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适合新手的入门NAS——拾光坞N3云盘上手体验

毒蘑菇1UP 2024-08-24 21:24:08

都说NAS不仅仅是买硬件,更是买服务,所以才有同样配置的白群晖比黑群晖贵两倍的情况;但是如果说三百块钱的NAS就有完整的远程备份、内网穿透等等功能,还支持影视仓库、虚拟机、青龙面板、docker应用,以及“网赚”功能等等,是不是有点魔幻了?

不,这是真的,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拾光坞N3云盘。

产品与外观

拾光坞N3云盘目前在x东、x宝、x多多都有销售,一共有黑白两种配色,根据内置服务区别为星光版和标准版,前者自带“星光计划”(默认开启,两年内跑满365天可以选择关闭),类似与x心云、x东云等等,贡献上行带宽;后者则是纯NAS,如果想体验“星光计划”需要自行开启。

硬件配置方面,CPU为RK 3566 ARM Cortex-A55四核处理器,主频1.8GHz;GPU为Mali-G52;2GDDR4内存;还集成了一颗1Tops算力的NPU,用以加强图像和视频处理能力(比如照片分类等等);支持单盘最大20TB,内置128G eMMC跑星光计划积分奖励。

我想了想,既然是要体验,索性体验个完整的,直接上星光版。

这款家庭网盘的造型有点像我接触过的某款西数MyCloud(或者是MyBook?),机身为ABS材质,上下左右四个面均有不规则镂空,用以加强被动散热效果,不过事实证明再强的被动散热设计也不如直接拿风扇吹来得简单粗暴,所以官方干脆提供了散热小风扇套件……

整机尺寸为192x135x43mm,正好比一块3.5寸硬盘大了一圈;机身正面右下方有独立开机按键,按键上方则是四颗指示灯,方便使用者简单的灯光明灭以及颜色来拾光坞云盘的运行状态。

顶部则是各种接口,从左到右依次为分别是HDMI、USB 3.2 Gen1、SD卡槽、千兆LAN和Type-C电源供电口,考虑到产品只有单盘,这个扩展性也算可以。

我在机身各面翻看了一下,发现它没预留出减震脚垫的位置,感觉有点奇怪,毕竟有脚垫垫高机身,除了减震以外还可以增加被动散热面积,难道是设计的时候忽略了?

软件与体验

目前拾光坞支持Windows、macOS两个操作系统,支持iOS和安卓两个移动端,还提供了电视版安卓客户端。就体验来看,移动端的设计更像是云盘,用来体验数据存取(最新官方进度,9月正式上线全功能新版手机APP,会加入PC端功能);而如果想体验到体验到全部功能,就需要Windows客户端了(没试过macOS,猜测应该和Windows版差不多)。

目前PC端软件版本为v1.2.29,拾光坞N3软件版本为2.0.11,基本上每个月都有更新,或者是添加功能,或者是功能修复,官方维护比较及时,也愿意听取用户意见去调整功能。

比如看这个更新日志,就很细致,几乎每一次都有新增功能,针对很多功能都有相应优化,尤其是还更新出了“离线访问”功能,这个功能可以说能打消绝大多数潜在消费者的疑虑。x心云停止服务之后,盒子只能刷机使用,这还是因为体量大有第三方开发者的情况,而更多的xx云,停止服务之后绝大多数功能都成了摆设,只能沦为“垃圾佬”的玩具。而拾光坞云盘的离线访问就很好,哪怕不用远程功能、不走帐号登录,同样可以正常使用,仍然是一个功能正常的NAS。

说到成为一个功能正常的NAS,那不得不说一下它与PC之间的访问速度,在挂载SAMBA之后,直接从电脑上往拾光坞云盘中拖拽,写入速度可以达到100MB/s,基本上就是在顶着千兆LAN的极限跑。

个人建议复制大量影视资源的时候,直接硬盘拖拽,拾光坞软件自带的“上传任务”功能似乎跑几十G之后速度就会变慢很多,而且用起来也不如直接拖拽速度快——这可能就是属于被中间商赚了差价吧……

个人感觉,他这个上传功能的正确用法,实际上面向群体应该是手机端用户,电脑端只是顺带加上的——从方便程度上来说,显然电脑端根本没必要走APP传输,而手机端就不同了,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手机用数据线连到电脑上,想找到需要传输的照片,面对几百上千张只有图标和名称的照片直接两眼一黑的情况吧,这时候要怎么快速去找到需要的照片呢?

因为我经常把手机照片传输电脑,所以一共汇总了三个方式:第一种,也是最快的,就是荣耀手机+荣耀笔记本,用荣耀分享(华为+华为+华为分享也可以),或者直接多屏协同在手机上拖拽。这种方式优点是速度快,直观,缺点是得买同品牌设备,而且荣耀并没有台式机,破解版的荣耀电脑管家速度奇慢。

第二种就是用Type-C口的U盘传输,从手机端找到图片,然后复制到U盘,再从U盘复制到电脑。这种方法也很快,但是有时候U盘在手机上会难以识别,而且略嫌啰嗦。

第三种就是用vx / qq文件助手,这个方法不用另购设备,所以最便宜,但是缺点显而易见,得自己去挨个另存文件,而且图片多了,或者需要传输大视频根本就没法用。

但是拾光坞N3云盘给了第四个选择,可以直接在拾光坞APP中圈选手机内的图片、视频、音乐和文档等等文件,然后选择上传位置-开始上传,也可以在手机中选择需要上传的文件,分享-发送到拾光坞,这样就可以方便快捷的把需要的文件分享到云盘内,随后在电脑上找到相应的文件直接操作即可。

这简直太TM方便了!

而且拾光坞N3还可以邀请另外19个用户一起用,在用户与用户之间,可以共享资源,也都拥有独立的个人空间、加密空间,互不打扰……这是打算以N3之力养活一个小团队?

美滋滋啊!

另外拾光坞APP无论电脑端还是手机端,都支持备份功能。对于PC上来说,可以自动将重要文件双重备份,简单快捷;对于手机来说,就算是小容量手机也可以随拍随上传,不再有容量焦虑。

上面都是一些NAS上常见的功能,这里再聊聊拾光坞N3更适合新手用的地方:超级简单的影视仓库,内置刮削器,自带播放器……就说黑群晖想搭载家庭影视库,得怎么办?Video Station不好用吧?部署Jellyfin得费点时间吧?找刮削器得费点时间吧?拾光坞N3都不用,几乎不需要用户复杂操作,直接设置好文件夹就能用。如果刮削器识别影视不准确,还可以简单的进行手动纠正,轻松搭建私人影音库。

然后大家可能会觉得,PC端搭个影视库有必要吗?别忘了拾光坞还有TV端的,安卓盒子&智能电视直接安装即可,就可以享受刷剧的快乐啦~

容器方面也是。由于拾光坞N3的处理器是ARM,不能用X86的容器,所以拾光坞团队就把常用的docker容器给内置了……主打一个宠粉,就怕咱新手找不到(x86和arm不通用)。青龙面板安排,直接一键部署,拉好库就去签到吧……

其余四个也是,一键部署轻松搞定,不需要懂代码,不需要查资料,鼠标单击就搞定了。

当然,要是感觉内置这五个不够用,也可以自己从docker里面下载——不过毕竟处理器性能摆在这,基础功能够用就行了,少运行点服务,起码发热会低一些。

这里要再聊聊拾光坞云盘的“拾光穿透”功能,拾光坞一共支持设置3个本地端口,之前是免费的,现在免费套餐每个月有1G流量,如果用来当成“远程电脑”,那肯定是不够用,需要付费买流量套餐,不过如果不需要太多流量的应用,那就够用了,比如很多朋友都在用的青龙面板,之前某东签到3天一掉线,如果正好没在家,就得不到奖励了,有了拾光穿透功能,就可以在外面控制家中青龙面板去登录签到功能……或者干脆可以管理自家的黑群晖也没问题。

当然,具体玩法和用处,需要结合自身需求来看。

总结与建议

其实拾光坞N3的玩法有很多,尤其是关于docker方面,有用户给出的各种教程(向为爱发电的大佬们点赞),官方偶而也会更新一些教程“手把手”去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还是非常认真负责的。

我只是就自己的体验去分享这次消费过程,没有什么太深层次的内容。

不过呢,这篇主要是种草,那就做个总结吧!个人觉得拾光坞N3更适合三类人群:

第一、父母喜欢追剧,又不想去买视频会员。可以通过拾光坞N3远程给父母下载电影/电视剧,搭配智能电视/机顶盒就不需要付费观影了。拾光坞自带下载工具(或者从docker里部署其他工具),可以在APP中下载,这可能是最实惠的影视资源免费化方案了;

第二、媒体博主/宝爸宝妈,有互传图片、视频需求。这一条正文中说过,能够大量减少连接PC时去对照图片名称、时间去判断其内容的时间,也可以有效节约手机内部空间;

第三、小白NAS用户,想小成本使用NAS又不愿意折腾。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拾光坞N3内置的功能已经十分丰富无需折腾,操作上接近“傻瓜式”,基本没有学习成本——当然非要折腾倒是也能折腾点学习成本出来。

上面三点并不包括想通过设备去赚积分的朋友,毕竟目前很多运营商都在严查PCDN,不过如果让我重新下单,我还是会选择带积分计划的V版,毕竟价格更便宜一些,再加上每天都能稍微回血一点(30M小水管)。那么问题来了,拾光坞N3的不足是什么呢?个人觉得都是一些细节方面的小问题,比如安装2.5英寸硬盘没有固定孔位,全靠供电和SATA接口撑着;比如机身没有减震脚垫;比如在使用3.5英寸大容量企业级机械硬盘时,需要搭配散热风扇,但是瑕不掩瑜,这些小bug并不影响它成为新手最实用的入门NAS,对比友商同级别产品,拾光坞N3价格便宜了一半,硬件配置更高,功能也更丰富、更有可玩性,非常值得入手。

0 阅读:78

毒蘑菇1UP

简介:数码中毒的蘑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