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银超是我国空军被誉为“兵王”的飞机特设师,以出色的技术和责任感而闻名,部队甚至为他两次修改士官制度,以确保在“退役后”继续为空军服役,地方企业也曾以40万年薪挖他入职。
然而,他始终坚守在军队岗位上不为高薪所动,多次解决新型直升机的复杂故障,还培养大批技术人才,成为军队的技术中坚。
部队为留他两改士官制度
关键时刻一个人挺身而出,凭借多年的经验发现飞机故障源自舵机,并成功修复这4架直升机,此举赢得国外专家的敬佩,也让他在部队中名声大震,得到高层的高度重视。
他就是芮银超,此后的日子里他在飞机特设师岗位上多年,排除无数次疑难杂症,解决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大大提高部队的飞行安全保障。
芮银超不仅技术很高,工作态度也很端正,只要认为飞机有问题绝对不会放行,直至确定飞机一切正常,也正是这份精神使得他赢得诸多飞行员的信赖。
对于普通士兵来说,服役年限的到期意味着退役,而按照当时的士官制度,芮银超也将在不久后面临退役。
但对于芮银超这样的技术人才,部队不愿轻易让他离开,为挽留他这位顶尖的技术骨干,部队多次向上级汇报,最终获得中央军委的批准,破例修改士官制度。
此次修改士官制度的决定,为芮银超打开继续留在部队的通道,又过了几年服役时间再次达到极限,部队又一次面临着“是否要让他退役”的抉择。
部队领导层再次向中央请示,最终为芮银超进行第二次制度修改,确保他能够继续服役。这种破例调整士官制度的做法在军中极为罕见,也充分证明芮银超的重要性和他在军队中的独特地位。
芮银超的技术不仅在军中受到认可,也吸引不少地方企业的关注,曾经有多家航空公司和地方企业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愿意以高薪聘请他加入民用航空领域。
某知名企业更是开出40万元的年薪,力邀芮银超前去就职。对于很多人来说,40万元的年薪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条件,尤其是在那个经济不发达的年代。
面对这样的诱惑芮银超并没有动心,深知自己从军多年,是国家培养了他,他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部队对他的信任与培养,认为自己的使命在军队,而不是在地方企业。
尽管地方企业的薪酬诱人,芮银超依然选择留在军队,继续为国家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技术骨干,他不仅自己精益求精,还将自己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在他的带领下,许多新兵迅速成长为合格的机务员,甚至有人成为军队高级技术人员。
芮银超的教学方式并非单纯的理论传授,而是言传身教、手把手指导,让新兵们真正掌握每一个操作步骤。
无论是复杂的故障排查,还是日常的维护工作,都要求每一位年轻士兵做到精细、严谨,强调机务工作没有任何侥幸和疏忽的余地,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责任心。
除在日常工作中传授经验,芮银超还编写一本《疑难故障排除汇编》,系统整理多年积累的维修经验和操作要点,这本书还被广泛应用于空军各大训练基地,为后来的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宝贵的参考。
梦想的起点
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被提上日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军队的技术革新需求也日益迫切。
特别是在航空领域,中国空军装备的不断更新,飞机的维护和保障工作变得至关重要。
每一架飞机在执行任务之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和维护,以确保飞行安全,这项看似默默无闻的工作,实际上承载着每一次飞行任务成功与否的关键。
也正是因为如此,军队对高素质的机务技术人员需求量很大,在这一大背景下涌现一批优秀的军队技术人才,芮银超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1970年,芮银超出生在江苏省连云港灌南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经营着一家小餐馆,家庭生活简单、温馨有序。
家庭朴实无华,芮银超从小就很勤奋务实,作为家中的独子也深受父母的疼爱。
父母对儿子的期望十分简单,长大后能接手餐馆、娶一个贤惠的妻子,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不过,芮银超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自幼便对飞行员充满向往,希望能进入军队成为一名飞行员。
1987年,灌南县发布征兵通告,17岁的芮银超立即报名参加选拔,却因面试前夕不慎划伤腿被淘汰。芮银超十分沮丧却并没有因此放弃,继续等待下一次机会,并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正所谓“好事多磨”,1989年经过两年的等待和坚持,芮银超终于迎来自己的转机,顺利通过体检和面试成为一名空军士兵。
努力的结果
芮银超原本满心期待着能成为一名飞行员,然而进入部队初期却被分配到炊事班,成为一名炊事兵。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因为岗位的不如意而气馁,认为自己的学识和知识远远不足以实现飞行梦。
为弥补自己的不足,他开始利用空闲时间自学,借阅大量高中数学、物理等基础书籍,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积累与航空相关的知识。
芮银超常常挑灯夜读,遇到难题还会向部队里的专家请教,日复一日的刻苦学习,最终掌握与飞行和飞机维护相关的理论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他发现了自己真正的感兴趣的是什么,并不是亲自驾驶飞机,而是成为一名飞机维修师。
芮银超的努力没有白费,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得以成功转岗,成为一名飞机特设师,开始正式接触飞机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特设师的职责是对飞机的每一个零部件进行细致检查和维护,确保飞机在飞行中不出现任何问题,工作关乎整个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
刚转岗时芮银超深知自己的经验不足,经历长达四年的学徒生涯,四年里每天跟随师傅们观察、学习,遇到问题时仔细记录,不断积累经验。
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际操作,都追求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经过多年积累逐渐从一名学徒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飞机特设师,甚至连外国专家解决不了的问题他都能解决,也就有了上述的故事。
总的来说,芮银超的故事是个人职业发展的成功,更是军队人才培养和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面对高薪挖角的诱惑,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为中国空军树立技术标杆,也激励着更多士兵为国奉献。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一名士兵的价值追求——陆军第十三集团军某陆航旅一级军士长芮银超献身强军实践纪实 - CN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