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那些当了逃兵的人,历来都让人看不起。他们不是没有胆量面对战斗,就是心里压根儿没装着责任。说起来,战场上需要的是勇往直前的战士,而不是临阵退缩的胆小鬼。逃兵这种行为,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们既没那个胆量去冲锋陷阵,也对团队的安危毫不在意。他们就像是战场上的逃兵,让人失望透顶。咱们得明白,战场上讲究的是团结和勇气,逃兵这种行为,简直就是对这两者的背叛。他们没有那份站出来承担责任的勇气,只知道一味地逃避。这样的人,无论在哪个队伍里,都是让人瞧不起的。所以啊,战场上那些当了逃兵的人,真的是让人没法儿说。他们既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心里也装不下对团队的责任。
在国民党部队里头,有这么一位将领,碰到敌人打来的时候,他居然脚底抹油开溜了,而且事后他还对自己的逃跑行为感到挺得意,结果就被大家开玩笑地叫做“溜之大吉将军”。
仗打完了以后,那位逃跑的将军并没有默默无闻地消失,反倒是在商场上混得特别成功,甚至还生了个大名鼎鼎的儿子。说到这儿,你肯定猜到了,这位将军就是国民党的将领孙元良。
【黄埔毕业,开启从军之路】
1904年那会儿,孙元良在四川成都呱呱坠地。他老爹呢,是当地的一个小县令,虽说那时候清朝已经快要走到头了,但他们家的日子还是挺滋润的。孙元良是他老爹晚年得的宝贝儿子,所以老爹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
孙元良的老爸常跟他说,这世道不太平,干啥事儿都得担风险,但学到肚子里的书是自己的宝贝。好好读书,以后才不会白活一场。老爸这话,对孙元良的影响可大了去了,深深地刻在了他心里。
孙元良小时候,他爸爸就离开了人世。但他一直牢记爸爸的叮嘱,特别用功地学习,成绩特别好。后来,在1922年,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开始在那里读书。
在学校那会儿,孙元良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都特别出众。正好赶上国内局势动荡不安,黄埔军校新成立,开始对外招生。孙元良心想这是个好机会,于是决定去报名试试。
1924年的时候,孙元良真是挺给力的,靠着李大钊先生的引荐,成功进了黄埔军校,还是第一期呢。
老话说得好,从小事能看出大问题,学一样通百样。孙元良这人,不仅学问做得好,到了军官学校那也是顶尖儿的,没过多久,就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
后来,孙元良学业成绩出色,很自然地就加入了国民党。他一路晋升,成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里的连长,后来又当上了营长,真的是年轻有为,前途一片光明。
1926年的时候,国民革命的大军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北伐行动,孙元良也积极响应号召,跑到了前线去。他的任务是去攻打江西那边的孙传芳部队。
不过呢,第一军那会儿有点儿急功近利了,他们没跟大部队打招呼,就自己冲了上去,结果把北伐的整体安排都给打乱了。虽说他们一开始是占了点儿便宜,但好景不长,孙传芳很快就组织了反击,他们也没能挡住。
王柏龄这个第一师的师长,居然自个儿偷偷溜走了,把孙元良和李良荣两个人给扔在了战场上,让他们陷入了激烈的战斗中。孙传芳那边反击的势头特别猛,第一师根本抵挡不住。眼看形势不妙,孙元良和李良荣赶紧向上级发出了求援信号,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
孙元良的队伍眼瞅着就要顶不住了,可支援的部队却迟迟不见踪影。就在这紧要关头,又闹出了乌龙,侦查兵传来消息,说后面有大股敌军正往这边赶来。孙元良一听,心里那个急啊,赶紧下令撤退。等安全了之后,他还庆幸不已,觉得自己总算是逃过一劫。
但实际情况呢,根本就没有什么大批队伍靠近的事儿。孙元良的举动,在上级看来,那就是不折不扣的违抗命令,扔下城池不管,还丢了军人的脸面,简直就是个逃跑的懦夫。
蒋介石一听到那消息,心里头火冒三丈。以前啊,他觉得孙元良这家伙,不光是学业上出类拔萃,整个人还特有气质,书生气十足,所以对他是各种看重。可没想到,这一仗打下来,蒋介石对孙元良那叫一个失望透顶。
结果却是,有些内部的官员瞅准时机,开始对孙元良落井下石,一个劲儿地说孙元良是个没本事的人,像他这种逃跑的行为,就应该直接枪毙,好让其他人吸取教训,不敢再犯。
这事儿简直就是往火堆里撒盐,一下子就让孙元良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他突然间就被卷入了舆论的漩涡中心,处境变得异常棘手。各种声音、各种看法都朝着他涌来,让他一时之间难以应对。这确实是出乎意料的,谁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让孙元良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在给士兵们讲话的时候,蒋介石当着大伙的面,严厉地批评了孙元良,说他已经违反了军中的连带责任规定,理应受到枪决的惩罚。他还把这场战役的失利,一股脑儿地推到了孙元良头上。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是因为孙元良胆小怕死,才造成了这场战斗的失败。
蒋介石在讲完话的第二天一大早,又把孙元良的部队单独拉出来训了一顿,再次强调了要对孙元良进行处罚。孙元良心里头那个苦啊,可就在这时,大家都觉得孙元良这回肯定是完了,他却突然间没了踪影,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临阵脱逃?民族危亡下的觉醒】
大家伙儿都在夸蒋介石,说他铁面无私,公正严明,对谁都一视同仁。但其实,很少有人知道,蒋介石心里早就偷偷给孙元良开了绿灯。
蒋介石一听到孙元良扔下城池跑了的事儿,当时可真是气坏了。
不过,后来蒋介石静下心来想了想,再加上孙元良的手下一起上书求情,说他们长官是因为收到了错误信息才会那样做,蒋介石心里的疙瘩就解开了。
不过,话已经说出去了,刚好能借这个时机整顿军纪,把奖惩制度给明确下来。
因此,蒋介石嘴上说要严惩孙元良,甚至提到了枪毙,但背地里却帮他铺好了出国留学的路,而且留学的费用都是他自掏腰包给的。
孙元良根据蒋介石的安排,踏上了前往日本陆军军官学校的求学之路,这次日本之行,不妨说是他的一次成长与提升之旅。在日本期间,孙元良深入钻研了各种战斗技巧,极大地拓宽了自己的军事知识领域。
孙元良一回中国,立马就被提拔成了营长。大伙儿正对这事儿惊讶不已呢,没想到他靠着出色的本事,又一路升到了旅长的位置,未来简直是一片大好。
那时候,日本敌军闯进了咱们国家的地盘,开始疯狂抢夺。过了好些年,孙元良又一次上了战场。这时候的他,早已没了年轻时的那股稚气和冲动,完全就是个稳重老练的军官样子了。
说起孙元良打的那些仗,他可真是勇猛得很,一次次跟敌人拼个你死我活,完全看不出是个会临阵退缩的将军。在抗日战争那会儿,他立下了好多大功,真是个响当当的民族大英雄,让人不得不佩服。
【退役从商,生下著名影星】
1937年那会儿,孙元良在南京保卫战中遇到了军饷的麻烦,这事儿闹得挺大,蒋介石就让他去军法处把事情讲明白。虽然最后他没被定罪,安然无恙地出来了,但这一遭可真是让他大开眼界,深深体会到了官场的那些歪风邪气。这次经历让他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感觉身体和心理都累到了极点。
蒋介石战败后,孙元良跟着大军撤退去了台湾。不过,他在牢里待过的那段日子,让他对官场里的那些勾心斗角和提心吊胆的日子彻底受够了。所以,孙元良思量再三,决定把官职给辞了,就想安安稳稳地当个普通人。
但是,普通人也得扛住日子的重担,特别是孙元良,他是家里的主要支撑,得管着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因此,他琢磨着要投身商界,打拼一番。
孙元良刚开始时,啥经验也没有,就试着开了家拉面小店。那阵子,生意也就勉强能维持生活。但好景不长,他老婆突然生了重病,家里的花销一下子就涨了好多,这让孙元良感觉压力山大。后来,在朋友的帮忙介绍下,孙元良就去了一个面粉厂工作。
孙元良老婆生了病,这让他下定决心得更加努力。从那以后,他每天都起得特别早,晚上也忙到很晚,工作上特别拼命。慢慢地,他手里有了一定的积蓄。而且,因为他一直悉心照顾老婆,没多久,老婆的病就好了。他们一家子离那种安稳又幸福的日子,是越来越近了。
孙元良寿命相当长,一直活到了103岁高龄。在他那平静又安逸的晚年时光里,还经历过一件既让人吃惊又让人佩服的事儿。
日本那边啊,一直以来对侵略咱们中国这事儿,就是死不认账,还老爱挑衅。他们不光嘴上不承认,行动上也是一套一套的,比如改教科书,建神社啥的。这些做法,真的伤透了咱们国人的心,也严重侵犯了我们的权益。
当国际法庭对日本侵华历史的审判结果遭到公开质疑时,已经步入晚年的孙元良,尽管步履蹒跚,还是坚持出席并提供了关键证词。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力地证实了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种种罪行。
这位老人家已经活了一百岁,战场上他英勇无比,立下许多大功,到了商场上也是混得风生水起。他能这么长寿,其实啊,主要就是因为他的心态特别好,特别豁达乐观。
孙元良早年因为有个“逃跑将军”的外号,所以时常被朋友们拿来开玩笑。但他从来都不往心里去,反而经常拿这个外号来开自己的玩笑。能有这样的肚量,真是让人佩服。
这位老人虽然常被人批评,但他其实是个很棒的“一家之主”,在教育孩子方面做得相当出色。特别是他的儿子孙祥忠,那可是大家都熟知的名人。他对儿女们的教育特别上心,而且效果也很好。孙祥忠作为他的儿子,更是成为了众人皆知的人物。老人虽然外面有些风言风语,但在家里,他确实是个会教育、懂孩子的好父亲。
秦汉,大家更习惯叫他孙祥忠,在年轻时那可是琼瑶剧里的头号男主角。他长得帅气,演技又好,因此被广大观众深深记住。
大家心里头可能都会嘀咕,为啥老爸是个大名鼎鼎的军官,儿子却跑去当明星了呢?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琢磨的。按理说,老爸有那么高的军事成就,儿子继承衣钵,继续走军旅之路,似乎也是顺理成章。但偏偏,这儿子却选择了另外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踏入了娱乐圈,成为了一名明星。这样的选择,确实让人挺意外的。不过,每个人的追求和梦想都不一样,也许在儿子看来,娱乐圈更能展现他的才华和魅力,更能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尽管老爸是军官出身,儿子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话说回来,无论选择哪条路,关键是要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活出自己的精彩。这位明星儿子,也许正是凭借着这份坚持和努力,才在娱乐圈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说起来孙元良老先生的教育观念,那可真有一套。打从秦汉一出生,孙老先生就没给他立下太多规矩,也没寄予太多厚望,而是让他顺其自然地成长。
而且啊,孙元良对待孩子的方式,跟一般的爸妈真的不一样。他不像很多人那样,对孩子有一大堆的要求和期望。相反,他和孩子们之间,更像是铁哥们和好朋友,关系特别平等。
孙元良觉得,自己在小时候因为环境条件有限,没能有太多机会去挑自己喜欢的职业道路。所以现在到了这个和平安稳的时代,他特别期望秦汉能够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这样一来,等秦汉年纪大了,回首过去,也不会因为没追求过自己的梦想而感到后悔或者有啥遗憾。
可以这么说,孙老的教育方式真的挺给力,秦汉不仅红遍了大街小巷,成了大明星,还达成了自己的心愿。不光是他,孙老的其他孩子也都在各自的领域里表现得相当出色。
2007年的时候,孙元良在台湾安然离世了。
孙老先生这一辈子啊,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有人骂过他,说过他的坏话,也有人真心佩服他,给他鼓掌叫好。有的人觉得,他就像是个跑得特别快的“逃跑将军”,而另一些人则称他为英勇无比的大豪杰。但孙老先生心里明白,这些事情啊,对错都在自己心里,名声是好是坏,都是别人说了算。正是因为他看清了这一层,才能够心胸开阔,不管是好评还是差评,都能坦然接受,或者干脆不当回事儿。
咱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个儿的价值不是靠别人说啥来定的。咱们得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能别人说啥咱就信啥,同样,咱也不能随便对别人指指点点。一个人是好是坏,做得对不对,时间一长,自然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