难题,但他总能完成得很好。
92岁,彭老接受记者采访的那天,他状态不是很好,说话声音很小。可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造核潜艇时,老人突然激动起来。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年轻人,加油,好好干!"
如今,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4位总设计师中,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已相继离世。先生千古!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4位总设计师合影。) (左起: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黄旭华)
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新的国之栋梁也正在崛起。
正是有千千万万的彭士禄,才有中国核盾,才有今天正面反击美国的底气。
致敬他们,致敬一颗颗舍生忘死的公心!
彭老……您一路走好。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您。
致敬!彭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