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手认输?令李嘉诚害怕的还是发生了,国监总局发声,交易被停止

史书先生 2025-03-31 15:00:35

前言

事关民族安危,理应当仁不让;影响国家基业,岂容他国染指?

港口的交易就定下周进行,时间慢慢缩减,外界对此更是“忧心忡忡”。

然而就在昨天,长河高层终于透露协议进程,声称不会签订。

与此同时,国监总局的回应,也为关注这件事的大众吃了“定心丸”。

李嘉诚的“心慌”

或许对于一个即将百岁的老人而言,财富的意义早已不是数字那么简单。

在深入商界的这几十年当中,每次李嘉诚的出手,往往带来的都是“赢”。

也许正是无数次的获利,无数次的回报,让他习惯了那种掌控全局的“上位者”视角。

无论是当初对英国的撤资,还是抛售北京房产投资海外的举动......

这些一本万利的生意,证明了他的确在经商方面有着独到的“眼光”。

可这次关于港口的问题,他似乎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

在事情被曝光之后,不论是大众的舆论还是官媒释放的信息,其实对他而言无伤大雅。

尽管外界风浪如此“刺骨”,“深居简出”的他没有丝毫的回应。

说到底还是舆论没能触及其根本利益,所以才会出现“有恃无恐”。

可股民的操作令人“震惊”,尤其是在长和集团股价发生波动的时候。

起初在港口消息公布之初,长和的股价并没有收到影响,反而还保持增长的姿态。

当时就有人对市场还抱有期待,可很快这种期待就变成了“失望”。

随着网络舆论的不断的抨击,股价也开始发生下跌,短短11天便损失了百亿之多的港币。

或许这还不算什么,可是李家在这段时间内,光是家底就直接缺失了近20亿美元。

这在普通人看来已经不算小数目,而对于李家而言,也是一次不小的冲击。、

即便如此,可李嘉诚的迟迟不回应,让外界认为这笔交易还会继续进行。

直到国监总局直面这个问题,大众悬的那颗心才终于落地。

“我们注意到此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这句话虽然看起来平平无奇,但要知道,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审查并非那么简单。

尤其是这次交易的港口设计“战略资产”,其严苛程度相信也会更胜以往。

这也意味着这笔交易已经不单单是商业行为,而是上升至官方介入的程度。

尽管这些港口名义上只是长河的资产,可奈何交易的对象却是美企,其中涉及的43个港口不单单影响的是我国,甚至是全世界。

所以说审查工作一旦展开,所需要的时间可不是一星半点,甚至多大几个月也有可能。

毕竟涉及到双方提交的材料,以及很可能对交易方案进行调整,在这期间长和还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在各方的施压之下,长和终于开始回应,而他们的答案足以让外界满意。

好消息传来

就在昨天,有港媒曝出,长河高层向外透露,关于港口的交易将暂缓,而原先约定的时间也不会签署任何条约。

这则消息的传出,对于大众而言,无疑是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下。

至于缓期的真正原因,港媒也没有多说,不过光从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也能推测一二。

无论是官媒的“指责”,还是大众的“群情激奋”,都让这笔交易暴露在阳光之下。

其背后对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更是被列举的清清楚楚。

再加上市值的流逝,这些都成为了无形之中的“压力”。

不过审查这种事,长和也不是第一次经历,能否对交易有所影响还尚未可知。

在2010年的时候,李嘉诚就因为在国内“抄底”,疯狂投资英国而遭到英国的“审查”。

当时商业眼光敏锐的李嘉诚,看出了国内楼市的“颓势”。

转而将投资目标转向了以英国为主的欧洲市场,大批量的投资基建项目。

由于投资的项目过于广泛,甚至被英媒称他买下了半个英国。

可尽管李嘉诚诚意满满,依旧没能获得英国政府的“信任”,在投资那几年当中,他所投资的项目始终收到英国政府的“反垄断调查”。

也正是不断的审查,让李家在英国市场略次受挫,再加上2020年特殊时期的爆发,影响了英国本土的市场经济。

导致了李嘉诚开始撤出在英国的资产,再次将目光看向了国内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撤出英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多项交易迟迟无法完成。

而与此同时,在2022年的时候,李家更是斥巨资在香港、上海等地开始购买地块。

或许还是想通过房地产实现“翻身”,可国内市场遭受高度压力,借此实现牟利的想法也许行不通了。

再加上这次国内官方的审查,恐怕李家面临的困境要远比当初更为严峻。

曾经的李嘉诚的确靠着房地产不断笼络资产,实现了在香港的“富豪家族”。

多次经历大起大落依旧稳如泰山,可这些都是建立在不触及国家利益的基础上。

或许之前的审查,能够通过人脉以及手段避重就轻,甚至是化险为夷。

但这次情况大不相同,监管层不可能任由事态持续发展,而李家背后的团队,相信此刻正头疼于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

毕竟市值的蒸发只是事情的开始,真正的“苦难”还在后面。

不过还是要清楚,缓期意味着事情还有周旋的余地,但似乎并不意味着交易会停止。

只要交易一天没有终止,相信网络上的舆论也不会停止,至于结果如何,就看长和做出怎样的决定了。

是坚持进行交易签署,还是说拖延时间,等待其他变量的出现?

结语

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希望港口的易主不会影响到国家利益。

如果这笔交易直接关系到了国家利益的“损害”,那么李家受到的伤害,就远远不止市值流失那么简单,希望李家能够清楚其中利害。

对于交易延期,您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北晚在线:《港媒:香港长和集团卖港口计划暂缓,下周不会签约》发布时间:2025.3.28

观察者网:《李嘉诚4公司市值蒸发超781亿》发布时间:2025.3.29

天眼新闻:《港媒:李嘉诚卖港口交易暂缓》发布时间:2025.3.29

金融界:《李嘉诚突发!千亿并购遭狙击,英国政府出手了,电讯集团与沃达丰并购要黄?》发布时间:2024.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