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贾家的亲戚。林黛玉母亲贾敏嫁给了林如海,贾敏死后,贾母将林黛玉接进贾府教养。林如海死后,林黛玉便长住在了荣国府。薛宝钗的母亲薛姨妈是王夫人的亲妹妹,她们都是王家的女儿。薛父死后,薛家生意一落千丈,薛姨妈举家北上投奔王夫人住进了荣国府。林黛玉是贾家正儿八经的亲戚,薛宝钗是贾家绕了一道弯的亲戚。在检抄大观园一回,王熙凤和王善保家的说好不抄亲戚家,为何抬脚就进了林黛玉的潇湘馆?

· 因为检抄大观园,检抄的不是主子而是伺候主子们的丫鬟们,目的不仅仅是找出绣春囊的主人,更重要的是找借口把不规矩的丫头们打发出去,为裁人做铺垫。
· (王熙凤)因向王善保家的道:“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笑道:“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凤姐点头道:“我也这样说呢。”一头说,一头到了潇湘馆内。(七十四回)
· 王熙凤和王善保家的说只抄检咱们家的人,为何不查薛宝钗却查林黛玉。很多人认为是因为林黛玉被贾家人视为自家人,而薛宝钗只是亲戚。理由就是林黛玉父母双亡,林家没有其他宗亲,林黛玉长住进荣国府,就是林如海托孤将女儿托付给了贾母。

· 相应的林家的财产已经被贾琏带进了贾府,因为林如海的葬礼是有贾琏帮着料理,贾琏也曾说过再发个三两百万的财就好了。贾家修建大观园花费的就是林家的财产。
· 相比林黛玉父母双亡被看作贾家人不同,薛宝钗有母亲哥哥,在京都有房有生意,只是暂居在了荣国府。在不方便的时候,薛家能直接搬出荣国府。薛家在荣府的吃穿用度都是自己支配,经济上不依靠贾府供给。薛家是贾府的客人,每次宴会,薛姨妈都被当客人坐上座。薛宝钗是亲戚家确实没错,不抄薛宝钗很正常。
· 这样看似乎很正常,但真正抄林黛玉却不抄薛宝钗的原因并不如此简单。把林黛玉视为一家人,不属于亲戚这个观点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偏差,并不正确。亲戚就是亲戚,虽然长住在了贾府,但始终与贾家真正的主子不同。这也正是林黛玉常常有“风霜刀剑严相逼”的感觉的原因。她自己都认为自己不是正经主子,吃个燕窝还怕奴才们嫌麻烦。

· 王熙凤说只抄检咱们家的人,是指的只检抄咱们家的奴仆。因为薛宝钗所用的丫头奴仆是薛家自带,并不是贾家安排的。所以王熙凤没有权利和理由去检抄薛宝钗的蘅芜苑。
· 林黛玉是亲戚不假,但林黛玉屋里的丫头婆子,除了雪雁和奶妈李嬷嬷都是贾家安排的。林黛玉屋里的奴仆算是贾家的人。检抄大观园抄的就是主子房里的丫头婆子们,林黛玉房里当然要检抄了。
· 从这个角度看,潇湘馆是自己家,蘅芜苑却是亲戚家。并不是因为林黛玉被视为贾家人,而是因为潇湘馆的丫头婆子是贾家人,所以潇湘馆对于贾家而言就是自己家,需要抄检。蘅芜苑是亲戚住着,里面的丫头婆子一概不是贾家人,所以是正儿八经的亲戚家。当然不能抄检了。

· 抄检这些丫头婆子的目的并不单单是为找出绣春囊的主人,更重要的目的是以查赌为由,找出不规矩的奴仆,寻借口打发出去。
· 如今若无故裁革,不但姑娘们委屈烦恼,就连太太和我也过不去。不如趁此机会,以后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了人。一则保得住没有别的事,二则也可省些用度。(七十四回)
· 此时的贾家已经不比以往,自从宫里的老太妃薨逝,贾母王夫人等有诰命的人进宫随祭守制,王熙凤小月后复添了下红之症,所以不能理事。荣国府由探春李纨和薛宝钗代管理,她们资历太浅不能彻底服众,荣府便开始混乱不堪。

· 刚开始丫头婆子们不过是夜间吃酒玩牌,慢慢的越发展越严重,聚众赌博甚至窝奸藏盗的事都有发生。正如贾母所说的:
· 贾母忙道:“你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你自为耍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殊不知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七十三回)
· 并且,在老太妃死后,贾家失去了宫里真正的靠山,贾元春迅速失势,连太监都接二连三的来勒索钱财。贾家举步维艰,经济状况堪忧。在这样的背景下,裁剪人口节省支出是必然的选择。而裁剪人口也只能从自家人下手,也就是裁剪贾家自己的奴仆。

· 王熙凤本想不声不响地暗暗访查,不想王善保家的告状刺激了王夫人,暗访变为了明目张胆的抄检。但这并不能改变借查赌之名行裁剪人口的目的。林黛玉是亲戚,但潇湘馆的奴仆们是自家人,不查林黛玉查丫头婆子,潇湘馆可不就就是自己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