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一支队伍的实力,有人会说,看他们能打赢多难的比赛,也有人会说,看他们能赢得多稳。
国乒女队用两天12场连胜的成绩告诉我们,他们两样都行。
从2月20日亚洲杯第二天的比赛来看,女乒的状态真的很“稳”。
这天的6场比赛全部获胜,加上第一天的6场比赛,12连胜,堪称完美。
但仔细看比赛过程,其实不全是顺风顺水。
比如石洵瑶和蒯曼,一场对阵日本的大藤沙月,一场迎战伊藤美诚,都苦战了5局才拿下。
特别是蒯曼那场,伊藤美诚虽然状态不如巅峰,但经验和心理素质摆在那里,蒯曼能够顶住压力,最后决胜局以4分优势锁定胜局,实属不易。
当然,也有没有悬念的比赛。
陈幸同对阵韩国选手徐孝元,王艺迪迎战日本名将平野美宇,都是以3:0或3:1轻松过关。
可以说,国乒女队的胜利少不了技术实力的支撑,但拼劲也是一大亮点。
或许正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让她们始终保持在亚洲乒乓球界的领跑位置。
对手愈发强劲,新生代小将面临考验说句可能会引起争议的话:乒乓球虽然是中国的“国球”,但在某种程度上,对手的进步比我们想象中快。
这在新生代选手的比赛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小将陈垣宇就是一个代表。
亚洲杯的这两天,陈垣宇接连遭遇外协会强劲选手,结果连续两场落败。
这几乎让他陷入“出线即绝境”。
小组4人循环交战,成绩前两名才能晋级16强,连输两场的小将需要在最后一轮比赛中力拼对手,才可能有机会翻盘。
这对于经验不够丰富的小将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成长的契机。
不仅是男队的小将,女队的新星蒯曼也感受到了压力。
她迎战著名的日本选手伊藤美诚时明显落于下风,但蒯曼硬是在对手盘盘紧逼的情况下顶住压力,最终险胜。
这样的历练,是年轻选手必须经历的过程。
输赢之外,如何从中吸取教训,可能比晋级本身更重要。
男队表现稳中有险,迎来最后一战关键时刻相较于女队的全胜战绩,男队的整体发挥显得稳中带险。
6场比赛拿下5场胜利,其中不少比赛打得惊心动魄。
已经晋级男乒“新一哥”候选的林诗栋是当日的亮点,对阵日本选手篠塚大登,林诗栋用犀利的正手进攻3:0速胜,毫无悬念。
黄友政面对伊朗选手阿拉米安打满5局,最后以3:2艰难胜出,这场比赛让观众捏了一把汗。
最让人遗憾的是陈垣宇。
同样是对阵强敌林昀儒,这位小将未能突破阻力,仅以1:3败北。
而林高远对阵韩国选手赵大成的比赛,一度让人觉得结果难料,尽管最后以3:2险胜,但整个过程让人看得相当紧张。
这些比赛看下来,男队虽然整体胜出,但某些关键分上能否处理得更果断些,可能是接下来淘汰赛需要权衡的问题。
国乒小组冲刺战,淘汰赛席位一触即发尽管国乒整体战绩亮眼,但最后一轮小组赛仍然显得尤为关键。
淘汰赛席位的争夺,对于已经失利的小将来说尤其是一场考验。
比如,陈垣宇需要在小组赛中尽力“绝地求生”,而其他队员也不能大意,每场比赛都要全力以赴。
21日的小组冲刺战不仅关乎选手个人,更是对团队应变能力的一次检验。
如果能够全员进入16强淘汰赛,那国乒的后续形势无疑会更加轻松。
这场没有硝烟的对决,不仅是技术的比拼,也上升为心理和意志的较量。
结尾的时候,我们或许该思考,是什么让国乒能始终在乒坛保持高光?
技术是一切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不服输的拼劲和不懈努力。
每一场胜利的背后,都有选手日复一日艰苦训练的积累;每一次落败的背后,也有他们积蓄力量重新出发的决心。
胜负终有规律,而努力却不会骗人。
希望国乒的选手们无论成绩如何,都能在每一场比赛中留下令人钦佩的影子,这也是比赛带给我们的最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