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比不要脸是吧。
一个不算冷的知识,曹魏集团,在曹丕篡汉的时候名声已经很不好了,甚至连累了生前并未称帝的曹操。到了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曹叡继位,不仅把孝道扔了(明帝将送葬,曹真、陈群、王朗等以暑热固谏,乃止。),还给曹丕上了庙号高祖,结合曹操的庙号太祖来看,曹魏集团当得起”不忠不孝不学无术”这八个字。
看看后赵皇帝石勒对曹操的评价:
大丈夫行事,宜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效曹孟德、司马仲达欺人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把曹操跟司马懿并列,欺负孤儿寡母最在行,以及人们常说的“行操莽之事”,把曹操和王莽并列。这一系列组合拳下来,曹魏集团的臣子是一群什么货色,其实大家都清楚得很。但是,从王朗自己嘴里说出来,效果还是非常炸裂。
那么王朗当初为什么北上投靠朝廷(曹操)?安心在南方待着不好吗?跟着大魏吴王混≈跟着大魏混,反正都不是正统政权。但是北上可以升官发财,孙女还能当皇太后,给晋朝生皇帝(又把曹魏扔一边了)。就是这么反复横跳,道德底线为零,你诸葛亮能奈我何?
但是,王朗自己不要脸,可以;曹魏集团不要脸,不行。
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里明明白白地说过: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跟曹魏政权高祖武皇帝的大政方针相抵触,王朗往小了要丢官罢爵,往大了说抄家灭门、户灭九族也不是不行。在两军阵前,主动放弃大义名分,对于己方的士气打击是巨大的,弄不好一伐就让诸葛亮割据雍凉了。
到时候就不是谁投降谁的问题了,而是曹魏集团西北军总崩溃。
总结,王朗说不过诸葛亮不算什么,但是主动把自己说得不要脸、没有底线,进而影响前线大军的士气,那王朗的罪过可就大了。