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清平乐》中,晏殊两次被贬,究其原因只为了这件事!

江忆军事纪 2020-04-10 17:31:48

《清平乐》果真很有正午的风格,细腻、考究;也很有张开宙个人的风格拍摄节奏缓慢,刻画叙事不如孔笙导演深刻。正午的戏,细节刻画往往精雕细琢,以小见大。喻恩泰饰演的晏殊,是《清平乐》中的演技担当,智慧担当。剧中太后曾说“晏殊是先帝留给宋仁宗的宰相。”晏殊两次被贬都是主动所为。

第一次被贬:剧中曾铺垫:晏殊和仆人笑言曾占卜一卦,会离开京都,仆人问,去哪儿?晏殊笑答,卜算不出。第二天,晏殊在殿前失仪,被贬诎去应天府。实际原因是晏殊直谏太后自知会被不容,故意失仪。这样就不会因直谏被贬。在朝堂树立了“大胆直谏,官家、太后不会让大臣因言获罪”的风气。

第二次被贬:若干年后,晏殊回京辅佐成年的赵桢。皇帝处于如何对待两宫太后的为难之地。八大王指出仁宗生母不是太后,太后残害了仁宗亲娘李宸妃。太后刘娥,有武后之能,却无武后称帝之心。辅佐幼帝,对朝廷是有功。辅政期间,所颁布的制度政令,基本上都是正确的。

刘娥抚养幼帝是先帝允诺,当时情况复杂,各大臣心知肚明,都没有挑破。倘若清算刘娥,朝堂的制度会被质疑,引起动荡。不承认自己的亲母亲是李氏。国民会认为皇帝为了权力,不认亲娘,对于皇帝品格有污。为了大宋,皇帝必须得帅锅:皇帝以前不知情,皇帝是被大臣蒙蔽了,不是不认亲娘。

那么问题来了:皇帝被谁蒙蔽了?敢蒙蔽皇帝的人,下场会如何?帝师晏殊与皇帝最亲,也是瞒着官家的人,是蒙蔽官家的人之一。如果不处理蒙蔽官家之人,官家威严何在?以后会不会有人效法,有意蒙蔽官家?为这事处理以前的知情人,大家都觉得冤。

所以晏殊主动第二次要求被贬,既维护了皇家的尊严,也给韩琦、范仲淹、欧阳修等新生政治力量让出了舞台。委屈自己一切为了官家,一切为了大宋。还有范仲淹,几集之内忠正耿直的无暇君子便描摹出来。直言不讳,不揣君心。

被贬,实在是性格局势所致,并不是何人的过失。感谢《清平乐》将我曾仰望的过的人活灵活现地勾勒至我的眼前。秀才的表演既有文人名士的洒脱,又有政治家的沉稳,消瘦的脸颊,沉郁的眼眸,让人格外喜欢。青梅最担心的就是喻恩泰是不是就退出了,那可真有点舍不得!

0 阅读:5

江忆军事纪

简介:每天分享最有趣的军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