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和腾讯讲和之前,如果咱们想要微信好友购买自己选中的淘宝商品,一共要分几步?
先在淘宝页面生成火星文一般的淘口令,在微信里粘贴发给好友,好友复制,再打开淘宝 App 下单。
简单算需要四步,这是不是很麻烦?
又或者,长辈在淘宝付款时发现余额不够,让你帮忙付款,他微信转钱给你,你微信收下钱,存入银行卡,再从银行卡转出到支付宝。
绕一圈浪费时间不说,还要花手续费。
这时你会想,淘宝要是能用微信付款,淘宝商品能像京东那样,在微信聊天是一张卡片多好。
在很长的时间里,中文互联网的阿里和腾讯、腾讯和字节、阿里和京东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用户无法跨平台使用服务。
最近,这道墙在被拆除,除少量店铺,大部分淘宝商家已经支持微信支付;在微信里,用户可以直接访问淘宝并支付,京东和阿里也就物流和支付展开合作。
阿里和京东腾讯最近为什么拆掉围墙,不再把对手挡在自己的业务之外?
在聊他们为了拆墙前,我们要聊一聊他们为什么建墙。
在桌面互联网时代,网页是主要的内容承载方式,不管是电商、影视、资讯还是社区论坛,大家都要通过浏览器来访问,井水不犯河水。
当时,拥有大量用户的桌面客户端不多,但即便是这样,“电脑装机必备”的两个软件,还是起了冲突。
屏幕前的各位,应该知道我在说谁吧,这场冲突被称为“3Q 大战”。
3Q 大战成为一场丑陋的竞争,先是 360 针对 QQ,推出 “360 隐私保护器”和“QQ 保镖”,监控甚至可以卸载 QQ 的部分功能。
而腾讯使出了一个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大招,也就是经典的“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安装了 360 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 QQ。
虽然这是 360 和腾讯的争端,但用户却成了受害者,每名用户的电脑都成了战场,双方你来我往向用户发送弹窗,用户还不得不面临二选一的境地。
在工信部介入下,双方的软件在电脑上才和平相处。
导致双方撕破脸的原因是腾讯推出安全管理软件,动了 360 的蛋糕,原本是双方争夺市场,但普通用户却成了受害者。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竞争虽然体面些,却要更激烈,在移动互联网早期, BAT 三家,尤其是 AT 的竞争,几乎延伸到方方面面。
从电商,到视频、地图导航、外卖、出行……
新财富曾在 2020 年 11 月份做过一份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市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有 586 家,腾讯投出了 52 家,接近十分之一,阿里也不遑多让,投出了 44 家。前十中大部分是投资机构,只有腾讯和阿里是互联网企业,这份成绩,谷歌、Meta、亚马逊也望尘莫及。
而 2020 年中国前 30 的 App,其中 70% 来自阿里和腾讯,他们分别被称为阿里系和腾讯系。
按照手机产品的分类习惯,我们把 iOS 和安卓分成两个生态,不管是安卓还是 iOS,包括即将到来的鸿蒙生态,想要留住用户,就得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而阿里系和腾讯系,也可以称为阿里生态和腾讯生态。他们什么都想要做,各自收购或投资的企业,囊括了互联网的方方面面,从面向个人的支付、电商、物流、影视娱乐,到面向企业的云服务、办公软件。
*腾讯和阿里投资活跃,数据来源@IT橘子其中的商业逻辑就是打造一个封闭生态,完成商业上的闭环,抢夺用户,挤压对手的生存空间,这样的例子重复在上演。
比如阿里和京东,2011 年,京东宣布因为费用太贵,与支付宝停止合作,而到了 2013 年,阿里联合几家物流公司,成立了菜鸟网络,提升物流服务,对标京东物流。
也是在同一年,京东拿到了支付牌照,2014 年 2 月,京东推出先消费后付款的京东白条,而大家熟悉的花呗,也在 2015 年推出。
另一边,腾讯在 2011 年拿到支付牌照,并且于 2013 年推出微信支付。
2014 年,腾讯把扶不上墙的电商业务(拍拍网和易迅)卖给京东,换成投资京东。
腾讯和京东的联合,瞄准的是阿里的淘宝和支付宝,京东得到腾讯的流量和支付工具加持,腾讯为自己的移动支付找到了电商场景。
另一边,微信支付也在蚕食支付宝的市场份额,通过抢红包,迅速在人群中推广开来。
家里很多长辈,申请支付宝可能会嫌麻烦,但是在微信群里抢红包,那就主动开通微信支付了。
而腾讯的基本盘在即时通讯和社交,微信月活超过十亿,QQ 如今也超过 5 亿,阿里曾多次涉足移动社交,想要动腾讯的根基。
阿里在 2013 年推出移动社交产品“来往”,他的 LOGO 一度是这样的,针对谁不言而喻。
来往失败后,阿里曾试图通过支付宝做社交功能,推出“生活圈”。
即便因为 “白领日记”和“生活日记”中的大胆露骨内容,被公众吐槽,获得黑红流量,但也没有激起太多水花。
以上是互相进攻,另一面,是双方在生态中开始建立围墙,阻挡对方。
前面提到,京东不再与支付宝合作,后来在京东购物最常用的是微信支付,反过来,淘宝也一直没有与微信支付合作,屏蔽了微信的各个接口。
在淘宝购物,用户只能开通支付宝,同时,淘宝也禁止卖家粘贴微信支付二维码。
而微信作为一个社交通讯软件,封杀了“来往”的分享链接,也屏蔽了淘宝的商品分享链接和 App 下载链接。淘口令和吱口令这些火星文字是无奈之下的产物。
之后就是大家熟悉的,阿里想从电商往社交、影音、游戏、外卖、出行、共享单车等行业发展,腾讯就是从社交、游戏往影音、外卖、出行、共享单车等行业发展,双方战线越拉越长,围墙也越来越多。
在淘宝和京东卖货的商家也受到波及,2015 年,京东起诉阿里,称后者利用市场支配地位,要求商家二选一,不得参加京东的双 11 和 618。
这一行为后来由市场监管总局证实,阿里因此被罚了 182 亿。
各自生态互相竞争的 App,不仅仅是早期为了争夺用户数量烧钱补贴,即便是用户数沉淀以后,还要争夺用户使用时长,把用户尽可能留在自己的生态中。
所以在很长时间里,中文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企业,几乎都被阿里和腾讯纳入阵中,如果初创企业没有接受阿里或腾讯的投资,那么他俩就用钱扶持对手。
只有另一家企业,没有拿到阿里或京东的投资,在缝隙中成长为另一巨头,这家企业叫字节跳动。
阿里和腾讯不是没有对字节跳动围追堵截,眼看今日头条做大,阿里花 300 亿人民币收购了 UC,腾讯做了天天快报,但都没有遏制住今日头条用户数飙升。
字节在 2016 年 9 月推出抖音,仅 14 个月用户数就破亿,腾讯在 2017、2018、2020 年多轮投资快手,自己还做起了微视,但也只能见抖音日益壮大,直到近几年的视频号才有了起色。
抖音做短视频社交,获得了大量的用户使用时长,此涨彼消,消的是同样做社交的腾讯。2018 年,微信屏蔽了朋友圈中的抖音短视频链接,抖音用封杀来形容这一操作。
因而在很长时间里,我们在微信分享抖音视频,一样需要复制链接、粘贴网址、好友复制,好友打开 App……
跟分享淘宝商品,步骤不能说是相似,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但是腾讯无法阻挡字节,后者反过来触角逐渐延伸至电商、影音、游戏、网文等领域,除了电商,剩余的业务与腾讯的重叠度极高。
但是到这里发现没,这些巨头封来封去,没法堵死对手,阿里的电商依然很强,腾讯在社交和游戏这块一家独大,而字节跳动,业务从内容走向了电商和本地生活的交易,走向出海。
所以,京东、阿里、腾讯、字节,他们开始拆墙了,有了视频开头提到的,淘宝支持微信支付,微信里能直接访问淘宝并支付,京东和阿里也就物流和支付达成合作,在抖音,能观看《王者荣耀》和《金铲铲》直播。
拆墙的苗头,其实早就有了,2021 年 7 月,工信部启动了为期半年的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活动,9 月 9 日召开了“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要求限期内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参会的企业包括阿里、腾讯、字节、百度、360 等。
一个星期之后,QQ 上可以打开抖音和淘宝的链接,11 月 29 日,微信也能在私人聊天框内打开淘宝和抖音的链接。
而最近这一波大范围在业务上拆墙,则更多是出于商业上的考虑。
商业闭环能防止用户外流,但生态想要取得新的增长,仅仅靠墙内的用户已经不够,这时候办法就是开放城门,把对方的用户也放进来消费,相当于发展旅游业,提高 GDP。
既然谁也无法杀死对方,竞争已然没有合作更有发展情景,一起高效地搞钱更符合各自利益。
对微信来说,淘天丰富的商品增加了微信用户的支付场景,也为刺激更多商家在微信内投放广告,为微信带来了更多增长机会。
有了微信支付,淘宝能带来更多的交易增长,毕竟还有许多人只有微信支付,没有支付宝,包括下沉市场的中老年人和未成年人。
大家仔细想想,自己家里年纪大的长辈是不是更偏爱用微信支付,而不是支付宝。
京东和阿里、腾讯和字节的互相开放,差不多也是这个道理,扩大经营范围,实现高效增长。
阿里、腾讯、京东、字节各取所需。个人也许有无法放下的恩怨,但是企业没有,利益才是永恒的主题。
对咱们用户来说,未来不管是消费商品还是查看内容,都将变得更加简单和便利。
万维网发明人,被称为互联网之父的蒂姆·伯纳斯·李,始终倡导互联网自由开放, 他放弃为万维网申请专利,将它无偿开放给所有人使用,“www”如今成了信息交流的基础,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
蒂姆·伯纳斯·李的精神,与工信部发言人在 2021 年 9 月在发布会上表达的不谋而合:“合法链接的正常访问,是互联网发展的基本要求”,互联互通是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文互联网的拆墙,不管是行政还是市场的力量,这总归是好事,自由开放、互联互通才是互联网精神。
参考资料:
晚点LatePost:阿里京东互相开放:京东物流进淘宝,支付宝进京东
远川研究所:淘宝和微信想通了
月光博客:对决:腾讯对360摊牌
科创板日报:互联网大墙拆了
新财富:收割者:腾讯、阿里的20万亿帝国生态圈!
差评:看完这个万字处罚书,我整明白了阿里被罚182亿的原因
晚点LatePost:战争与和平:字节跳动与腾讯的六年纠葛
编辑:饿羊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