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被大家痛心跟不上时代潮流的TVB,上个月初交出的台庆剧《香港人在北京》,里面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台词看了还在令人皱眉。
“在一段婚姻里面,如果男人出轨的话,女人失去的会是爱,但是如果女人出轨的话,男人失去的可能会是他一辈子的尊严。”
这台词看着没劲,因为情爱早已不是当代都市男女最在意的话题。面对婚姻里遭受的伤害,《新闻女王》里的Man姐说:“你宁愿用戴着三克拉戒指的手去擦眼泪,也不愿用你的伤痕去反抗去争取,那你就是懦弱。”这个时代的女性成长十分迅速,所以内娱剧里那些“披着女强人外衣实则专心谈恋爱的玛丽苏”女性角色,实在很难让人找到共鸣与出口,因为已经没有人在把被爱当成是一种荣耀,婚姻当成是人生主线。他爱与不爱我,都随便他,而我要去塑造怎样的自我,我要去追求什么样的目标,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命题。所以《新闻女王》里,多样化且不脸谱化的女性职场群像,才能狠狠戳中观众的爽点。最爽的角色,当然是黄金时段当家女主播Man姐(佘诗曼饰)。她的身上有着职场女性所有理想化的自我。拥有绝对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强烈的新闻使命感,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这个角色完美满足了慕强者的一切想象。
被竞争对手做手脚关了提词器,她淡定从容,立刻开始从自己强大的知识储备中检索;被逼着赶下黄金时段主播位,她直接让团队把直播车开到火灾现场,在最后一场独家直播中出尽风头,既扬眉吐气了一把,又为自己留下了后路。Man姐,职场唯一的姐,这个角色让人看到了女性在职场中为了争夺话语权所经历的残酷:需要有不可动摇的业务能力,还要有识别人心的聪慧机智,而这些所有女性通过艰难地成长打磨而历练出来的本事,在面对职场中男性权威展示出的傲慢时,仍然会有无力反击的时刻。升职后的Man姐第一次参加高管会,男性高管们把地点安排在了高尔夫球场,聊车聊表还借着高尔夫球洞当着Man姐的面开荤段子,台词没有一句在控诉女性困境,但屏幕外的所有女性都能深深共情。波伏娃在《第二性》里说,男人是主体,是绝对,而女人是他者。新闻部的boss飞爷,与Man姐的竞争对手、男主播佐治,他们只是因为性别相同,就轻而易举地能对Man姐进行基于性别的排挤与孤立。更讽刺的是,这种联盟的结成毫不费力,而且几乎很难被动摇。这也让Man姐这个角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为她是女性野心欲望的投射,也是职场性别困境的理想化出口。所以《新闻女王》里对职场女性最狠的骂人话术才会是:“找个男人嫁了吧。”职场从来不养傻白甜与恋爱脑,尤其是对职场靠自己打拼的普通女性来说,偶尔回头望过去,只有自己披荆斩棘、关关难过关关过的影子一路相陪而已。工作能力超强、在公司的派系斗争中长久保持中立的张家妍,被男友问“工作重要还是我更重要时”,会翻个白眼甩下一句“你说呢”直接离开。把自己的美貌与姿色当成武器的许诗晴,在面对“首富去世”这个不知真假的的爆料时,主动请缨当主播完成当晚的报道。她说:“我当然知道观众更喜欢看我的身材,他们希望看到我突然走光然后截图,说白了如果这个新闻真的是假的,就让我来承担责任吧,我没有什么能够损失的。”这些不同的职场女性,她们的野心、斗志和困境,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影子。纵然每个人的个性与选择不同,但TVB职场剧里的女性有一个重要的共性,那就是:她们虽然来自山川湖海,却从来不会囿于昼夜、厨房与爱,因为目标永远是更广阔的天地。有评论说,《新闻女王》有从前TVB剧的影子了。是啊,这些精彩女性角色的塑造,对TVB来说其实不是超前,而是复刻。毕竟影响了一代人职业选择、甚至一代女性爱情观的那些二三十年前的TVB职场剧里,就很少有恋爱脑和傻白甜。在只能通过小小的电视屏幕去感受外面世界的时代里,是TVB的职场剧,为彼时仍然懵懂的女孩们,展示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这些可能性,不是被动地建立在与男性对立、与爱情绝缘的基础上,而是女性本身就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彩的自我绽放。1992年横空出世、开创TVB职场剧先河的《壹号皇庭》,可以说是后期律政剧的鼻祖。这些穿着西装、脚踩高跟、下班后还可以去happy hour的美女律师们,打开了内地观众的世界。
《狂飙》热播时,高启兰让人眼前一亮,却有有熟悉感,因为这种“智性美”忍不住让人想到了这类职场女性的形象启蒙,就是1997年《鉴证实录》里的法医聂宝言。每次在手术台上解剖尸体时陈慧珊都会戴一副细边框的眼镜,边拿手术刀边分析死者的死亡原因。被问起女孩子通常胆子比较小,怎么不怕那些尸体时,她笑着说:“胆子大小不分男女的。”那时的我们,最常在身边熟悉的女性口中听到的是:“我先回家了”“我去洗衣服了”“我在家做好饭等你”。而聂医生还在相亲吃饭时接到了案件电话,她说的是:“对不起,我要去开工了。”那时少不经事,突然就被这句话唤起了对长大的憧憬。好像是成长的坐标,代表事业的Y轴永远都可以向上延伸,而代表感情的X轴,哪怕呈现波动状态,也不会扰乱人生的方向。《刑事侦缉档案》宣萱饰演的警队心理医生武俏君,和古天乐饰演的刑警徐飞分手。俏君对徐飞说:“这个世界除了爱情之外,还有很多别的东西。”有人毕生所求可能是一把家门的钥匙,但原来也有人不会停下脚步,去拿到更多的钥匙,开启一扇又一扇崭新的大门。最近这两年,掀起了怀旧复古浪潮,模仿TVB这些职场剧的港风妆容和穿搭在各大平台都爆火。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化其妆容时,博主们都会强调用大卧蚕、氛围感腮红等工具或手段,去把中庭缩短,以达到视觉上显幼态的目的,让人看着更加乖巧,更容易亲近。可不管是如今的《新闻女王》,还是刚刚讲过的这么多TVB职场剧里的女性角色,甜美的卧蚕和显嫩的腮红,都很少在她们的妆容里出现过。港风妆,是完全不需要强调“无攻击性”的,因为港女精神的内核,从来就不需要在任何层面去标榜自己的听话与柔弱。所以港风的“形”易模仿,它的“神”却无法轻易复制。学会港风仿妆的人很多,但能实践TVB职场剧里“港女精神”的人却很少。这些在职场剧里陪伴我们长大的TVB女演员们,本身就是港女精神最好的名片。《新闻女王》的编剧钟澍佳说,没有佘诗曼应该也不会开拍这个剧。因为从她的个人经历、表演技巧、形象气场、对工作的认真、对表演的投入,她是唯一适合演Man姐的人物。如今她剧里一口纯正翡翠台主播播音腔,从语调到语速都完美还原。可在刚入行的时候,佘诗曼一直因为生意太嗲被嘲鸡仔声,演技也是只会嘟嘴瞪眼三板斧。为此她每天在家花半个小时大声读报纸,雷打不动地的练声。天赋不够,努力来凑,记剧本,练台词,反复观看那些经典影片录像,琢磨演员的每一个动作,表情,再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因为出道时长相小白兔,声音又软软的,所以总被贴上嗲精的标签。她说,大家都知道,香港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八卦新闻,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新闻。如果我真是这样的人,也就不用奋斗那么多年了。在香港,每一个女明星似乎都会有这样的新闻,但是我想告诉大家:我是一个靠自己努力的人。
港女的进击之路,从来不是靠爱情。她们不是依附于任何人的菟丝花,而是漫天野蛮生长的三角梅。乍一看花瓣纤薄柔弱,实际上花团锦簇绝不随风飘落。社会心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做社会时钟。指人们在不同的阶段应完成不同的人生目标,而在应该完成这些目标的年纪就构成了社会时钟的刻度。也就是我们常在父母长辈口中听到的“到什么年纪就该干什么事”。社会时钟是一个尺度,它用一种统一的规范丈量着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那时我们还没步入社会,就在TVB职场剧里隐约看到了一些在打破这个规范的女性:她们早就出了校园,但还在一边上班一边读夜校;她们已经35+,但还是辞职去了国外深造。
而在剧外,当我们已经顺着社会的规训、在时钟下变得有些麻木之时,现实世界里的她们,仍然有勇气做出逆社会时钟的选择。陈慧珊44岁重返校园,考入香港大学从硕士念到博士,而如今51岁的她,还以机构教育顾问的身份去到培训中心参加活动讲课。让很多人曾梦想成为“西九龙重案组高级督察”的徐子珊,2015年就离开TVB去读书,2019年直接卖车卖楼宣布退出娱乐圈移居欧洲。她说,她不想再带着面具生活,以前长了个痘痘就仿佛自己是罪人的日子,她不想再过了。
离开后她去修感兴趣的珠宝设计,用德国经典哲学命题“鸭与兔“设计了一款手链,从一个角度看是一只兔子,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一只鸭子。徐子珊说,她希望传达出一个信息: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看会有不同的答案,所以不要钻牛角尖。或许,普通女性也明白,人生的答案绝对不止一种,也有很多人努力去寻找另外的角度看世界。但现实的重担与舆论的压力,让这个挣脱变得很难。所以,真庆幸曾被TVB的职场剧塑造过世界观与爱情观,真感谢仍然有不服输的港女在身体力行成为普通女性的力量。
她们曾带我们拓宽了眼界,赋予了我们勇气,在现实里去拓展生命的边界。无论前方要面对的是荆棘还是坦途,只要坚定听从心里的声音,就不会迷路,即使走错了路,也可以重新开始。而那个在心里的声音就是:“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