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印度从上到下都觉得自己能左右逢源、四处占便宜且一个个洋洋得意,压根不觉得坑了俄罗斯的石油、搞乱美国的计划有什么问题,也不会觉得给中国一带一路计划添堵有什么问题,当然更不觉得坑了来印度投资的商人算什么问题。
反正东西方正在激烈争斗,印度觉得怎么折腾各方要拉拢自己,想坑谁就坑谁。
所以一番骚操作之后,印度在国际关系上得罪了联合国上三常、经济关系上吓退了东西方的合作商,这治国能力恐怕也真称得上是没谁比的上了。
当然印度形成这样的脑回路也不是空穴来风,也是有据可循!
这是印度的产业结构决定!
做为后发国家,不论是中国、四小龙还是现在的越南,都是从低端制造业入手搞来料加工,原料从外面进口,产品再出口,这就解决了外汇短缺的问题,也为引进外资创造了条件。
比如中国从90年代搞合资汽车,外资品牌在中国挣人民币,一辆车也不出口,然后他要把利润兑换成外汇拿走,但中国由于已经有了大规模的低端制造业,所以不缺外汇,也不怕他兑换。
可是印度产业结构很奇葩,他不先搞低端制造业,而是先搞服务业,所以外汇始终不足。
那么像小米这样的企业,它并不是来料加工搞出口,而是卖给印度人挣卢比,然后还要把卢比兑换成美元拿走,这就要了印度的命了,所以就发生了赚钱一分别想带走的诡异事件!
长期以来,印度对外资持有“甭管谁来,钱都是我的”心态,幻想每个外资企业都是一只肥羊,一旦时机成熟便要收割。然而,事实并非如他们所愿,不仅中国企业深受其害,微软、谷歌、丰田、亚马逊等国际知名企业也屡屡遭遇不公平待遇。
最明显的例子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印度政府曾试图通过PLI计划吸引特斯拉前来投资建厂。他们承诺提供优惠政策,并要求特斯拉投入至少415亿卢比(约4.97亿美元),三年内开始在当地生产电动汽车。然而,印度政府还要求特斯拉使用至少30%的本土原材料,并逐步实现技术与人才的本地化转移。外资企业得到的回报却是日益增加的投资成本和苛刻的销售要求。最终,特斯拉意识到这种高成本投入并不划算,选择了撤离印度市场。国内网友纷纷用中国手机企业在印度的经历来调侃马斯克的聪明,他们认为特斯拉已经识破了不切实际的诱惑。
中国手机企业在印度的遭遇更是让人唏嘘。除了各种罚款和强有力的本土渠道商,还不得不更换企业内部的高管,并逐步实现印度的控股。这种行为无疑是在竭力帮助印度建立自己的手机产业链,却几乎毫未从中获益。反而,中国企业在如此巨大的印度手机市场中成了“冤大头”的角色。
印度不仅对中国企业采用这种杀熟的伎俩,还在这段时间里“骗”了不少日本企业进入其高铁项目。日本企业在项目初期被承诺了丰厚的回报,但最终却发现自己几乎没有享受到任何实质性利益,反而被要求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和不良后果。
印度这种“摘果子”的模式不仅让企业蒙受损失,也严重损害了印度的经济信誉。一旦这种杀猪盘的伎俩被更多企业识破,谁能再愿意冒险投资印度呢?
再加上印度的基础建设极差,出让土地或建设园区等做法都不适用于印度,电力供应极度不足,甚至连道路都没有。外资企业如果要进入印度欠发达地区进行投资,必须同时解决生产线迁移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难题。
印度政府清楚需求的迫切性,但各邦政府低效、腐败等问题严重,使其难以落实。
那即便如此为什么西方资本,包括我们的资本,为什么还都要往印度跑?不要觉得资本傻,大企业尤其是垄断地位的那种,相比于盈利他们更害怕失去地位,只要“印度是下一个中国”这种论调还在回响,他们就会本能去覆盖这个市场——万一呢,万一这里真的杀出一个拼多多呢。
其实很多资本在别处的亏损未必比被印度人坑的少,也没什么。印度要起飞就必须掌握足够资本,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
其实能做到这一点,说明印度并非无可救药,真正糟糕的国家是完全躺平的,道德上口碑上印度烂透了,但这个世界是看实力的,只要他们有本事聚集起一定的规模效应,资本还是会飞蛾扑火。资本总归有办法为所欲为的!
对外资杀猪,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避免的。外商投资,就是要来赚取高额利润的。而高额利润,就无法避免灰色地带。越是法治不健全的国家,利润越高。如果法治健全了,那基本上容易赚钱的,都在刑法里了。
举一个例子:你去美国投资,也很容易被坑。比如北新建材在美国打官司花了27亿。
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国情,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印度是由小贩组成的国家,在那里跟他们讨价还价,要用小贩思维来讨价还价。
再大的生意,他们都是锱铢必较的,这是印度的国民性格。
跟小贩做生意有一个好处,只要给他们利益,他们无所顾忌。同时跟小贩做生意,要时刻防止他们算计你。小的你不计较,他们就会得寸进尺,认为稍微大一点的你也不会计较,逐渐就会到你不计较不行的地步。
跟他们做生意,虽然麻烦一点,也是有钱可赚的。
印度崛起,才是西方的大麻烦。我们真是讲理的,他们真是不讲理。
粗粮的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