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四节气里读懂东方智慧。

微小幸福分享 2024-12-31 14:53:37

四季更替,岁月流转,我们生活的地球以其独特的方式,给予我们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这一切,离不开一个词语的智慧引领 —— “二十四节气”。这个从远古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其深远的文化价值正渐渐被我们所熟知和热爱。

今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不仅是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时间坐标,更是中华民族观察自然、顺应天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体现。

在快节奏时代,不妨放慢我们的脚步去感受大自然,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哲学。

二十四节气顺时养生大全,收藏不亏!

《黄帝内经》中说,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

养生与自然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养生,益寿延年。

我依照中医四气调神理论,根据二十四节气和月亮盈亏的变化,介绍应季顺时养生保健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方法。

上古歌谣《击壤歌》唱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农耕社会里,老百姓靠天吃饭。只有顺应自然,按照大自然的节律安排农事,才会有好收成。

因此《荀子·王制》中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于是我们的先人就在四季循环更替中寻找到了天地万物的关系,在勤劳地劳作中逐渐找到了一个地方中气候变化、时令,物候与耕种之间的关系,他们把这些规律总结出来,把她称为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确立可不是一起的,最早确立的是“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

《尚书·尧典》中春分为日中,秋分为宵中,夏至为日永,冬至为日短。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确立后,人们把一年分为四个季节,分别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来表示季节的转换。自此,有了八个节气。

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确立了剩余的十六个节气,经过六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二十四节气才得以确立。二十四节气告诉人们,一年中同一个地方的光和热是不同的,人们应根据作物对光热的需要,在不同的节气进行种植。

二十四节气中的“节”,《说文解字》里说:节者,竹约也。意思是节字的本义是竹节。竹节把竹子分成若干部分,人们也用若干节点,将一年划分为若干时期,这就形成了季节,节气,节候。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廿四节气起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

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

春季的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的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的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的节气: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春雨、春分、夏至、大暑......每个节气都以独特的语言,描绘着大自然的奇妙变化。这些词语不仅是我们生活的指南,更是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桥梁。春分时节,万物复苏,春天的气息开始弥漫;夏至到来,阳光炽热,大地热气腾腾;而秋分与冬至,又分别引领着收获与寒冷的季节。

—— 立春与雨水 ——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这是春天的开始。雨水时节,雨水滋润大地,万物生长。这两个节气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它们提醒我们要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尊重生命,爱护环境。

—— 小暑与大寒 ——

小暑和大寒分别代表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和最冷的季节。这两个节气的存在提醒我们,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内心的温度都应恒定如一。在炎热中保持冷静,在大寒中坚守温暖。这是节气的智慧,也是我们的责任。

—— 秋分与霜降 ——

秋分过后,丰收的季节即将来临。人们忙碌着收割粮食,感受着丰收的喜悦。而霜降则象征着寒冬即将来临,提醒我们要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做好准备。这两个节气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一种时间标记,更是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结晶。它们让我们理解了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化、生命的成长和自然的规律。让我们珍视这份遗产,传承这份智慧,让我们的生活因了解和尊重自然而更加美好。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这更美妙的了:四季轮回,二十四节气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和变化。愿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能从这些节气中汲取智慧,找到生活的方向。让我们一起向大自然学习,共同守护这个美丽的世界吧!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