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汉灭亡时,曾被诸葛亮收服的孟获,为何没有派兵前来救援?

河山明志 2024-11-25 03:57:55

蜀汉灭亡,南中首领孟获没有派兵救援。这件事引发后世争议。他是诸葛亮“七擒七纵”后归附的旧部,蜀汉灭亡时却选择按兵不动。是路途遥远无法赶到,还是另有难言的原因?

蜀汉覆灭的惊变

景耀六年(263年),蜀汉覆灭。这场剧变来得如此迅速,让整个益州措手不及。魏国名将邓艾带领奇兵,从阴平小道突袭蜀军后方,经过千难万险直抵涪城。

另一边,魏军主帅钟会的大军正从正面节节逼近成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刘禅无力抵挡,选择打开城门投降。

这一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进湖面,瞬间搅动了整个蜀汉的附属区域。而远在南中的孟获,同样接到了紧急驿报。

那天清晨,南中部族正在山林中练兵。孟获坐在寨中,听着属下报告近期边境动向。远处传来马蹄声,一名驿使快马加鞭闯入。

他滚鞍下马,跪地递上一封竹简:“大王,成都失守,蜀主投降,魏军已占益州全境!”

孟获接过竹简,低头细看。他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竹简上写得清清楚楚,益州已完全落入魏军之手,蜀汉的文臣武将纷纷投降,成都的大门被打开,皇帝刘禅已交出玉玺。

帐中的南中将领瞬间炸开了锅。有人急得站起身:“大王,蜀汉灭亡,那魏军会不会来犯南中?”另一个将领则拍案而起:“丞相当年七擒七纵,赐我南中安定,咱们岂能不出兵相救?”

孟获沉默片刻,站起身。他将竹简卷起,轻轻放在案几上:“诸位稍安勿躁,容我思虑一番。”

他转身走出帐外,站在寨子的高处。远山重重叠叠,薄雾笼罩,山脚下的部族士兵正在训练,喊杀声隐隐传来。

孟获看着这片土地,心里五味杂陈。他想到了诸葛亮,又想到了南中的百姓。他必须做出一个决定,但这个决定并不容易。

七擒孟获的旧事

几十年前,孟获的名字曾是蜀汉的一大心病。刘备去世后,南中动乱频繁,豪族雍闿联合孟获、朱褒等地方势力起兵反叛。

南中地处偏远,地形复杂,蜀汉的后勤运输线因此被切断,前线士兵粮草不济,益州腹地随时可能失守。

当时,诸葛亮刚刚接掌蜀汉的政务,他深知南中对于蜀汉的重要性。南中不仅是物资来源,更是战略屏障。诸葛亮决定亲自南征,以雷霆手段平定叛乱。

南征的大军进入南中,遭遇了顽强抵抗。孟获作为南中叛军的核心首领,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与蜀军打起了游击战。

诸葛亮第一次将孟获俘虏时,孟获毫不服气。他在军帐中冷笑着对诸葛亮说:“你们不过侥幸得胜,来日再战!”

诸葛亮并未处决孟获,而是释放了他。孟获回到族中,迅速整军再战。第二次、第三次……孟获一次次被擒,一次次被放。

他的反抗越来越无力,蜀军的攻势却越来越稳。诸葛亮兵不厌诈,几乎每一次都精准捕捉到孟获的漏洞。

第七次被擒时,孟获站在蜀军阵前,终于低下了头。他看着军中整齐的队列,士兵们脸上的自信与纪律让他明白,这是一支无法战胜的军队。

他长叹一声:“丞相仁德,孟获再无颜言战。从今往后,南中愿为蜀臣。”

诸葛亮亲手扶起孟获,对他说:“南中不只是土地,我更希望能得到南中人的心。”孟获被感动,他感念诸葛亮的宽仁与谋略,自此忠诚蜀汉。

南中的现实困境

虽然孟获归顺了蜀汉,但南中与蜀汉的关系一直微妙。地理上的遥远,使得南中与中原朝廷的联系较为松散。

蜀汉在南中设立郡县,任命了官员,但这些官员很少能完全掌控地方事务,大部分工作仍依赖孟获这样的地方首领。

孟获的身份也很特殊。他既是蜀汉的御史中丞,又是南中部族的首领。这种双重身份使他在处理政务时,必须同时兼顾蜀汉和南中两方面的利益。

在南中人眼里,孟获首先是他们的首领,其次才是蜀汉的官员。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对南中的掌控逐渐减弱。朝廷忙于应对北方魏国的威胁,分给南中的关注和资源越来越少。

南中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格局,孟获对南中事务的掌控更加稳固,但与蜀汉的关系却不再像当年那样紧密。

这种关系,在蜀汉灭亡的消息传来时,显得尤为突出。孟获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不要派兵北上援助蜀汉。

孟获的部将们各抒己见。一部分将领认为,蜀汉对南中有大恩,如今蜀汉灭亡,南中有责任为蜀汉尽忠。另一部分将领则担忧,南中地处偏远,兵力有限,若魏军南下报复,后果不堪设想。

孟获没有立刻表态。他静静听完众人的争论,然后挥手示意大家安静。

他的目光扫过营帐中的每一个人,缓缓说道:“蜀汉灭亡,局势已定。南中虽愿尽忠,但也须保全自身。这片土地的百姓,不能因我们一时冲动而受苦。”

孟获的这番话,让主战派感到失望,但也让主守派感到释然。他的选择,是基于现实的考量,而不是情感的冲动。

那一晚,孟获站在寨中的高处,望着山林间燃起的篝火。他脑海中浮现出诸葛亮的身影。那个曾七次擒拿他、又七次释放他的人,是他毕生最敬佩的敌人,也是他最尊敬的恩人。

但眼前的局势,让他无法再为蜀汉挺身而出。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南中必须稳住,百姓必须安然无恙。

蜀汉灭亡后,魏国逐渐接管了益州全境。南中虽然没有遭到直接攻击,但魏军的威胁始终存在。

孟获采取低调的策略,既不与魏国正面冲突,也不主动示好。他将主要精力放在稳定内部,增强防御能力。

魏国对南中的态度并不急迫。对于魏国来说,益州才是关键,南中只是附属区域。魏军需要先稳固益州的局势,才能考虑进一步扩张。

孟获利用这一时间差,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加强与南中各部落的联系,建立统一的防御网络,同时默默观察魏国的动向。他知道,南中虽然偏远,但不能掉以轻心。

孟获的一生,经历了乱世的风云变幻。从叛乱首领到蜀汉臣子,他在诸葛亮的感化下归附蜀汉,保全了南中的和平。当蜀汉灭亡时,他选择按兵不动,不是背弃蜀汉,而是为了南中的安危。

他的决定,既让南中免于战火,又避免了直接卷入中原的争斗。但他的不出兵,也成为蜀汉覆灭中的一段遗憾。如果南中能出兵援助,或许能稍稍拖延魏军的进攻步伐。

孟获没有留下太多的历史记载。他的后半生默默无闻,但南中的稳定,正是他智慧的体现。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了南中的部族与百姓。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