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优秀剧目获资助,金陵剧本奖为南京戏剧文化注入新活力

扬眼 2025-01-06 23:46:30

1月6日下午,“金陵剧本奖”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作为南京市重点打造的全国性文化品牌活动,金陵剧本奖自创办以来,致力于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剧本创作者提供一个展示与孵化的高平台。目前,金陵剧本奖已成功推介并资助11个优秀剧目,成为南京文化与戏剧创新的重要代表。

记者了解到,2023年,金陵剧本奖收到作品字数总计2380余万字,展现了创作者的热情与多样性。这些作品跨越了地域与文化的边界,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挖掘,也有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敏锐反映。

在此基础上,2024年,金陵剧本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启动了剧本孵化平台的功能搭建工作。这不仅是对金陵剧本奖的进一步优化与创新,更是其在推动戏剧创作、孵化优秀作品方面的战略升级。通过这一平台,主办方对入围终评的作品进行了系统的收集与展示,搭建起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剧本推广和交流平台,标志着金陵剧本奖从单纯的剧本评选,向更加开放与互动的模式转型。

据悉,目前,金陵剧本奖已成功推介并资助11个优秀剧目,这些剧目不仅涉及历史、社会现实和人性等多维度的题材,也展现了创作者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扎实的创作功底,成为南京文化与戏剧创新的重要代表。

其中,话剧《同舟共济》以其鲜明的社会现实题材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戏曲《织云记》则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首部以白局演唱的舞台剧作品,这一创新之作,充分体现了南京文化的厚重底蕴与当代艺术的碰撞;而话剧《破晓——戊子年·腊月三十》则深刻还原了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的历史背景,塑造了一个心怀天下的革命家庭形象。

《同舟共济》的编剧张劲在发言中回忆,这部以抗战时期李庄为背景的剧作,是对那段文化抗战历史的致敬。他表示,创作过程得到了金陵剧本奖的支持与鼓励,作品首演后作为开幕大戏亮相“第九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并获优秀剧目奖,还受邀回到故事发生地宜宾演出,观众反响热烈。他希望,这部剧能将那段烽火岁月的精神,传递给更多年轻人。

《织云记》的编剧秦天则谈到,这部融合白局与云锦元素的舞台剧,源于她二十年前初识白局时的灵感。面对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难题,团队在主办方及非遗传承人黄玲玲老师的支持下,从无到有、从稚嫩到初具形态,将作品推向舞台。她表示,未来会不断打磨剧本与演出,探索更多可能,让白局这一文化瑰宝绽放新的生命力,用中国故事唤起时代回响。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军

发布会上,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军发表了致辞,她表示,金陵剧本奖作为南京市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活动,已经成为推动当地戏剧创作的重要平台。并指出,金陵剧本奖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剧本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也为南京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今后金陵剧本奖能继续为更多优秀作品提供支持,推动南京在全国文化艺术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薛长绪

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薛长绪在发布会上发表了致辞,他认为“金陵剧本奖” 为南京戏剧文化不断注入新活力:该奖以 “一剧之本” 为抓手,成果丰硕,在题材和艺术表现上都亮点突出,不仅为南京戏剧舞台增光添彩,还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另外,该奖搭建的剧本推介平台,实现了优秀剧本与投资、制作方的沟通对接,对戏剧创作进行了全链条的支持,激发了创作者的热情。

另外,在金陵剧本奖上午的座谈会上,南京白局的国家非遗传承人黄玲玲表达了对金陵剧本奖的感激之情。她提到,金陵剧本奖让《织云记》有机会将南京白局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从说唱转化为戏剧,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艺术体验,也为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望繁华》的编剧王静怡说:“是金陵剧本奖推动了我,促成了我与剧本主角陈延年更深层的对话,完成了将戏剧文本转化为舞台演出的突破。”来自哈尔滨的《森林保卫战》编剧刘一彤表示,金陵剧本奖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不限年龄,跨越地域,让他能创作出区别于市场上的普遍教化的儿童剧,将自己对人类和平与国际形势的思考,以童真、童趣,儿童的角度表达出来。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金陵剧本奖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主办方表示将吸纳意见,在未来呈现更多优秀作品,让创意与专业在更广阔的空间中交汇碰撞。

金陵剧本奖正通过资金支持和专业指导,帮助优秀剧本从构想到舞台呈现,剧本不仅能在纸上“活”起来,更能在舞台上展现其独特的艺术生命力。这些剧目作为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丰富南京的文化景观,也为全国的戏剧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据悉,此次发布活动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编辑部主办,由中共南京市建邺区委宣传部、南京市建邺区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南京蓝色天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陶善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