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长盛不衰的秘诀:完善的球员培养体系,人才集体涌现

流年乱了沉浮 2023-06-08 21:46:47

2023年德班世乒赛结束,我们队包揽全部五项冠军,国乒12人参赛,11人站上领奖台,再度证明了国乒在世界乒坛的统治地位。

在外协会的选手中,日本选手早田希娜的战绩最佳,获得1银(混双)1铜(女单)。 在外协会中,韩国队夺得2银(女双、男双)1铜(男双),是除国乒以外的最好成绩。德国队奥恰洛夫/弗朗西斯卡的男双铜牌,是东亚地区以外选手唯一获得的奖牌。

这些成功夺牌的球队,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

1.一个人很难对抗一个团队

马来西亚羽毛球名将李宗伟曾在采访中谈道:林丹有队友,但我一个人要对抗所有对手。

2008年北京奥运会,李宗伟在决赛被林丹横扫;2012年伦敦奥运会,李宗伟在决赛决胜局2分惜败林丹;2016年里约奥运会,李宗伟终于在半决赛战胜了林丹,但决赛却碰到了林丹的队友谌龙,还是败下阵来。奥运会“三连亚”,始终无法实现帮助马来西亚实现奥运会冠军“零的突破”。

这和王皓奥运会获得三枚银牌不一样。王皓虽然自己没有拿过奥运会男单冠军,但国乒仅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丢过一次金牌,后两次都是王皓的队友将冠军收入囊中,国乒作为一个集体是绝对成功的。

在德班世乒赛,国乒选手王艺迪在女单1/4决赛被早田希娜突破,国内球迷觉得输掉一场外战无缘包揽四强很可惜,但没多少有人会担心金牌旁落,因为半决赛有孙颖莎,决赛还有陈梦,这些都是对早田希娜保持不败的国乒选手。而早田希娜的队友都已被淘汰,孤军作战的她,能突破一道防线已经是超常发挥了。

去年成都团体世乒赛半决赛,张本智和带领日本队连续突破国乒的王楚钦、樊振东,但马龙守住了底线,最终国乒苦战5场,3-2取胜。

最近一次国乒主力被“一串三”,还是6年前的2017年亚锦赛,平野美宇先后战胜丁宁、朱雨玲、陈梦,最终夺得女单冠军。这种小概率事件是不常见的。

2.人才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在演讲时提到一个观点: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的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的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

其实,我们乒乓球队也是一个道理。

从2000年以后来看国乒男队,“二王一马”的王励勤、王皓、马琳,都是1980年左右出生的,他们一起经历了雅典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再看看“龙虎蟒”的马龙、张继科、许昕,三人只相差2岁,他们共同经历了里约奥运会,还串联了伦敦奥运会和东京奥运会。

樊振东是唯一的例外,因为他是一个天才。

原本国乒前三大主力最年轻的是1990年出生的许昕,樊振东一下子跨越到1997年,将近2个奥运周期,这一下子将“92三剑客”方博、周雨、闫安远远甩在身后,顺带超越了1995出生的林高远和1996年出生的梁靖崑。

在巴黎奥运周期,确立了以樊振东为绝对核心的情况下,2000年出生的王楚钦冒头就顺理成章了,因为他和樊振东的年龄差在一个奥运周期内。

方博、周雨、闫安已集体退出国家队,而林高远、梁靖崑还在苦苦挣扎,因为老大哥马龙依然非常有竞争力。

除此之外,2005年出生的林诗栋,直接威胁到了林高远前五大主力的位置,梁靖崑在果阿球星挑战赛男单决赛也差点被小将掀翻。林诗栋的出现,对2000-2004年龄段的向鹏、袁励岑、徐瑛彬等球员来说,同样是巨大的挑战。

国乒能够几十年长盛不衰,就是因为我们队有成熟的系统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只要不断有年轻球员进入这个体系,就能造就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球员。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有天赋的球员,只是没被发现,或者没得到重视罢了。

经常有人揶揄说:梅西如果在我们,他只能在工厂打螺丝,连老婆都娶不到。

那如果站在国乒的角度来讲,外国那么多打乒乓球的好苗子,却都随着时间流逝了,他们都去哪了?外国同样有大批优秀的球员被浪费了。

德班世乒赛,欧洲两位十几岁小姑娘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一位是德国16岁的安妮特·考夫蔓,单板质量高,回球落点刁钻,总能打穿平野美宇的防守。双方大战六局,平野美宇才凭借更稳定地发挥赢下比赛。其实在今年2月份,安妮特·考夫蔓在WTT支线赛杜塞尔多夫站便连胜国乒球员吴洋晨、徐奕,首夺成人组女单冠军。

另一位是法国18岁的,面对老将郑怡静,开场便取得2-0的领先,一下子将郑怡静逼入绝境。后面郑怡静只能主动发长球搏杀,才逐渐打压住了对手的气势。

安妮特·考夫蔓和夏洛特·卢茨现阶段的表现,似乎并不逊色于外协会名将,但成年后能否成为国乒的主要竞争对手呢?却很难说。

4.天赋型选手

好苗子,不一定能成为世界冠军。

不少外协会偶尔会蹦出一位有一定竞争力的球员,但多是以个体形式出现的。

像尼日利亚选手阿鲁纳,正手强势,在新加坡大满贯赛3-0横扫张本智和。像巴西名将雨果·卡尔德拉诺,长期位居世界前十。

这些球员都是天赋异禀,他们现在的成绩,主要是靠自己的天赋支撑起来的。

他们如果也能有像国乒一样的系统化训练,那他们就能更好地弥补自己的短板,更加全面,更具竞争力。

5.自动造血,还是外部输血?

一个好教练,可以桃李满天下,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但外协会没那么多好教练,就只能“进口”。这是很多外协会一直在做的,比如日本队。

有些球队觉得自己有好教练,但没有年轻的好苗子,那还得“进口”,比如韩国女队。

很多乒乓球协会一直停留在“外部输血”的状态,还未在当地实现“自动造血”的功能。像欧洲不少乒乓球队,十年如一日,还是国乒“海外兵团”的女球员在打主力。

靠进口,无法实现“本土化”,球队的好成绩就无法持续。

除了国乒以外,外协会有系统性人才培养体系的队伍寥寥无几。

女队:日本队、韩国队。

福原爱、石川佳纯为日本女队支撑了许久,她们是全面向国乒学习的代表。她们的坚持,等来了伊藤美诚、平野美宇等这批00后的崛起。现在早田希娜蜕变为日乒女队新的代表,她的打法不再是一味地搏杀,而是正反手均衡发展。14岁的张本美和崭露头角,恐怕日乒女队未来10年都不太可能有更出色的人才涌现了。

曾经辉煌的朝鲜女队和韩国女队,已逐渐没落了。

男队:德国队、韩国队、瑞典队。

法国队似乎有崛起的势头,勒布伦兄弟成长迅速。

培养人才,就像往有窟窿的篮子里装石头,扔一个掉一个,最后篮子依然是空空如也;只有一次性多扔几个,而且是几个都不小的石头,才有可能堵住窟窿,最终得以把篮子装满。

国乒球员赢比赛,赢了一代又一代,赢久了,便形成一种传承,这就铸就了国乒的文化底蕴。

1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