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晚年,准备立幼子刘弗陵为继承人,为了防止吕后故事重演,彻底杜绝后宫干政的可能性,赐死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

汉武帝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最主要的当然是他本人的性格决定了做事方式;另一个则是因为有吕后旧事在前。
因此,自汉武帝之后,虽然屡屡重现少主登基之时,但是再也没有出现过在立继承人之后,杀死他的母亲的残忍事情发生。
汉武帝没想到的是500多年后,中国北方有这么一个政权,将“子贵母死”形成制度化,将汉武帝的作风“发扬光大”,这个政权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
北魏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王朝,它曾经一统中国北方大陆,比南方小朝廷更加强大,但是却没有正统之名,因为它是由胡人建立的政权。
五胡乱华时期,拓跋鲜卑在北方建立了一个国号为“代”的政权,这个国家实力并不强大,连“十六国”中都没有它的一席之地,后来被前秦天王苻坚所灭。

随着淝水之战的失败,差点统一中原的前秦分崩离析,曾经被苻坚征服的各族纷纷独立,其中就有拓跋鲜卑的代国。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是最后一任代王的孙子,在他年幼之时,代国便已经被前秦所灭,他之所以能重新建国,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他的母亲,以及母亲背后的家族贺兰部。
因此,在拓跋珪重新建国之后,母后以及贺兰部对王朝政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拓跋珪先是逼死了自己的母亲贺兰太后,然后又赐死了太子拓跋嗣的母亲刘皇后。
太子拓跋嗣对母亲的死耿耿于怀,怨恨拓跋珪,被迫逃匿于外;拓跋珪便准备立次子拓跋绍为继承人。
这一次,拓跋珪没有直接杀死拓跋珪的母亲,而是将其幽禁起来,准备让次子能够接受之后再杀,谁料次子拓跋绍为了救母,发动政变,入宫刺杀了拓跋珪。
因为拓跋绍根基尚浅,虽然杀死了拓跋珪,但是最终还是为他人做了嫁衣,拓跋嗣重新杀回宫中,诛杀了拓跋绍母子,夺回本属于他的皇位。
从此之后,“子贵母死制度”开始在北魏一代一代传承。

所谓“子贵母死”,简单点说就是“太子的母亲必须要被处死”。
这个制度无疑是充满血腥的,非常不人道的,之所以能在北魏被贯彻执行,与北魏皇室是鲜卑人离不开关系。
当时,胡人文化思想落后,在伦理道德方面是没有中原汉人那么文明的,所以才能允许如此血腥的制度存在。
随着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连代表着鲜卑皇族的姓氏都改成了“元”姓,“子贵母死制度”也渐渐开始不合时宜。

尤其是到了孝文帝的儿子宣武帝时期,后宫众多嫔妃为了不死于这个制度之下,纷纷求神拜佛,祈求不要为皇帝生下长子,多态现象屡见不鲜。
宣武帝在年近三十岁的时候,还没有太子,心中的愁楚可想而知。
这时候,一个不起眼的女人走入了他的视线,此人就是胡氏,她在宫中大肆宣扬:“天子怎可没有儿子?身为后宫之人,怎么能因为畏惧自己的身死而使皇家没有嫡长子呢?”
不仅如此,她还日日祈求给皇帝诞下长子,似乎丝毫不畏惧自己会被皇帝处死。
果然,没多久之后胡氏为宣武帝诞下了太子,她本人被升为充华,而宣武帝也许是真的疼爱她,也许是感谢她为自己生下了继承人,所以没有遵照旧制将其处死。
从此之后,子贵母死制度彻底被废除。
而宣武帝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他一念善心,导致这个恶毒的女人断送了北魏的江山。

孝文帝之前,北魏就是典型的胡人政权,在统治方式上保留着浓厚的奴隶制残余,这种制度虽然不利于长治久安,但是在五胡乱华之后的北方大地却是保证了它的强大战斗力。
到了孝文帝时期,北魏已经一统北方,孝文帝推动改革,大力推行汉化,使得北方民族矛盾有所缓和,北魏走向了鼎盛。
宣武帝时期,北魏的商业也已经极其繁荣,洛阳成为了国际性的商业大城市。
然而,这一切最终都葬送在了胡灵太后手中。
宣武帝死后,胡氏为他生的儿子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
元诩即位之时年幼,胡氏凭借着元诩亲生母亲的身份排挤了正宫皇太后,大权在握,两次临朝称制,总览朝政。
随着元诩渐渐年长,母子间的矛盾愈发激烈,胡太后毒死了亲生儿子元诩,最终导致尔朱荣入京,发起“河阴之变”。

曾经差一点就能一统中国的北魏政权从此彻底走向衰落。
北魏的衰落当然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但是最直接的原因无疑是尔朱荣一手主导的“河阴之变”,而河阴之变又与胡太后毒死元诩是紧密相连的,所以说胡太后是北魏灭亡的最大元凶,也不算错。那么,真的宣武帝错了吗?他真的不该废除“子贵母死制度”吗?
显然也不是,子贵母死制度之所以能诞生,是与道武帝的出生环境离不开关系的,应该说在北魏建立初期,的确是起到了不小的积极作用。
但是,到了北魏后期,北魏政权早已经从部落式的胡人政权,演变成了跟其他封建王朝一样的政权,这个制度其实就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性。
胡太后只能说是一个意外,她本身并没有强大的母族为依靠,之所以能掌控朝政,也是靠的她本人的手腕。
而且,尔朱荣之所以能崛起,本就是北魏已经开始衰落的表现,当时兵乱四起,尔朱荣就是靠着镇压北方六镇起义才能迅速成长为一地军阀,进而直入洛阳的。
胡太后毒死孝明帝只不过是一个引子,让尔朱荣有了入京的机会而已。

汉武帝杜绝了他在位时的问题,结果把霍家养起来成了后代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