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丞丞翻车了?《小巷人家》12集后,口碑一夜间逆转!

雾锁山头锁 2024-11-11 17:26:27

老巷中的日头慢慢爬上墙头,古朴的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八十年代的记忆总带着一丝温暖,那时候每家每户的烟火气息弥漫在巷子里,傍晚时分小院飘来饭菜香,几个小孩蹦跳着跑过巷尾,手里还攥着用纸包好的冰糕,慢悠悠地嚼着,路边的瓜果挂满枝头,生活虽简单,却让人心生踏实。观众们一边看着《小巷人家》里这些朴素细节,一边不禁想起自己童年里那些平淡却温暖的日子。

然而,伴随着剧情的发展,这种美好记忆的复刻也逐渐被打破。到第八集的时候,故事的温情开始趋于激烈,黄玲在婆家的隐忍生活终于走到了爆发点。她不再是默默无言的家庭角色,而是站出来捍卫孩子利益的母亲。闫妮所扮演的黄玲在这场戏中,将数年的委屈化作锋利的言辞,以冷静但坚定的语调剖开婆家的自私和偏心。观众们仿佛也跟随她的言辞,经历了这位母亲的苦涩与坚韧。这一幕无声的对抗,饱含深情,却没有一丝矫揉造作,正因为这种细腻的情感把控,让人感同身受,觉得她就是生活中那个真实的母亲,独自守护着家人。

这种强烈的情感戏份让人无不拍手称赞,但相比之下,饰演黄玲儿子的范丞丞却被观众认为“没接住戏”。在母亲爆发的瞬间,他的反应平淡得令人诧异,甚至在这场情感张力十足的戏中,他只象征性地流了两滴泪,仿佛对母亲的伤心痛苦无感。这种表演的落差,瞬间引发了观众的不满:本该与母亲并肩的情感支持,最终变成了母亲一人的独角戏。

图南这一角色的成长经历本应是从懂事到成熟的过渡,但成年后角色的突然改变让人感到突兀。观众期待一个内心细腻、懂事温柔的儿子形象,却在成年后发现他成了一个不够理解母亲的“愚孝”角色,仿佛他的情感瞬间被替换成对家族利益的盲从。而这种性格的突兀变化,与之前对母亲深厚情感的描绘相背离,让人疑惑不解。

同时,剧中的跨年龄选角也成了观众讨论的焦点。小图南的演员以清澈的眼神和沉静的表演,完美诠释了角色的温柔与思考,观众们仿佛能从他寂静的表情中看到一个少年心中的秘密。这位小演员用“留白”式的演技,给观众留下了无穷的遐想空间。然而,当成年版图南登场时,这种神秘的力量感消失了。范丞丞的表演虽然努力表现角色的复杂情感,但观众却更容易感到一种“综艺感”——他自带的综艺形象打破了角色的代入感。

不仅是图南,林栋哲这一角色的选角也引发了观众的“出戏”感。童年版的林栋哲活泼俏皮,机灵的眼神中透露着一丝狡黠,仿佛一只随时准备捣蛋的小猴子。他不仅把童年角色的无忧无虑和纯真演绎得淋漓尽致,还表现出一种意外的成熟感。然而,当成年林栋哲出现时,观众对这个角色的情感瞬间被打破。成年的林栋哲形象稍显粗糙,原有的机灵感被替换成了一个稍显疲态的形象,缺乏童年版的那种生动感。

姗姗的角色也是类似的情况。中学版的姗姗眼神柔和,举手投足间透露着羞涩与小心翼翼,正是那种年少懵懂、初次体会到爱情的少女。然而,长大后的姗姗形象却完全转变,她的美丽虽然不容置疑,但却缺少了一种质朴感,让人觉得她不属于那个时代。周洁琼版的姗姗明艳动人,却过于现代,缺少了角色本应有的艰辛与韧性。

在年代剧的选角中,这种跨年龄的选角其实是一个难题。导演需要在不同年龄段的演员之间保持角色的一致性,同时也需要选角能够匹配角色的成长经历和情感积累。这种挑战在《小巷人家》中显得尤为明显。观众们从童年角色中积累的情感,在成年演员出现时往往因为形象和表演的脱节而遭遇“情感断层”。一部好剧需要观众与角色产生共鸣,而这种情感连接的断裂无疑对剧情的连贯性带来不小的冲击。

跨时代的年代剧让观众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但频繁的换角也意味着导演和编剧需要在角色的连贯性上下更多功夫。那些承载着集体记忆的场景和细节,如果缺乏一致的表演来支撑,将极易让观众脱离情境,观剧体验也会大打折扣。《小巷人家》在前几集里通过细致的生活刻画赢得了观众的心,但随着角色塑造的断裂,观众的热情开始下降。

观众们还抱有一丝期待,希望成年角色能在后续剧集中提升表现,重新拾起观众的信任。毕竟,年代剧的魅力不仅在于重现过去的生活场景,还在于角色的情感成长和人性的刻画。如果成年演员们能将这份厚重的历史感与情感深度融入角色,或许《小巷人家》能再度赢回观众的热爱。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