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台有树》重剪:听劝还是病急乱投医?

娱乐小道士 2025-02-17 13:01:06

‍‌‌‌‌‍‌‌‌‍‌‌‌‍‌‌‌‍‌‌‌‌‍‌‌‌‌‍‌‌‌‌‌‍‌‌‌‍‌‌‌‌‌‍‌‌‌‌‌‌‍‌‌‌‌‌‍‌‌‌‌‌‌‍‌‌‌‌‌‌‍‌‌‌‌‍‌‌‌‌‍‌‌‌‌‍‌‌‌‌‍‌‌‌‍‌‌‌

在竞争激烈的剧集市场,一部剧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多个因素,而剧情的编排无疑是重中之重。近期,《仙台有树》因重剪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次重剪重点提高了剧情连贯性并降低了观看门槛,修改了原本的倒叙设计,将男主在乱坟岗亮相的名场面提前到最前面,同时把男女主的初遇放到了第二集,使情感递进关系更自然,整体上起到了剧情更快进入主线的效果。

此次修改之后,不少剧粉纷纷点赞,评价主创团队 “听劝”。在此之前,《仙台有树》开播后的表现较为慢热,从上线次日站内热度破 8000 之后,该剧始终在 8000 线上下徘徊,也缺乏足够出圈的话题。剧粉和演员粉丝提出了不少意见,其中开场慢热、叙事逻辑较乱的问题尤为突出。

在热播期对剧情进行修改,这种操作在业内并不多见。2018 年的爆款剧《东宫》,因跳崖名场面招致争议,片方进行重剪再传。但《东宫》是在整个播出过程中因剪辑混乱导致口碑严重下滑,片方的重剪更像是危机公关;而《仙台有树》的问题并非单纯的质量问题,而是评论对其创作理念提出了不同意见,剧方选择顺应这种声音,以另一种思路来串联剧情,二者意义大相径庭。

从创作角度来看,“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何编排剧情、突出怎样的创作理念,本应由主创团队决定,以呈现出最符合创作需要的版本。虽然如今创作者的话语权并非主导,但如此轻易让渡话语权还是存在争议。换个角度,听取观众意见 “听劝” 固然必要,但面对众口难调的市场,如何判断一种声音的正确性,需要创作者自身权衡。

不乏有声音指出,原本的剪辑或许更能突出戏剧感和宿命感,此次重剪被解读为剧方的 “病急乱投医”。但剧方面对观众的 “听劝”,早已是行业常态。2023 年《长相思》“梅林虐杀” 情节在成片遭遇大量争议后,剧方开放整段情节的分轨文件,鼓励观众二次剪辑,成为 “听劝” 营销的成功案例。此后,类似 “听劝” 操作越来越多,如《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响应观众呼声,让独孤遐叔和轻红返场,还满足观众请车保罗客串的要求;《九重紫》剧方购入契合剧情的音乐《戏文说》,带动二创狂欢。

这种 “听劝” 的实质,是剧方为响应新生代观众爱互动、爱表达的需求,在运营服务上加强互动属性。从加入弹幕身份、丰富弹幕特效,到打造在线讨论区、演员空降,再到主创直播成为惯例、打造剧集衍生综艺,甚至打造能让角色和观众在线对话的 AI 产品等,都旨在打造更大的剧外互动空间,强化观众的沉浸感和被看到、被认可的满足感。尤其是近两年,剧集基本盘缩水,留住观众、巩固粉丝成为运营重点,也让 “听劝”“宠粉” 操作愈发频繁,背后是行业深深的危机感,但这种服务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以《仙台有树》的重剪为例,此次重剪确实带动了大量话题,但在前八集剧情都有所调整的情况下,2 月 16 日该剧的猫眼专业版有效播放统计仅从前日的 3296 万升至 3323 万,灯塔播放量从前日的 2379 万升至 2494 万。从这些数据来看,此次重剪并未换来多少新增观众。也有评论指出,观众是消费者而非生产者,如果生产者把创作决策让渡给观众,这样的选择是否真有价值?这或许也是此次重剪操作 “雷声大雨点小” 的原因所在,观众并未为此买单。

行业需要 “听劝”,要更多地听到观众的声音,但这种 “听劝” 不应是选择性的,只在容易处讨好观众,而应听到那些更普遍的声音,去提升剧本品质、培养实力演员、加强视听处理能力,实现真正的 “内容升级”。“听劝” 是美德,但更大的美德,理应是让观众看到真正好的内容。

0 阅读:422

娱乐小道士

简介:娱乐小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