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中国最早最大的石刻,这里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起源地,这里也是汉昆明湖遗址所存不多的几处遗迹。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这是杜甫写的昆明池,储光羲也写过“石鲸既蹭蹬,女牛亦流离”。
诗中写的石鲸女牛就是“昆明池石鲸”和“昆明池牛郎织女石刻”,今天就说说这个供奉织女的“石婆庙”。
这天阴雨无聊,友人邀闲转,就转到昆明湖畔的石婆庙。要说石婆庙,先要说昆明湖。
当年汉武帝邀征伐昆明国,昆明国有滇池,方圆三百里,汉武帝就要开凿一个水池练习水战,也叫做昆明池。
班固《西都赋》有句:“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就是说在昆明湖边上刻了两个石人,一个是牛郎一个是织女,这样昆明湖就成了天河。
至于昆明湖后来如何咱不管了,今天就说说牛郎织女。
从唐人的诗句上看,牛郎织女一直在昆明湖畔,按照当地人的猜测这两个石雕其实是固定船只的码头石桩。
后来昆明池了牛郎织女石刻一直在原地未动。汉霍去病陪墓前有汉武帝元狩六年雕刻的16件石雕,为国宝级汉代石刻,以“马踏匈奴”最为著名。牛郎织女石刻,参照元狩三年开凿昆明池,则比霍去病墓前石雕还要早上3年。
慢慢的牛郎织女石刻,就变成了牛郎织女神像。
牛郎织女传说历史悠久,东汉就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看来那个时代这个故事已经为人熟知。
“牛郎织女”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并称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因“牛郎织女汉代石雕”,昆明池也被誉为中国“牛郎织女爱情传说”的发源地。
石婆庙我今天去的就是供奉织女的“石婆庙”。
十几年前我来过这里,那个时候没有导航,我是一路问过去的,现在导航石婆庙就可以了,就在斗门镇旁边的花园村。
其实这个花园村也是有说法的:西周镐京的御花园。
石婆庙在村子外面的庄稼地里,今天没有游人,除了庙会,这里平时确实没有多少人。大约只有本地人知道这里。
门不大,但是门两边的门神要注意:左侧是二郎神,据说他是织女的大表哥;右侧是孙悟空,他在这个庙里有神位。
大圣小圣当门神,这个石婆人缘好。
进门就是玉皇殿,里面当然供奉着玉皇大帝,当然也有各种娘娘,还有织女。
这个好像是新修的,我以前来的时候没有这个。想想他们都是破坏织女美好婚嫁的老顽固,供奉在这里好像不合适。
其实不合适的还有很多,财神药王这里都有。老百姓不管这个,只要心里有需求,就要供奉一个神仙,管你情愿不情愿,这叫一条龙服务。
后面就是石婆殿,我们进去看,石婆被用玻璃盒子罩住了,我记得原来石婆凤冠霞帔,是能直接看到的,不过从旁边的洞子绕一圈,从侧后面还能看的比较清楚,石婆巨鼻大眼。
据说石婆不仅管姻缘,还能治病,当地人头疼脑热,便过来摸摸石婆像相应部位,疼痛就会消失,这一罩,就没有这个功效了。
石婆殿旁边,还有一个房子放着一巨石,上面整床的铺盖,好像是新婚夫妇的床铺。
这也是有讲究的,传说此石从天上而来,就是牛郎和织女的爱巢。
有意思的是巨石上有两个裂纹,说是石爷牛郎晚上睡觉爱尿炕,石婆很生气,一脚把石爷蹬到了昆明池的对岸。
你看,一年好不容易见一次面,还要被石婆一脚蹬走。
石爷看完石婆,还得看石爷。
有种说法:1978年石雕被作为文物搬迁到西安碑林博物馆,每到七夕时节,斗门镇善男信女到碑林博物馆烧香祭祀;碑林博物馆不堪其扰,随将石像移至户县草堂寺,斗门镇善男信女又到草堂寺烧香祭祀;草堂寺僧侣也不堪其扰,后来1986年牛郎织女石雕在本地善男信女的索求下,石像又被移回昆明池原地。
我对这个说法很是怀疑,但是有没有证据。
石爷在斗门镇东街,就是斗门派出所斜对面的棉绒加工厂,当地人叫做棉扎厂,里面其实都出租给汽修厂幼儿园了。
沿着厂里的路一直走到头就看到了。这里没有庙,只有一个小亭子样子的建筑把石爷罩着,很是冷清。
有人说是这里原来是棉纺厂禁烟火,找石爷的人就少。恶性循环,石爷的灵性也随之一落千丈。
其实一个放牛娃能娶上天上的仙女,要说谈恋爱的高手,还要属牛郎。
我看着石爷眉目清秀多了,有女相,石婆却粗壮有男相。
难道男女弄错了?有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要我说很多男子到了老年,其实就是呈现出一种女相;有些女子到了老年,却有男相。这个没有文字,真说不清。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石婆石爷的直线距离也就是两三公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了老了也不能放到一块儿,这就是牛郎织女的命运。
前些年西安挖掘昆明湖的时候,就把昆明湖对标杭州西湖。
不说别的,就是牛郎织女的传说,就能对应白娘子许仙,现在开发的昆明湖一部分叫做“七夕公园”,可惜影响力不超出西安。
即使到现在,很多西安人都不知道这个石婆庙,不知道这个石爷石婆就是牛郎织女,去昆明湖转的时候,别忘了去石婆庙看看,特别是求婚姻的。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平时去应该大门紧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