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诸葛亮,很多人是钦佩甚至崇拜,诸葛亮去世一千多年了,至今铁粉成千上万。
鄙人没有丝毫贬低诸葛亮先生的想法,只是就事论事,说说个人的一点愚见而已。
刘备先生三顾茅庐之后,对诸葛亮是言听计从,信任有加,临死之际,白帝城托孤,把整个蜀国甚至自己的儿子全部托付给诸葛亮。
说白了,刘禅时代就是诸葛亮时代,诸葛亮就是不穿龙袍的皇帝,蜀国的军政大权全部掌握在诸葛亮手里,试问历朝历代,都是皇权集中,丞相权力如此之大,也就诸葛亮一人而已。
历朝历代,哪一个丞相集行政、军事、财政、司法权力于一体的?
诸葛亮一人而已。
如此高度集中的权力,可以说给诸葛亮提供了一个淋漓尽致施展才华的最佳平台。
可是,事实是怎样的呢?
三国之中拥有天下粮仓天府之国,拥有蜀道天险屏障的蜀国最先灭亡!
诸葛亮到死也没有改变弱蜀的局面。
诸葛亮七出岐山,战无不败,寸土未得。
诸葛亮非但没有让蜀国强大,反而弄得益州疲弊,民生凋敝,连年征战,让百姓不堪重负,国家处于崩溃边缘了。
可以说,诸葛亮辜负了刘备的信任,他交了一份不理想的成绩单。
那么,诸葛亮具体有哪些治国失误呢?
第一大失误,美化自己,丑化董事长刘禅。
作为二号的诸葛亮尽管执掌一号刘禅的大部分权力,应该给予刘禅应有的尊严和最起码的尊重。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不是上级教训下级的语气,是不是有点老爹批评儿子的味道?
三国之中,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刘禅否定诸葛亮任何决定,可以说,丞相同意刘禅同意,丞相想做什么刘禅就允许什么。
可是,千百年来,武侯祠的热度超过了刘备,当时蜀国只知道诸葛亮而不知道刘禅,试问,作为企业,馍馍大于笼是好事还是坏事?
诸葛亮正确的做法就是停止对自己的一切宣传,必须树立刘禅的威信。
以隋朝为例,公元581年隋朝完成了统一,如果要问是谁完成了统一?
南征北战,率领50万大军平定南陈的是后来的隋炀帝杨广,然而,杨广是挂名大将,具体前线指挥的是大将韩擒虎、贺若弼等。
可是,所有的功劳都必须记载在当时的皇帝隋文帝杨坚名下,因为杨坚是皇帝。
所以说正确答案是隋文帝杨坚完成全国统一!
因此,诸葛亮的所有成绩都是刘禅的功劳。
诸葛亮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向董事长脸上贴金,自己多承担责任。
第二大失误,徒劳无功的穷兵黩武,导致国家经济疲敝,人口减少。
不知道为什么,诸葛亮不好好发展经济,休养生息,反而热衷于年复一年的进行北伐。
诸葛亮应该读过史书,在他之前,北伐没有成功的先例,历史上北伐或许只有两次成功的先例,一次是朱元璋北伐成功,一次是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
诸葛亮最应该做的就是利用蜀道天险,建立起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可是呢,北伐可以,啥情况下北伐呢,魏国出现昏君暴君,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翘首相望,箪食壶浆期待王师北定中原,那时候就可以一举成功。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就是烧钱。
本来国力不强的蜀国能经得起诸葛亮的无休止的北伐吗?
不北伐,蜀国就会瞬间崩溃吗?
诸葛亮死后,刘禅君臣立即停止了北伐,蜀国还延续了长达近四十年,说明诸葛北伐战略是值得商榷的。
第三大失误,不会识人用人,导致人才凋零。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诸葛亮执政期间,导致蜀国“军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尴尬局面。
诸葛亮不是伯乐,识人不清,用人不明。
三国最会用人的是孙权,他用周瑜打赢赤壁之战,用吕蒙打败关羽,夺取荆州,用陆逊打赢夷陵之战。
用人方面最差的是诸葛亮。
用关羽,荆州失守,用马谡,街亭失守……
最为可笑的是诸葛亮最欣赏的自己军事上的接班人姜维,是个志大才疏的庸才,诸葛亮死后,姜维敢于毫无建树,碌碌无为,混招连连。
不会用人识人也罢,诸葛亮还擅杀那些有个性的大将。怂恿刘备杀川中狂士彭羕,杀骁勇善战的刘封,杀足智多谋的马谡,杀功勋卓著的大将魏延……
因此,诸葛亮杀了一些不该杀的人,把一些天才用在自己不擅长的位置上,没有建立起不拘一格的人才选拔机制,造成了蜀国人才凋敝的局面。
就连诸葛亮自己也是所用非人,诸葛亮应该擅长治国,发展经济是他的强项。
他不应该一意孤行地去从事自己所不擅长的军事行动。
古今中外事都在笑谈中!小编又何必去批评谁呢!
最后一波妹纸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