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徐政通制砚之旅

班墨空间 2020-06-12 16:00:17

古人有云:纸寿千年,砚传万代。行文,书法,绘画,不可离者,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也。殷商以石杵捣石墨供笔蘸之,秦汉多以石、玉、陶、瓦、砖、铜、漆具研之,砚之初也。笔颓而弃,墨磨而尽,纸则著笔墨随书画之精灵而化出,唯砚者是艺家一生的情侣、金石之友,不朽且不雕。得一佳砚,对晤,赏心,互磨,苦乐与共,且传之后世。

唐宋开始,文人墨客便极推崇砚,成为他们的文士挚友,备受青睐。制砚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份体面活,不但轻松而且惬意,但是只有砚雕师自己知道,他们不但制的是砚,也是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而设计砚台更是如此。著名砚雕师徐政通经常笑道“设计砚台无论怎么设计、设计什么,都要冥思苦想很长时间,有时候,当一件作品付诸雕刻以后,你又有了更妙的创意,所以作为一名砚雕师还要懂得舍得。”

初见徐老师,与其交谈,谈吐之间都是文人墨客的气息,再看到其砚雕刻作品后不禁感到惊诧,其作品不仅形制各异、题材广泛、技艺精熟、立意高远,而且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徐政通,1973年出生于安徽歙县,自幼在徽州文化的熏陶下对砚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二十余载潜心钻研和实践,制砚刀工独到,线条流畅,在传统砚雕艺术风格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提高自身的雕刻和设计水平,2018年赴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学习。作品因材施艺,注重文化内涵,意境深远,师古而创新,诗情画意尽在砚中。作品多次获得大奖,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

从事砚雕师这行,徐政通硕果累累。2015年砚雕作品《瓜瓞绵绵》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作品《云山秋壑》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2016年11月砚雕作品《幽居》荣获安徽省第六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铜奖;2017年11月砚雕作品《太白问津》荣获安徽省第七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铜奖;2018年砚雕作品《诗画新安_徽商故里》荣获安徽省第八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银奖。

即使奖项满满,徐老师依旧不急不躁,稳重前行,不停地创造自己的新作品。他常言雕刻必须十分专注,小心翼翼,不能有半点马虎,特别是面对一块非常昂贵的毛料,如果你稍有不慎,刀下重了一点点,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为刻砚是减法雕塑,刻掉的永远不能再加上去,损失的不仅仅是一方好砚料,更是挥洒汗水的雕刻和呕心沥血的设计。

“玉不琢不成器”,徐政通因材施艺,悉心雕画让顽石变得有情感、有故事、更鲜活。作品《十户之村,不废通读》描述了一幅古代徽州文风昌盛,崇尚读书的画面。古徽州教育非常发达,因为徽商财力的大量投入,徽州的教育更加兴盛。除设府学、县学和书院外,还设立了大量的社学和塾学,以教乡里子弟,各族还设有族学,免费为族内贫寒子弟提供教育,当时当地重视教育蔚然成风。“远山深谷,居民之外,莫不学有所师”,即使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也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徽州的优秀文化传统是徽州的“根”和“魂”,是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我们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徐政通正是在自己家乡被这种文化深深影响而创作出这件蕴含徽州深厚文化的作品,他雕刻的不仅仅是石头,而是在雕刻修养,也是在雕刻人生。

作品《丝绸之路》在雕刻时,因原石天然的黄皮而受到启发,以广袤大漠为背景,以丝绸之路为题材,雕刻了一幅骆驼与商旅队徒步穿过漫漫黄沙的场景图。品其此件作品,题材新颖,构思巧妙,既有传统砚雕韵味,又与时代创新完美结合,有古朴雅洁之美,又紧紧跟随时代畅想,拥有很高的艺术高度。

谈到未来发展方向,徐政通将自己的创作方向归于原创性、文人性、当代性,其人其作,冷峻中带着柔情与细腻,有风骨亦有神韵。他说自己的目标在于不断超越自我,做到意境与文化的统一,保持自己的艺术匠心,脚踏实地走下去。

1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