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肇庆市是粤港澳大湾区范围?而清远市却不是?

香港八卦 2025-04-16 21:00:10

粤港澳大湾区范围虽然不大,但是经济实力强劲,能够和全球各大湾区比拼。不过目前看来,对于大湾区内的城市名单,不少人觉得,为什么有肇庆而没有清远呢?

肇庆市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

肇庆市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范围,而清远市未被纳入,这一差异源于两地在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交通网络、政策定位及产业协同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以下从五个维度结合数据和案例展开分析:

一、地理位置与战略定位:肇庆是大湾区向西开放的 “门户枢纽”

肇庆位于大湾区西部,北回归线横贯中部,西江穿境而过,是大湾区唯一与大西南接壤的城市。这种区位优势使其成为 “承东启西” 的战略支点:向东通过广佛肇城际(20 分钟到佛山、40 分钟到广州)融入核心城市圈,向西通过柳广铁路、西江黄金水道连接泛珠三角及东盟国家。

例如,肇庆港是国家内河主要港口,2023 年货物吞吐量超 5000 万吨,承担着大湾区与西南地区的物资中转功能。

相比之下,清远虽毗邻广州,但地处粤北山区,北部与湖南接壤,缺乏与大湾区西部城市的直接联动,更多作为广州的 “后花园” 存在。

二、经济规模与产业结构:肇庆更契合大湾区产业升级需求

2023 年肇庆 GDP 为 2917.85 亿元,虽在大湾区排名靠后,但产业结构更偏向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小鹏汽车年产超 30 万辆)、电子信息(风华高科 MLCC 产能全国前三)、金属加工(亚洲金属加工基地)等产业占比达 41.3%。

肇庆新区、肇庆高新区等平台承接了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产业转移,例如肇庆新区的吉阳新能源项目投资超 200 亿元,预计年产值达 300 亿元。

清远 2024 年 GDP 为 2253.1 亿元,以纺织服装(广清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园集聚 300 家企业)、陶瓷(全国最大陶瓷生产基地之一)等传统产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足 15%,与大湾区 “创新驱动” 的发展方向存在差距。

粤港澳大湾区

三、交通网络:肇庆构建 “空铁水” 立体枢纽,清远以单一陆路为主

肇庆形成了 “轨道 + 高速 + 港口 + 机场” 的综合交通体系:广佛肇城际实现公交化运营(日均客流超 3 万人次),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规划 2025 年建成,肇明高速(连接深中通道)、珠肇高铁(对接珠海横琴)等项目加速推进。

西江航道 2023 年货运量超 1.2 亿吨,占大湾区内河航运总量的 40%。

清远交通以陆路为主:广清城际日均客流仅 1.2 万人次,武广高铁清远站客流量不足肇庆东站的 60%,缺乏港口和机场支撑,北江航道货运量仅为西江的 1/3。

四、政策支持:肇庆被明确赋予 “门户枢纽” 功能,清远更多依赖对口帮扶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肇庆定位为 “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并支持其建设 “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

肇庆新区、肇庆高新区享受省级财政专项支持,2023 年获大湾区建设专项资金超 20 亿元。

清远虽有广清产业园等合作项目,但更多是广州的对口帮扶(如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未被纳入大湾区整体规划。例如,清远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园 2023 年获广州产业转移资金 5 亿元,仅为肇庆高新区的 1/4。

五、生态与区域协同:肇庆是大湾区生态屏障,清远以生态保护为主

肇庆拥有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星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达 60.3%,承担着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功能。

清远虽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 69.7%),但定位为 “粤北生态发展区”,更侧重生态保护而非经济协同。

例如,肇庆参与大湾区 “湾顶明珠” 生态合作项目,而清远的北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以旅游开发为主,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产业协同较少。

总体来看,肇庆凭借 “门户枢纽” 的区位优势、先进制造业基础、立体交通网络及明确的政策定位,成为大湾区向西辐射的关键节点;清远因地理位置偏北、产业结构传统、交通网络单一,更多作为大湾区的生态屏障和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

这一差异既体现了国家战略的空间布局逻辑,也反映了区域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交流。

0 阅读:237

香港八卦

简介:香港资讯,香港娱乐,香港八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