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D打印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制造、医疗、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了对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迫切需求。为推动3D打印行业的健康发展,确保打印质量和产品安全,国家层面发布了多项增材制造相关的标准。根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查询,目前共计四项国家标准将于2025年1月1日起生效。
1、《增材制造用镁及镁合金粉》GB/T 44151-2024
发布日期:2024-08-23,实施日期:2025-01-01
增材制造用镁及镁合金粉标准适用于以气雾化法、离心雾化法、等离子球化法工艺制备的增材制造用的镁及镁合金粉。产品按照化学成分分为FMg9980、FAZ9ID、FZK6IM、FAZ31B、FWE43B、FVW63K六个牌号;按照粒度范围分为I类(15~53μm)、Ⅱ类(45~150μm)两个类别。
镁合金因其轻量化、高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在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电子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该标准规定了镁合金粉末的化学成分、粒度、流动性、密度等关键参数,确保其在增材制造中的性能稳定性和打印质量。
2、《增材制造用镍钛合金粉》GB/T 44236-2024
发布日期:2024-08-23,实施日期:2025-03-1
增材制造用镍钛合金粉标准适用于等离子旋转电极法、气体雾化法、等离子球化法等工艺制备的供增材制造使用的镍钛合金粉。产品的牌号为FNiTi-01,按粒度范围分为I类(15~53μm)、Ⅱ类(45~106μm)两个类别。
镍钛合金以其卓越的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在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该标准对镍钛合金粉末的化学成分、粒度分布、流动性、密度、外观质量等性能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其在增材制造过程中的打印效果和成品质量。
3、《增材制造用金属粉末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GB/T 44237-2024
发布日期:2024-08-23,实施日期:2025-03-1
《增材制造用金属粉末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标准对金属粉末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包装、运输、存储和标识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粉末在使用前不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标准要求金属粉末的包装应具有防潮、防静电和抗污染的功能,确保粉末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发生结块、吸湿或污染。
在运输过程中,金属粉末的包装应严格符合安全规定,特别是对于易燃、易爆或有毒金属粉末,必须采用专门的运输标识和安全措施。储存方面,标准要求金属粉末应储存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避免高温、湿气和强光照射的影响,且储存容器应进行密封处理,确保粉末的质量不受损害。
4、《增材制造用铝合金粉》GB/T 44239-2024
发布日期:2024-08-23,实施日期:2025-03-1
《增材制造用铝合金粉》标准主要针对铝合金粉末在增材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进行规范,适用于以惰性气体雾化、等离子雾化等方法制备的增材制造用铝合金粉。产品按化学成分分为三种牌号,分别为AIS7Mg、AISi10Mg和AlMgSiMnScZr;按粒度范围分为三个类别,分别为I类(15~53μm)、Ⅱ类(20~63μm)和Ⅲ类(53~150μm)。
铝合金因其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轻质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该标准规定了铝合金粉末的化学成分、粒度分布、流动性、密度和球形度等关键性能指标,确保其在打印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质量。
随着更多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将为3D打印行业提供更加规范的技术保障。标准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增材制造技术的成熟度,还将促进技术创新,推动更多高性能材料在增材制造中的广泛应用,助力整个行业迈向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