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试生产!本田全固态电池5年内量产上车

铭泽看汽车 2025-01-03 02:29:01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全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核心,正在引发全球车企的激烈竞争。据《汽车新闻》报道,继丰田汽车、日产汽车和松下之后,本田汽车正式宣布将在2025年1月启动固态电池试生产。这一举措标志着本田汽车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将加速全球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固态电池的优势

固态电池与传统液态锂电池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电解质不同。传统锂电池使用液态电解质,而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这一转变大幅提升了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首先,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显著提高,有望达到500Wh/kg以上,而现有液态电池的能量密度约为350Wh/kg。这意味着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将拥有更长的续航里程。以本田汽车为例,计划通过全固态电池将其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高1倍,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提升至现有续航里程的2.5倍。

其次,固态电池的安全性极大增强。由于其采用的固态电解质不易发生泄漏,并且不存在液态电池中的易燃液体,固态电池在防火、防爆等方面表现更加优越。此外,固态电池的充电速度也有显著提升,本田汽车和丰田汽车等企业的研发目标是让充电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部分研发版本甚至实现了“10分钟充电,1200公里续航”。

全球竞争

据路透社报道,日本的其他车企,如丰田汽车和日产汽车也在积极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丰田汽车计划最早在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的商业化,预计其固态电池能够实现1200公里超长续航里程,并在10分钟内充满电。日产汽车则计划在2025年启动试生产,目标是在2028年实现量产。与此并行,中国的车企和电池制造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上汽集团等也在加快固态电池的研发进程。虽然中国的研发路线和日本有所不同,但硫化物电解质的选择使得中国在资源获取和生产成本上具有一定的优势,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迎头赶上。

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全球主要车企和电池制造商都已开始加码布局。在日本,本田汽车、丰田汽车和日产汽车等车企纷纷宣布固态电池的研发和量产计划。例如,丰田汽车计划从2026年开始生产固态电池,并将在2027年推出搭载该电池的电动汽车。日产汽车则将从2025年开始进行试生产,计划在2028年实现量产。

本田汽车位于日本栃木县的全固态电池示范生产线已经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计划在2025年1月开始试生产。这条生产线不仅将用于验证电池的生产工艺,还将对电芯规格、量产技术,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深度优化。本田汽车的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通过固态电池的应用,实现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翻倍提升,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

尽管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但本田汽车的技术投入和规划显示出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决心。据悉,本田汽车的生产线投资额约430亿日元(约合20亿元人民币),并计划通过该线验证量产工艺、生产规格、成本控制等技术难题。这一举措表明,本田汽车并非仅仅是在“炒作”技术,而是在实际推进固态电池的生产准备工作。

此外,中国的电池企业也在固态电池领域加速布局。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国轩高科等公司纷纷宣布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展。特别是在硫化物电解质技术路线上的创新,中国企业在材料资源和制造成本上所具有的优势为其提供了强劲的竞争力。虽然目前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尚未完全实现量产,但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技术的成熟,预计到2027年,固态电池将迎来量产的关键节点。

挑战尚存

尽管固态电池的前景广阔,但在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挑战依然巨大。首先,固态电池的研发难度较高,特别是在固态电解质材料的选择和固固界面问题上,仍然存在较多困难。与液态电池中的固液界面不同,固态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固固界面问题有许多,电极和电解质之间为点接触,容易产生裂缝和气孔,限制界面处的锂离子传输;界面处的(电)化学副反应导致固固界面稳定性降低,增大界面阻抗。

固态电池的“固固界面”阻抗问题、热稳定性问题,以及生产成本高昂,使得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远未达到预期。即便是本田汽车、丰田汽车这样的汽车巨头,也只能在试生产阶段进行技术验证,并预计量产至少要等到2027年以后。

此外,固态电池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与传统锂电池大不相同,要求在设备投资和技术调试方面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使得技术的成熟周期延长。

然而,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已成为未来电动车发展的关键。虽然目前面临诸多困难,但随着技术积累和材料创新的不断推进,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可以预见,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革新,固态电池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迎来规模化生产,并在电动汽车领域迎来广泛应用。

0 阅读:0

铭泽看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